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体会

【作者】 陈艳艳

【机构】 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育人为本"教育方针的要求,是让学生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一、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不同的课程所起的作用不同。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地理教学丰富的知识为创新教育开展提供了大量素材。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大致是精确领域和模糊领域两类问题情境。解决精确领域的问题往往只需要运用人类已掌握的具体的数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模糊领域的问题情境中,比如地理课程中涉及的:温室效应对气候有怎样的影响?再过几十年后,如果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都用尽了,人类会怎么办?三峡电站建成后,将会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作用?……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要收集有关的资料,进行思维、归纳、猜想、想象。而这也正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必然途径。地理学科能做到以美启真,完善智力,激发创造。美感不仅能引发愉悦感、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强大动力。还因其形象性特征有利于人们形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补互促的整体思维,有利于完善智力结构并激活创造能力。即"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性条件"(罗杰斯)。所以,美能激活创造。地理学科本身就其研究对象来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等诸多的美育内容,它是大美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新课程从审美化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
  二、树立育人为本教育观,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改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接受型教育"为"创新型教育",变学生的"适应型学习"为"创造型学习"。创新型素质教育的实施意味着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成为教学资源,其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引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要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阀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要整合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首先,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创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地理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以若干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可以克服学生的胆怯心理,使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自由地、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更为重要的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锤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其次,培养问题意识,激发主动探究精神。创新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因此,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要适当结合探究式教学,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氛围与情境,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某一内容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对第二类学生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发散思维、反向思维,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最后,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突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广泛开展参与式、问题式、讨论式等强化学生能动性的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网络本身的便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以及丰富、鲜明而形象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能使学生自主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由于机体需要而产生的稳定的内驱力,是构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入门和获得成功之间的"牵引力"与"粘合剂"。如果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寓教于乐,使教学活泼生动,那么,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地理教学效果,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探索的种子。另外创设情境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教师可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载体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创新意境中去,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景观特征,借以丰富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我国大陆西北部气温日变化剧烈的特色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论句,来形容地理特征,使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了形象的了解。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积极开掘创新教育资源,把握一切创新教育的契机,让知识与智慧同生共长,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