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美术专业大学生的MBTI人格特征研究
【作者】 方渠娟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MBTI 人格理论它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自我的奇妙钥匙,从能量倾向、信息获取、决策、行为方式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对人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的探讨与分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
1引言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能促进人们对工作的兴趣,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
MBTI 人格理论它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钥匙,把人格分成 16 种类型,从 4 个维度、8个种偏好阐述人格倾向性:(1)个体能量的流动方向:外向(Extraversion,E)—内向(Introversion,I);(2)个体获取信息的感知方式:感觉(Sensing,S)—直觉(Intuition,N);(3)个体处理信息的决策方式:思维(Thinking,T)—情感(Feeling,F);(4)个体与外界交往或适应过程中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判断(Judging,J)—知觉(Perceiving, P),从能量倾向、信息获取、决策、行为方式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对人进行分析。。
美术专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经过了美术专业知识的感染,具有其独特的标签属性。要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做到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的探讨与分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四川美术学院一至四年级60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27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MBTI—M人格类型量表中文版(唐薇,2003年修订),共包括93个项目。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性格分类模型的一种,其基本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从1942 年到现在,MBTI 经过 Myers-Briggs 家族数十年的修正和改良,已经发展到最新的 M 版,该版本引入了项目反应理论(IRT),利用 θ 分数反映类型偏好的清晰度,与之前所有的版本相互比较,在评估技术方面已有了较大的升华。M版测试的分半信度在 0.89 ~ 0.94之间,a系数达到 0.88 ~0.94 ,重测信度在 0.91 ~0.94 。
利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得分描述
对所得原始数据资料作描述性统计,得出MBTI人格量表上四个维度、8个因子IE(内外倾)、SN(感觉直觉)、TF (思维情感)、JP(判断知觉)得分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基本统计,结果参见表1:
表1 人格特征描述性统计情况
表1显示,在MBTI各因子中,美术专业大学生在S(感觉Sensing)因子上得分最高,均值为13.77,标准差4.62;其次在F(情感Feeling)因子上得分较高,均值12.45,标准差4.97;在P(知觉Perceiving)因子上得分最低,标准差最高,均值9.92,标准差5.03。
E(I)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1 E—I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S(N)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T(F)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 3 T(F)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J(P)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 4 J(P)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3.2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各因子性别差异检验
表2人格特征各因子性别差异检验
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差异,结果显示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在性别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3 不同年级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各因子上的差异情况
表3人格特征各因子年级差异检验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年级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在年级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4不同专业类型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各因子上的差异情况。
表4 人格特征各因子专业差异检验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专业类型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除感觉、知觉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感觉上,理论类显著高于造型类和设计类;在直觉上,造型类和设计类显著高于理论类。
此外,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年级、生源地、专业满意度维度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
3.5美术专业大学生不同人格类型分布
表5 MBTI人格类型分布(n=527)
图5MBTI人格类型分布
由表5可知,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均被检测到,在被试群体中,ENFP、ESTJ、ESFJ、ISFJ、INFP、ISTJ六种人格类型的人数居多,分别占12.10%、11.40%、9.30%、8.90%、7.80%、7.80%,合计57.30%。从分析图、表可以得出:“S-J”组合比例最高,频数197,占37.40%;“N-F”频数155,占29.40%;“S-P”频数96,占18.20%;“N-T”频数79,占15.00%,这表明在被试群体中,感觉判断型美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对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的分布进行单样本T检验,其结果为P=0.000<0.01,说明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在人口变量学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除专业类型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十六种人格类型在美术专业大学生专业类型上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是,F=5.33,P=0.005<0.01,即十六种人格类型在专业类型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理论类专业和造型类专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MBTI人格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理论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MBTI人格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6、表7)。
表6人格类型在专业维度的差异比较
*p<0.05 **p<0.01
表7人格类型在专业维度多重检验结果
3.6 美术专业大学生各人格维度上不同人格倾向的分布
表8 MBTI各维度人格倾向及二项分布检验(n=527)
*p<0.05 **p<0.01 ***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被试中,外倾型、感觉型、情感型、判断型的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数要比内倾型、直觉型、思维型、知觉型的人多。对各个维度上的不同 人格倾向的分布进行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除E——I内外倾维度外,其余三个维度均检出显著性差异。
4 分析和讨论
4.1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总体分布
由图1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维度上,E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外向)的频数是111,占21.1%;14—16分(中等程度外向)的频数是98,占18.6%;17—19分(明确外向)的频数是65,占12.3%;20-21分(绝对外向)的频数是9,占1.7%;I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内向)的频数是102,占19.7%;14—16分(中等程度内向)的频数是81,占15.3%;17—19分(明确内向)的频数是47,占8.9%;20-21分(绝对内向)的频数是12,占2.3%。就整体而言,外向型占53.7%,内向型占46.3%,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内外向维度上更倾向于外向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
由图2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感觉直觉维度上,S量表得分在14—15分(轻微偏向感觉)的频数是100,占19%;16—20分(中等程度感觉)的频数是154,占29.3%;21—24分(明确感觉)的频数是38,占7.2%;25-26分(绝对感觉)的频数是1,占1.2%;N量表得分在13—15分(轻微偏向直觉)的频数是97,占18.4%;16—20分(中等程度直觉)的频数是117,占22.2%;21—24分(明确直觉)的频数是20,占3.8%;25-26分(绝对直觉)的频数是0,占0。就整体而言,感觉型占55.6%,直觉44.4%,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感觉知觉维度上更倾向于感觉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信息接收方面更倾向于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
由图3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思维情感维度上,T量表得分在13—14分(轻微偏向思维)的频数是78,占14.8%;15—18分(中等程度思维)的频数是85,占16.1%;19—22分(明确思维)的频数是41,占7.8%;23-24分(绝对思维)的频数是9,占1.7%;F量表得分在12—14分(轻微偏向情感)的频数是137,占26%;15—18分(中等程度情感)的频数是112,占21.3%;19—22分(明确情感)的频数是60,占11.3%;23-24分(绝对情感)的频数是5,占0.9%。就整体而言,思维型占40.4%,情感型59.6%,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情感维度上更倾向于情感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更倾向于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为重,将价值观作为判定标准。
由图4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判断知觉上,J量表得分在12—13分(轻微偏向判断)的频数是73,占13.8%;14—16分(中等程度判断)的频数是109,占20.6%;17—20分(明确判断)的频数是91,占17.2%;21-22分(绝对判断)的频数是18,占3.4%;P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知觉)的频数是98,占18.6%;14—16分(中等程度知觉)的频数是80,占15.2%;17—20分(明确知觉)的频数是51,占9.6%;21-22分(绝对知觉)的频数是7,占1.4%。就整体而言,判断型占55.2%,知觉型44.8%,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判断知觉维度上更倾向于判断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行动方式方面更倾向于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4.2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年级比较
一些研究表明,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分别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均没有检出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其独特之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专业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专业类型维度上,除S-N(感觉-直觉)检出显著性差异,E-N、T-F、J-P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在S-N上,理论类专业显著高于造型类和设计类,换言之,理论类美术专业大学生更倾向于感觉型,更倾向于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万敏莉.青年职业发展与性格因素基于MBTI测试工具的初步探索[D]硕士论文.复旦大学,2009.
[2]唐薇,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的理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3]Miller V G.Chaceteristics of intuitive nurses.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995,17(3):305-316.
[4]Thomson N F,Martinko M 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BTI types and attributional style.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Type,1995,35:22-30.
[5]蔡华俭,朱臻雯,杨治良.心理类型量表(MBTI)的修订初步[J].应用心理学,2011,7(2):33-37.
[6]陈静,苗丹民,罗正学,皇甫恩,李媛,肖利军.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700-702.
关键词: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
1引言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能促进人们对工作的兴趣,成为更有效的工作者。
MBTI 人格理论它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钥匙,把人格分成 16 种类型,从 4 个维度、8个种偏好阐述人格倾向性:(1)个体能量的流动方向:外向(Extraversion,E)—内向(Introversion,I);(2)个体获取信息的感知方式:感觉(Sensing,S)—直觉(Intuition,N);(3)个体处理信息的决策方式:思维(Thinking,T)—情感(Feeling,F);(4)个体与外界交往或适应过程中所采取的生活方式:判断(Judging,J)—知觉(Perceiving, P),从能量倾向、信息获取、决策、行为方式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对人进行分析。。
美术专业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经过了美术专业知识的感染,具有其独特的标签属性。要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定制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做到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的探讨与分析,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性格,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四川美术学院一至四年级60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27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MBTI—M人格类型量表中文版(唐薇,2003年修订),共包括93个项目。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性格分类模型的一种,其基本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从1942 年到现在,MBTI 经过 Myers-Briggs 家族数十年的修正和改良,已经发展到最新的 M 版,该版本引入了项目反应理论(IRT),利用 θ 分数反映类型偏好的清晰度,与之前所有的版本相互比较,在评估技术方面已有了较大的升华。M版测试的分半信度在 0.89 ~ 0.94之间,a系数达到 0.88 ~0.94 ,重测信度在 0.91 ~0.94 。
利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得分描述
对所得原始数据资料作描述性统计,得出MBTI人格量表上四个维度、8个因子IE(内外倾)、SN(感觉直觉)、TF (思维情感)、JP(判断知觉)得分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基本统计,结果参见表1:
表1 人格特征描述性统计情况
表1显示,在MBTI各因子中,美术专业大学生在S(感觉Sensing)因子上得分最高,均值为13.77,标准差4.62;其次在F(情感Feeling)因子上得分较高,均值12.45,标准差4.97;在P(知觉Perceiving)因子上得分最低,标准差最高,均值9.92,标准差5.03。
E(I)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1 E—I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S(N)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T(F)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 3 T(F)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J(P)维度测试的得分描述
图 4 J(P)维度得分分布
(注:图中纵坐标为频数,横坐标为量表得分)
3.2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各因子性别差异检验
表2人格特征各因子性别差异检验
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的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差异,结果显示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在性别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3 不同年级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各因子上的差异情况
表3人格特征各因子年级差异检验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年级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在年级维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3.4不同专业类型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各因子上的差异情况。
表4 人格特征各因子专业差异检验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专业类型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除感觉、知觉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感觉上,理论类显著高于造型类和设计类;在直觉上,造型类和设计类显著高于理论类。
此外,对美术专业大学生MBTI人格特征各因子在年级、生源地、专业满意度维度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
3.5美术专业大学生不同人格类型分布
表5 MBTI人格类型分布(n=527)
图5MBTI人格类型分布
由表5可知,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均被检测到,在被试群体中,ENFP、ESTJ、ESFJ、ISFJ、INFP、ISTJ六种人格类型的人数居多,分别占12.10%、11.40%、9.30%、8.90%、7.80%、7.80%,合计57.30%。从分析图、表可以得出:“S-J”组合比例最高,频数197,占37.40%;“N-F”频数155,占29.40%;“S-P”频数96,占18.20%;“N-T”频数79,占15.00%,这表明在被试群体中,感觉判断型美术专业大学生比例最高。对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的分布进行单样本T检验,其结果为P=0.000<0.01,说明十六种人格类型在被试群体中的分布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对MBTI十六种人格类型在人口变量学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除专业类型维度外,其余各维度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十六种人格类型在美术专业大学生专业类型上的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是,F=5.33,P=0.005<0.01,即十六种人格类型在专业类型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理论类专业和造型类专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MBTI人格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理论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在MBTI人格类型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6、表7)。
表6人格类型在专业维度的差异比较
*p<0.05 **p<0.01
表7人格类型在专业维度多重检验结果
3.6 美术专业大学生各人格维度上不同人格倾向的分布
表8 MBTI各维度人格倾向及二项分布检验(n=527)
*p<0.05 **p<0.01 ***p<0.01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被试中,外倾型、感觉型、情感型、判断型的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数要比内倾型、直觉型、思维型、知觉型的人多。对各个维度上的不同 人格倾向的分布进行二项分布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除E——I内外倾维度外,其余三个维度均检出显著性差异。
4 分析和讨论
4.1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总体分布
由图1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内外向维度上,E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外向)的频数是111,占21.1%;14—16分(中等程度外向)的频数是98,占18.6%;17—19分(明确外向)的频数是65,占12.3%;20-21分(绝对外向)的频数是9,占1.7%;I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内向)的频数是102,占19.7%;14—16分(中等程度内向)的频数是81,占15.3%;17—19分(明确内向)的频数是47,占8.9%;20-21分(绝对内向)的频数是12,占2.3%。就整体而言,外向型占53.7%,内向型占46.3%,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内外向维度上更倾向于外向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能量流动方面更倾向于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
由图2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感觉直觉维度上,S量表得分在14—15分(轻微偏向感觉)的频数是100,占19%;16—20分(中等程度感觉)的频数是154,占29.3%;21—24分(明确感觉)的频数是38,占7.2%;25-26分(绝对感觉)的频数是1,占1.2%;N量表得分在13—15分(轻微偏向直觉)的频数是97,占18.4%;16—20分(中等程度直觉)的频数是117,占22.2%;21—24分(明确直觉)的频数是20,占3.8%;25-26分(绝对直觉)的频数是0,占0。就整体而言,感觉型占55.6%,直觉44.4%,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感觉知觉维度上更倾向于感觉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信息接收方面更倾向于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
由图3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思维情感维度上,T量表得分在13—14分(轻微偏向思维)的频数是78,占14.8%;15—18分(中等程度思维)的频数是85,占16.1%;19—22分(明确思维)的频数是41,占7.8%;23-24分(绝对思维)的频数是9,占1.7%;F量表得分在12—14分(轻微偏向情感)的频数是137,占26%;15—18分(中等程度情感)的频数是112,占21.3%;19—22分(明确情感)的频数是60,占11.3%;23-24分(绝对情感)的频数是5,占0.9%。就整体而言,思维型占40.4%,情感型59.6%,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思维情感维度上更倾向于情感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信息处理方面更倾向于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为重,将价值观作为判定标准。
由图4可知,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判断知觉上,J量表得分在12—13分(轻微偏向判断)的频数是73,占13.8%;14—16分(中等程度判断)的频数是109,占20.6%;17—20分(明确判断)的频数是91,占17.2%;21-22分(绝对判断)的频数是18,占3.4%;P量表得分在11—13分(轻微偏向知觉)的频数是98,占18.6%;14—16分(中等程度知觉)的频数是80,占15.2%;17—20分(明确知觉)的频数是51,占9.6%;21-22分(绝对知觉)的频数是7,占1.4%。就整体而言,判断型占55.2%,知觉型44.8%,说明美术专业大学生在判断知觉维度上更倾向于判断型。换言之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行动方式方面更倾向于喜欢做计划和决定,愿意进行管理和控制,希望生活井然有序。
4.2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性别、年级比较
一些研究表明,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分别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本研究中,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性别和年级维度上均没有检出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其独特之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3 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专业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在专业类型维度上,除S-N(感觉-直觉)检出显著性差异,E-N、T-F、J-P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在S-N上,理论类专业显著高于造型类和设计类,换言之,理论类美术专业大学生更倾向于感觉型,更倾向于关注由感觉器官获取的具体信息: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摸到的事物。
参考文献:
[1]万敏莉.青年职业发展与性格因素基于MBTI测试工具的初步探索[D]硕士论文.复旦大学,2009.
[2]唐薇,麦尔斯——碧瑞斯人格类型量表(MBTI)的理论及应用的初步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3]Miller V G.Chaceteristics of intuitive nurses.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1995,17(3):305-316.
[4]Thomson N F,Martinko M I.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BTI types and attributional style.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Type,1995,35:22-30.
[5]蔡华俭,朱臻雯,杨治良.心理类型量表(MBTI)的修订初步[J].应用心理学,2011,7(2):33-37.
[6]陈静,苗丹民,罗正学,皇甫恩,李媛,肖利军.中、英文MBTI-M人格类型量表的跨文化差异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