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者】 黄坤容

【机构】 成都市锦江区戴氏精品堂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这才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呢?我也还在探索中,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现总结如下:
  一、利用生动有趣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精美。刚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序言课中及时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认识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科学技术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接下来的各章中,还有很多图片,例如,苯分子和硅原子的照片,呈现了物质内部结构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对分子、原子的真实性深信不疑;氧化汞分子分解、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更加深了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氯化钠形成”、“化学方程式配平” 的卡通图示意图等,直观、形象地揭示化学反应的内涵,简明地反映离子的形成过程。此外,教材中物质的用途基本上采用图示法,集中反映了物质的用途,直观、形象,“玻璃刀裁玻璃”的图示,更是让学生不仅了解了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起到了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这些富有直观性和指导性的图片素材,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和点拨作用,又让学生觉得化学是那样的生动有趣,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
  二、在实验中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化学教学最直观、有效的手段之一。初三学生好奇心强,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引来学生阵阵惊叹声。充分利用实验这一有利时机,必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新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有一部分是演示实验,对于这些演示实验,我尽可能创造条件做好,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炼,尽可能地做好示范作用。教材中还有一部分是探究实验,主要应该是学生来做。但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设备不全、仪器残缺,常常是凑不齐十组仪器,一个班五六十人,一个组五六个人,挤在一起根本就无法动手,于是,多数探究实验还是只能演示。但这类实验通常操作较简单,我就改成由学生两个一组地上台演示,轮流进行。我发现,同样是演示,老师做和学生做还是不一样,一方面学生有了动手的机会,虽然少,但只要坚持,一学期下来还能有三两次机会,并且在台上演示,他们必须更用心、更注意规范;另一方面,台上是同学在演示,台下的同学就老想着“指导”他们,所以必然观察得更仔细,哪个操作不规范、哪里应该怎么做,下面同学总是七嘴八舌地纠正着、表达着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这种效果不亚于他们自己动手,同样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的实验虽然有时可能出现意外,但只要没有安全隐患并适当地引导,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一次,学生在做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时,棉花没塞好,收集到的氧气变红了,两个做实验的女同学慌了,急忙跑下台,结果导管也忘了移出水面,就熄了酒精灯。我没有批评这两位女同学,而是抓住这个机会,给同学们分析了氧气变红的原因和没有及时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造成的后果。结果,单元考时,这个班的学生这个题几乎没有错的,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印象深刻。
  另外我有一点体会,实验中适当选用生活物品代替实验药品,并发动学生参与收集,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用自己找来的鸡蛋壳、贝壳、水泥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出了二氧化碳气体时,他们兴奋不已;看到用自己找来的花瓣制成的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溶液中呈现不同颜色时,他们“哇哇”大叫,非常激动;拿着pH试纸去测从家中带来的各种日用品的酸碱度时,他们是那么的认真,俨然一副科学研究的态度。还有一次,我看见学生在玩气球,正好我正在讲“分子和原子”,就灵机一动,向他们借来了两只气球,一只装水,一只吹气,让两只气球一般大,在课堂上用来让学生进行探究。显然,吹气的气球很容易被压缩得很小,装水的却不容易被压缩,这就说明了气体的分子间间隔大,而液体的分子间间隔小。学生没想到他们的玩具居然能用来做实验,都非常兴奋。
  三、在学习中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学化学时,有些学生常觉得化学知识点分散,不好记。特别初中化学有几个学习的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如: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主要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不断重复出现,日积月累,这一点在新教材中有很好的体现,值得我们采用。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归纳为“先读后写,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 “写、注、配、等”四个步骤。“写”,即写出正确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注”,是注明反应条件及生成物状态;“配”,就是配平;“等”,是用“等号”连接。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外,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和他们的师生情感,下课和他们聊天,玩耍等,让他们“爱上”我,这样他们就不会不喜欢我的化学课了。还有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喜欢给学生简单的评价,比如哪个学生写方程式忘记配平了,我就写上“你一碗水不端平,事情能摆平吗?”等等,这样学生就希望得到自己的作业本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于平时作业我也讲究做经典题型绝对不搞题海战术,并对平时表现极好的同学“减免”一些作业,这样他们就更加重视作业的质量。有时候我还带他们出去,在河边,山上,街道去寻找化学的足迹并用我们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父母遇到的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这些就是我这几年化学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情趣的一些简单的方法,希望看见这些的老师能给我指点,使我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收获更多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