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作者】 王豫斌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体现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关键词:整合、数学课程、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当然对数学的内容,数学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整合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适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下面简单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具备的趣味性特点让教学内容丰富而立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难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下,广袤的世界成为了学生多彩的书本,大量的信息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图片、声音和动画等手段呈现,教学内容以其无穷的张力,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接受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伴随知识得以同生、共长。
  二、信息技术营造高效的课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崇尚自主的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如果教师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融形、声、色、动于一体,创设充满形象、声音、色彩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规律。
  三、信息技术,让课堂更加高效
  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如大量的板书内容,而这些活动并非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但为了达到所需目标又不得不经过这些活动,在课堂45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多媒体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时间。例如,在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课时教师必须要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而这是非常费时间的,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一点时间去讲解函数的性质。而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很快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就可避免在课堂内书写大量的板书,节省大量的时间,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这种应用中,教师还可以把多媒体计算机与电视、投影仪、幻灯机等其它信息技术设备接在起使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增大教与练的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教师不再拘泥于题目的长短,能通过各种题型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知识信息。同时教师还掌握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
  四、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课堂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道德课堂也强调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面对未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宜在开启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人格。只有使学生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得自主性、创新性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也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