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 于贵平
【机构】 中共甘肃平凉市委党校教授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延安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之所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法宝,是因为其孕含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精神内涵,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广泛而持久地得以延续和传承,集中到一点就是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核心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这也正是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发扬“延安精神”,是深入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发扬“延安精神”,是切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发扬“延安精神”,是克服“四种危险”消除“四种风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延安精神” 价值内涵 现实意义
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从哲学上的真理问题引出了价值问题。哲学上的价值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一种精神或理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需要,“理论以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延安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之所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法宝,是因为其孕含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精神内涵,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广泛而持久地得以延续和传承,集中到一点就是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核心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这也正是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一、延安精神的产生及其内容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7年到194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0多个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严酷条件之下产生的,“延安精神”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党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第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我们惟有深刻领悟它的精髓与核心,才能真正了解延安精神的实质。那么,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涵有哪些呢?
1.“延安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已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以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了《论鲁迅》的著名讲话,肯定“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因此当年他为枣园乡群众拜年的故事,至今还为陕北人民津津乐道。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是这样说的:“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本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延安精神”与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几年下来,就是在这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根据地军民非但没有饿垮,反而使当时的延安革命圣地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人们和谐共处的喜人景象。
3.“延安精神”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地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实事求是地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也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4.“延安精神”与党所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在杨家岭、枣园,看到毛泽东等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窑洞内设施极其简单,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一张摆着几支笔、尺的旧桌子。而正是在那样简单朴素的地方,毛泽东写出了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正是在这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三、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党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延安精神有没有作用,是不是过时,具不具有生命力……一句话,就是要回答延安精神在今天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我们的回答是:延安精神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过时,在今天延安精神不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这是因为延安精神根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渊薮,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延安精神仍是我们凝聚人心,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多次指出:“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第一、发扬“延安精神”,是深入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作出重要部署,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久,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主张,为此,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具有优良作风,即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这一切,无不涵盖在“延安精神”当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发扬“延安精神”,是切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结不能忘,群众是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切无不是“延安精神”价值内涵的集中体现和时代延续。
第三,发扬“延安精神”,是克服“四种危险”消除“四种风气”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是“四种危险”的具体表现,与“延安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发扬“延安精神”才可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13年第6期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18日
3.王翠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于贵平,男,汉族,生于1962年7月,甘肃省灵台县人,中共平凉市委党校教授,《平凉论坛》副主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讨工作。
关键词:“延安精神” 价值内涵 现实意义
人类获得真理性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从哲学上的真理问题引出了价值问题。哲学上的价值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一种精神或理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能够满足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需要,“理论以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延安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之所以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法宝,是因为其孕含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精神内涵,之所以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广泛而持久地得以延续和传承,集中到一点就是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核心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内在价值上的一致性,这也正是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一、延安精神的产生及其内容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7年到194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0多个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在这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严酷条件之下产生的,“延安精神”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党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第四,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二、“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我们惟有深刻领悟它的精髓与核心,才能真正了解延安精神的实质。那么,延安精神的价值内涵有哪些呢?
1.“延安精神”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已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以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作了《论鲁迅》的著名讲话,肯定“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因此当年他为枣园乡群众拜年的故事,至今还为陕北人民津津乐道。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是这样说的:“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为本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2.“延安精神”与党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几年下来,就是在这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根据地军民非但没有饿垮,反而使当时的延安革命圣地呈现出一派丰衣足食,人们和谐共处的喜人景象。
3.“延安精神”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在延安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地整顿了“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实事求是地兴起了调查研究之风。“实事求是”的思想也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4.“延安精神”与党所倡导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具有价值上的一致性。在杨家岭、枣园,看到毛泽东等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窑洞内设施极其简单,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一张摆着几支笔、尺的旧桌子。而正是在那样简单朴素的地方,毛泽东写出了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正是在这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
三、发扬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党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胜利,由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延安精神有没有作用,是不是过时,具不具有生命力……一句话,就是要回答延安精神在今天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我们的回答是:延安精神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过时,在今天延安精神不仅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这是因为延安精神根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渊薮,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延安精神仍是我们凝聚人心,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多次指出:“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第一、发扬“延安精神”,是深入贯彻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作出重要部署,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久,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主张,为此,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具有优良作风,即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这一切,无不涵盖在“延安精神”当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发扬“延安精神”,是切实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结不能忘,群众是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切无不是“延安精神”价值内涵的集中体现和时代延续。
第三,发扬“延安精神”,是克服“四种危险”消除“四种风气”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则是“四种危险”的具体表现,与“延安精神”的内在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发扬“延安精神”才可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2013年第6期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18日
3.王翠英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于贵平,男,汉族,生于1962年7月,甘肃省灵台县人,中共平凉市委党校教授,《平凉论坛》副主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共党史党建等方面的教学与研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