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刘树利
【机构】 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中,图文混排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领略到了美术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但却无法从多种感官上刺激学生对美术的深层欣赏。随着多媒体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应用,美术的内涵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本文正是基于对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为研究起点,结合欣赏课的教学实践,探究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美术 欣赏课 作用
目前,对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但限于对传统模式的拘泥,很多教师没有看到多媒体在欣赏课中的作用,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应用策略,从而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欣赏课中的作用,在课堂中以一定的策略来作为指导方能取得效果。
1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教材虽然作了一些调整,但在色彩和画面上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文字占去了大部分篇幅,图片太少,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这样的教材上课,往往要利用挂图、录像、幻灯片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欣赏对象进行感官上的刺激,这样,虽然学生的兴趣能得到一定激发,但耗时而费力,效果也不佳。
利用多媒体进行的美术欣赏课的素材,教师只需要利用键盘、鼠标和投影便能清晰地将对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且能以动态的形式来进行,时间缩短,效果更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加之在画面的基础上配以音乐、讲解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形成了跨空间、时间、地域的欣赏情境,兴趣得到激发。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关于形体这一概念,如果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听是无法达到效果的,而教师通过动态画面来演示点到线、线到面、再由线到整体的轨迹,并结合不同位置的视觉效果观察,学生不但对形体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还能在欣赏中去理解形体、应用形体。
在欣赏课中,多媒体灵活地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素材,并能将多种素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来理解、欣赏作品、从而达到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如《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教学中,通过播放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音乐、讲解等形式,作品那严谨、宏伟、庄重的风格展露无疑,而画面的不同对比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
1.3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新课程强调以探究活动来培养问题能力,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任务来作为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对任务的完成。如《最后的晚餐》欣赏中,首先分为以下任务:①画面的视觉印象;②艺术风格(如色彩、透视等);③与作品的相关内容(如创作背景、作家生平等);④作品的主题。以上内容在教师任务指导下,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成了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主动性加强。
2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
2.1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课的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整个过程不是教师的“表演秀”,也不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独媒体”。欣赏课依旧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罢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摆脱了传统学习课堂中那种光听教师讲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的主体。在多媒体的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的去思考画面中所呈现的内容、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等。教师引导性就体现在以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到欣赏中,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的欣赏。
2.2 完善好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将课堂完全抛给了学生,于是,整个课堂没有了“主心骨”,教学效率也不高。特别是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注重的是“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板书、教师的动作、实物展示等,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便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应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欣赏对象深层审美内涵的把握,加上教师的引导、积极评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
2.3 为学生设置思维想象空间。美术欣赏课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留下想象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过程中,教师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用Flash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同时以《伏尔加船夫曲》为背景音乐,当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中进入到审美心境时,教师以“纤夫”这一关键词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同情感,最终让学生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被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征服。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不能直接的进行讲解,而需要以问题来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带着问题去欣赏的同时去理解和感悟。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研究如何让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便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和一些常用教学策略作了简要探究,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以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班宏.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整合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9期
[2] 陈瑞琪.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新作文[J].(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19期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美术 欣赏课 作用
目前,对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但限于对传统模式的拘泥,很多教师没有看到多媒体在欣赏课中的作用,也没有掌握一定的应用策略,从而导致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要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欣赏课中的作用,在课堂中以一定的策略来作为指导方能取得效果。
1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教材虽然作了一些调整,但在色彩和画面上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而且文字占去了大部分篇幅,图片太少,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这样的教材上课,往往要利用挂图、录像、幻灯片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欣赏对象进行感官上的刺激,这样,虽然学生的兴趣能得到一定激发,但耗时而费力,效果也不佳。
利用多媒体进行的美术欣赏课的素材,教师只需要利用键盘、鼠标和投影便能清晰地将对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且能以动态的形式来进行,时间缩短,效果更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会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加之在画面的基础上配以音乐、讲解等,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形成了跨空间、时间、地域的欣赏情境,兴趣得到激发。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欣赏课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欣赏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的培养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辅助。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中关于形体这一概念,如果单纯的靠教师讲解,学生听是无法达到效果的,而教师通过动态画面来演示点到线、线到面、再由线到整体的轨迹,并结合不同位置的视觉效果观察,学生不但对形体这一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还能在欣赏中去理解形体、应用形体。
在欣赏课中,多媒体灵活地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素材,并能将多种素材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来理解、欣赏作品、从而达到对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如《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教学中,通过播放佛罗伦萨的风光电影片断、三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音乐、讲解等形式,作品那严谨、宏伟、庄重的风格展露无疑,而画面的不同对比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油画的出现在色彩上进行的突飞猛进的改革。
1.3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新课程强调以探究活动来培养问题能力,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任务来作为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对任务的完成。如《最后的晚餐》欣赏中,首先分为以下任务:①画面的视觉印象;②艺术风格(如色彩、透视等);③与作品的相关内容(如创作背景、作家生平等);④作品的主题。以上内容在教师任务指导下,学生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成了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主动性加强。
2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
2.1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课的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整个过程不是教师的“表演秀”,也不是让多媒体成为课堂的“独媒体”。欣赏课依旧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罢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摆脱了传统学习课堂中那种光听教师讲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索的主体。在多媒体的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的去思考画面中所呈现的内容、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记忆等。教师引导性就体现在以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进行到欣赏中,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的欣赏。
2.2 完善好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多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将课堂完全抛给了学生,于是,整个课堂没有了“主心骨”,教学效率也不高。特别是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忽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美术教学注重的是“言传身教”,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板书、教师的动作、实物展示等,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便大有裨益。教学中,教师应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以此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欣赏对象深层审美内涵的把握,加上教师的引导、积极评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情感的培养。
2.3 为学生设置思维想象空间。美术欣赏课教学本身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留下想象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过程中,教师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用Flash的形式来进行展示,同时以《伏尔加船夫曲》为背景音乐,当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中进入到审美心境时,教师以“纤夫”这一关键词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同情感,最终让学生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被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征服。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不能直接的进行讲解,而需要以问题来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带着问题去欣赏的同时去理解和感悟。
总之,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此,研究如何让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率便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作用和一些常用教学策略作了简要探究,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总结,以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班宏.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整合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9期
[2] 陈瑞琪.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新作文[J].(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