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儿童文学扎根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顾 薇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们主张在小学课堂上,应该大量引进儿童文学,让儿童文学对孩子的性格、人格、知识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最基本的熏陶,让他们成长为一个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一、儿童文学的特征及影响作用。
1、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对孩子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忽略的。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成长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要比别人多些,他的视野也许要比别人更广阔些,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比别人理大些,而一个能够在儿童文学熏陶下成长的孩子,他的情感一定是最纯真美好的,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一定是带着某些无功利性的因素。
2、儿童文学里的形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仅仅依靠直观的外在理解和简单的内心认为来完成对事情的判断,但是一个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孩子产生感情上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文学的正面形象固然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模仿,如《水晶鞋》会让孩子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让他们尽量远离污秽,还他们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孩子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在各种形象的感召下,孩子的思维会集中于对善的向往、对恶的鄙弃之上,这样,就完成了对儿童鉴赏能力的培养任务。
3、儿童文学能够拓宽儿童的知识面。
小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父母、教师,就是大量的动漫影视,而部分动漫影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作用正在引起人们的质疑,因此,孩子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教师了。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就不能再过着那种“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生活了,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而如果能把儿童文学引进课堂,就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引导教育的领域。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学生们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它既能把儿童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儿童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我在读完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后,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力,他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故事所带来美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4、儿童文学有助于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打工潮此起彼伏,大部分家长都将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而老人只负责给孩子做饭、管孩子的穿着。而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体,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乡下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他们需要正确地引导。而语文课堂上的儿童文学则让他们获取了除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的各种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二、如何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
作为一名最先接受儿童文学、又最先将之传递给学生的个体,小学语文教师肩上担负着对学生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因此,如何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我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儿童文学在课堂上的推行:
1、积累和推荐法。
教师要随时留意权威机构与媒体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图书的介绍和指引,经常走访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书店,广泛阅读各个时期本土和域外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尽可能地充实个人的儿童文学资料库。并将这些儿童文学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师给学生推荐儿童读物时,要熟悉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书目,从而让他们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博采百家、取其所长”,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酿出蜜来。因此,综合起不同儿童文学的优势,并将之推荐给学生。
2、故事任务驱动法。
教师以分派任务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掘读书的资源,例如图书馆、书店、阅览室等等。寻找、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各种渠道去获取一些儿童文学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分享给全班同学听,让全班同学在学习任务完成的同时从别人那里获取对故事本身的不同理解,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他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读书写作竞争法
教师拟定某些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之后,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出发,提炼自己的见解,并形成文字,写成读后感。然后教师就将之收集起来,以线挂的方式悬挂于教室之中,让学生阅读并尝试打分,教师采集学生的分数,并参考自己的分数,给那些读后感打分,并排列名次,告诉学生谁的文章好,为什么好,如何发扬优点和避开缺点。这样,学生的竞争无形中就带动了学生学生儿童文学的积极性。
4、建立资源库法。
发挥师生的力量,在教室中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一些好的文章带回学校互相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篇文章的功能,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精神食粮。教师可以定期抽阅,并作简单的点评,引起学生阅读的注意和积极性,营造班级学生学生儿童文学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
一、儿童文学的特征及影响作用。
1、儿童文学具有教育功能。
儿童文学对孩子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忽略的。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成长的孩子,他的见识可能要比别人多些,他的视野也许要比别人更广阔些,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比别人理大些,而一个能够在儿童文学熏陶下成长的孩子,他的情感一定是最纯真美好的,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一定是带着某些无功利性的因素。
2、儿童文学里的形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仅仅依靠直观的外在理解和简单的内心认为来完成对事情的判断,但是一个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以适合儿童的优美形式和高度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孩子产生感情上共鸣,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陶冶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发展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文学的正面形象固然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模仿,如《水晶鞋》会让孩子相信生活是美好的,让他们尽量远离污秽,还他们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亦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如《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孩子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加神往生活中美的力量。在各种形象的感召下,孩子的思维会集中于对善的向往、对恶的鄙弃之上,这样,就完成了对儿童鉴赏能力的培养任务。
3、儿童文学能够拓宽儿童的知识面。
小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父母、教师,就是大量的动漫影视,而部分动漫影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作用正在引起人们的质疑,因此,孩子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教师了。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师就不能再过着那种“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生活了,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接触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而如果能把儿童文学引进课堂,就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对学生引导教育的领域。儿童文学能以其生动的形象、有趣的情节、活泼的笔法,把小学生们引进那个他们欲探知的世界。未知的世界展现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读者面前,就能大大激起小读者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兴趣。它既能把儿童引向他们幼小的足迹难以到达的遥远国度,使之增加见闻,开阔眼界;又能促进他们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使之懂得应怎样对待社会和人生;更能激励儿童对社会以及整个世界的热情关注,以加深他们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比如,我在读完瑞典著名女作家拉格洛芙的童话《骑鹅旅行记》后,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力,他们知道了许多有关瑞典的地理概貌、神话传说、文化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它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故事所带来美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这个美丽的国度,获取了大量的知识。
4、儿童文学有助于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能弥补儿童人格的某些缺憾。打工潮此起彼伏,大部分家长都将孩子丢给年迈的老人,而老人只负责给孩子做饭、管孩子的穿着。而作为一个情感弱势群体,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乡下的小学生,他们的感情更加脆弱,最容易受感染。他们需要正确地引导。而语文课堂上的儿童文学则让他们获取了除从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寻求温暖和同情外的各种消遣和快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更丰富、更充实,以抵抗生活中的孤独、苦恼与不幸,培养他们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二、如何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
作为一名最先接受儿童文学、又最先将之传递给学生的个体,小学语文教师肩上担负着对学生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因此,如何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结合我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儿童文学在课堂上的推行:
1、积累和推荐法。
教师要随时留意权威机构与媒体对当下儿童文学热点图书的介绍和指引,经常走访专门的儿童图书馆和儿童书店,广泛阅读各个时期本土和域外作家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尽可能地充实个人的儿童文学资料库。并将这些儿童文学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文学教学的特色,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儿童文学阅读。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资源为学生推荐书目。教师给学生推荐儿童读物时,要熟悉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书目,从而让他们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博采百家、取其所长”,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酿出蜜来。因此,综合起不同儿童文学的优势,并将之推荐给学生。
2、故事任务驱动法。
教师以分派任务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掘读书的资源,例如图书馆、书店、阅览室等等。寻找、选择自己喜爱的图书进行阅读;或者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各种渠道去获取一些儿童文学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分享给全班同学听,让全班同学在学习任务完成的同时从别人那里获取对故事本身的不同理解,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他们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读书写作竞争法
教师拟定某些儿童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之后,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出发,提炼自己的见解,并形成文字,写成读后感。然后教师就将之收集起来,以线挂的方式悬挂于教室之中,让学生阅读并尝试打分,教师采集学生的分数,并参考自己的分数,给那些读后感打分,并排列名次,告诉学生谁的文章好,为什么好,如何发扬优点和避开缺点。这样,学生的竞争无形中就带动了学生学生儿童文学的积极性。
4、建立资源库法。
发挥师生的力量,在教室中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一些好的文章带回学校互相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篇文章的功能,使之成为全体学生共同的精神食粮。教师可以定期抽阅,并作简单的点评,引起学生阅读的注意和积极性,营造班级学生学生儿童文学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行为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