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作者】 于贵红

【机构】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问题呈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理念也应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还适应学生的发展吗?以往的教学方法还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吗?以往的师生关系还能使学生快乐而有信心地学习知识吗?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学生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个性越来越张扬了,可是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却越来越淡薄了。主要表现在: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一动不动,不写不划不配合。更有甚者要么睡觉,要么偷偷玩手机,或看小说等闲书。
  所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每个教师在日复一日地上课之余,应该静下心来反思这样的问题:我上的每节课都有效吗?有没有低效无效的时候?低效无效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问题讨论】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如何才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2.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俗话说,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强调学生养成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习惯会让他终身受益。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学生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生体验到自己进行脑力活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
  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指自觉的有明确目的和必须做一定主观努力的注意。学生在嘈杂的环境中强制自己看书、做作业等,都是属于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须做主观努力的注意。比如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对课的进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看,这时的注意就是属于无意注意。这两种注意是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教师要善于运用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从目前教学的现状看,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结构单一。系统论认为: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总和;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其效能越高。有些教师无视教材的区别,也不看学生的差异,只有“万能”的千篇一律的教学结构。在信息传递上还未突破单一的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模式;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没有把握好两者的统一。这样又怎能发挥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一以贯之地注意呢?
  2.教学方法陈旧死板。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式的教师讲而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从上课到下课一个声调。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送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到一个接受器和记忆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
  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意识到儿童不理解你,就会使你生气,教师生起气来,就往往无法摆脱。亲爱的同行,相信我,侵蚀学校生气勃勃的肌体,毒害学生集体生活的冲突,多半正是这种互不理解引起的。(苏霍姆林斯基)
  3.不注意信息的反馈。根据德乌兹等人提出的反映选择理论,学生对老师输入的信息进行意义分析后,根据外界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反应,对之作出反应的事物,即为受到注意的对象。反之,则为未受到注意的对象。有些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丝毫不留意学生对信息所做出的反应,不能根据学生的注意动向随时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或方法,以适应学生听课之需,势必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注意力越是分散的恶果。
  4.大量重复的无目的的作业,使学生精神疲劳,学而生厌,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不起来。
  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
  为此,教师上课要经常思考下面的问题:我的课堂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课堂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这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是全体参与的,还是只有几名尖子生的活动?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等情况,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如何?思路是否清晰?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熟练?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
  【解决对策】
  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映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会产生负效益。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发兴趣,保持高效授课。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知识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变“苦学”为“乐学”。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趣味,才符合学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学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教者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
  三、遵循教学规律,探究高效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在教学设计时,教者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懂这个问题,让学生弄明白了再讲下一个问题。无论用怎样的方法,关键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高效。
  四、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练”出真水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让学生有节奏的练习。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要注意面向全体,营造人人参与活动,人人有事干,组组都要练,练出真水平的课堂教学氛围。
  五、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
  布置的作业必须基于所讲知识,基于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必须有典型性和启发性,难易适中,有利于举一反三,不能盲目布置,匆匆了事。作业批阅后要及时反馈。
  六、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或者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教师应把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努力把握好,真正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引路导航,指点迷津。同时,还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式,以自己的教学机智吸引学生,调动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师生双边良性互动,共同打造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Z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