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后进生转化
【作者】 谢永贵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拱坝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所谓后进生就是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他们对班级影响很大,令教者感到头疼。小学语文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的小学里语文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厌学情绪明显的学生。对于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一般来说,小学语文后进生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家庭环境和小学教育有很大关系。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要求上进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后进生希望自己变得优秀的想法最为强烈,只是因为长期的受挫感和外在折射回来的否定信息让他们无法自信起来,或者因为家庭环境的诸多原因干扰到自己,从而自暴自弃,越来越走向问题的反面。应该说,语文后进生其实是可以转化的。要转化语文后进生,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了解小学语文后进生的表现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更何况是人呢?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的差别。小学语文后进生表现: (一)听课能力差。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堂语文课,既要"专心听",又要用眼看,还要动脑思考、动手写等诸多方面的协调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后进生往往不会"听课",不知道"怎样听"、"听什么",更不会做笔记,有的听一会就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呆坐一节课,有的手里始终摆弄小东西,老师讲的什么一点不知道。由此可见听课质量差是导致他们学习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二)阅读能力差。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后进生常常只是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至于阅读的什么内容一概不会动脑思考。我曾经做过几次测试调查,让学生自由阅读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待阅读完毕,马上要求学生说出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多数学生能或详或略的说出来,而后进生竟无从说起。这说明,只会动眼和口而不动脑去理解,阅读能力很难提高,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三)思维能力差。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积极主动的思考活动中得以发展的,通过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后进生在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被动的接受,遇到问题,不是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是马上请老师或同学说出答案,或者不说、不想、不做,反正是不会。有的听课时,常以旁观者局外人的心态,不跟老师的思路走,不积极参与,乱做小动作,思维始终处于停滞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思维能力下降。(四)写作能力差。后进生由于平时听课质量、阅读质量和思维能力较差,写作时必然是肚里没货、无从下笔。至于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等更是不足为奇。
二、转化小学语文"后进生"的对策
对后进学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如果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了解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而懂得了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困生,首先教师要做深入了解,既要了解其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其家庭原因;既要了解其生理原因,又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再次,教师要适时地为他们制定出高而可攀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努力地方向;最后,教师在平时的提问或检测中,问题难度要适中,并注意把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让他们始终有一种成功感。
三、形成学习语文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为了激发"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文学故事、名人故事,介绍语文的最新动态,范读当代的优秀美文。在新课引入时应尽量选取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时时处处有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些"后进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的方法,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的牢固。在具体指导语文后进生的阅读中,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以成功带动成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语文新课标就规定小学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本身也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活动。农村小学生由于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少有阅读的习惯,语文后进生几乎没有过什么阅读语文教师一定要具体地去指导后进生的阅读,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有的小学生家长外出经商、打工的较多,这些家长把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关爱、监督,养成了他们任性、爱玩逃课的个性;还有些在外打工挣钱比较多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每月寄给大量的零花钱,养成了孩子攀比吃穿、贪图享受、不思刻苦学习的不良习性。语文后进生中这些孩子占的比例较大。要转化这些语文后进生,家庭教育必不可少。我坚信促成家长与学生沟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必然会对后进生成长带来良好的影响。
后进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个老师持之以恒的工作,不怕麻烦,付出更多耐心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付出更多的信心去鼓励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家长沟通,笔者相信,滴水穿石,朽木会逢春,后进生也可以成长为合格生、优秀生的。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单靠语文教师,全体教师都来用爱心呵护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博大的胸怀,共同营造尊重差生的良好校园氛围。
一、了解小学语文后进生的表现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有短",更何况是人呢?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的差别。小学语文后进生表现: (一)听课能力差。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一堂语文课,既要"专心听",又要用眼看,还要动脑思考、动手写等诸多方面的协调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后进生往往不会"听课",不知道"怎样听"、"听什么",更不会做笔记,有的听一会就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呆坐一节课,有的手里始终摆弄小东西,老师讲的什么一点不知道。由此可见听课质量差是导致他们学习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二)阅读能力差。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读书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后进生常常只是单纯地为阅读而阅读,至于阅读的什么内容一概不会动脑思考。我曾经做过几次测试调查,让学生自由阅读一篇通俗易懂的文章,待阅读完毕,马上要求学生说出该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果多数学生能或详或略的说出来,而后进生竟无从说起。这说明,只会动眼和口而不动脑去理解,阅读能力很难提高,成绩自然会受到影响。(三)思维能力差。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积极主动的思考活动中得以发展的,通过思维可以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后进生在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被动的接受,遇到问题,不是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是马上请老师或同学说出答案,或者不说、不想、不做,反正是不会。有的听课时,常以旁观者局外人的心态,不跟老师的思路走,不积极参与,乱做小动作,思维始终处于停滞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思维能力下降。(四)写作能力差。后进生由于平时听课质量、阅读质量和思维能力较差,写作时必然是肚里没货、无从下笔。至于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乱用等更是不足为奇。
二、转化小学语文"后进生"的对策
对后进学生,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如果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与愿违的事。了解后进生的一般心理特征,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而懂得了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正确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以取得良好的转化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困生,首先教师要做深入了解,既要了解其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其家庭原因;既要了解其生理原因,又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其次,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去捕捉其"闪光点",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再次,教师要适时地为他们制定出高而可攀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努力地方向;最后,教师在平时的提问或检测中,问题难度要适中,并注意把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学困生",让他们始终有一种成功感。
三、形成学习语文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为了激发"后进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文学故事、名人故事,介绍语文的最新动态,范读当代的优秀美文。在新课引入时应尽量选取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有亲身感受的生活实践的例子,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时时处处有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些"后进生"虽然有兴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们的语文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语文学习的方法,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语文认知过程与方法。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包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如何观察、记忆、比较、归纳;在语文学习中如何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等,从而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的牢固。在具体指导语文后进生的阅读中,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以成功带动成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语文新课标就规定小学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阅读本身也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活动。农村小学生由于受许多条件的制约,少有阅读的习惯,语文后进生几乎没有过什么阅读语文教师一定要具体地去指导后进生的阅读,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
有的小学生家长外出经商、打工的较多,这些家长把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关爱、监督,养成了他们任性、爱玩逃课的个性;还有些在外打工挣钱比较多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每月寄给大量的零花钱,养成了孩子攀比吃穿、贪图享受、不思刻苦学习的不良习性。语文后进生中这些孩子占的比例较大。要转化这些语文后进生,家庭教育必不可少。我坚信促成家长与学生沟通,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必然会对后进生成长带来良好的影响。
后进生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每个老师持之以恒的工作,不怕麻烦,付出更多耐心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去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付出更多的信心去鼓励他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和家长沟通,笔者相信,滴水穿石,朽木会逢春,后进生也可以成长为合格生、优秀生的。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单靠语文教师,全体教师都来用爱心呵护那些更需要关爱的后进生,我们应该用崇高的职业道德,博大的胸怀,共同营造尊重差生的良好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