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与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研究
【作者】 刘杰颖 顾 香
【机构】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 长春)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职业教育针对传统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教育理念守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色、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要进行创新发展,使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与实践创新研究,形成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模式。其中重点研究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
Abstract: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m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facing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old education idea , single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structure withou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erfect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and so on. 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ke a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bout innovation-driven practice aimingly to form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modes. Among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discussion is innovation contents and ways for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类,而高等职业教育就属于后者,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宗旨的。这就必然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会形成新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则是对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所必须的,并且也有利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为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高职院校的特色。[1]
二、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理念守旧
传统职业教育只关注本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会考虑教育纵向的前后承接性和横向的行业或国内外联系性。如德国的“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近些年来才得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二)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职业教育只会考虑与企业合作办学,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毕业后推荐部分学生就业,没有拓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职业教育一般只是应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学生往往出现厌学情绪。
(三)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色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以专业学科分类为标准设置的,如会计专业会开设各种类型的会计相关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等。
(四)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传统职业教育只关注就业率,把它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和评价指标,并且只要当年就业指标,不会追踪统计。
(五)院系设置与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充分与行业融合
传统职业教育的院系设置基本是按学科划分的,如金融学院、经管学院等,而相应的校园文化除了高大上的建筑外,也很少突出行业特色,使学生置身其中并没有感觉与行业充分融合。
(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锻炼,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往往力不从心。
三、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内容和方式
(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
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会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包括:1.熟知高职教育2.了解高中教育3.研究中职教育4.接轨本科教育5.关心成人教育6.过问国际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的教育规律具有内在衔接性和外在沿展性。即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要承接前面的高中和中职教育,又要为后面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扩展继续教育,延伸国际教育。这才是有内容有深度有广度的高职教育理念。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合作
以金融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要依托行业背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使会计专业技能与金融行业特色相结合。形成“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双素,双能和双证三大方面。其中素质培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证书取得是关键。
并与企业合作,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订单班”,与企业进行双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从而提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 纵向与中职和本科教育衔接,横向与国际接轨
形成与中职衔接的“2+3”、与本科衔接的“3+2”纵向人才学历教育衔接模式,并与国外一些具有职业教育优势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互换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的交流与合作。
3. 特色培养形式
如“千日成长”工程:以“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仪表美化”为内容,科学设计学生在校1000天时间,统筹规划学生成长途径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完成在校1000天的成长日志,并定期与教师和主管院系交流体会。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
再如为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成立“实验班”,配备优势资源,培养优秀毕业生,成为高技能人才或是为本科输送高素质人才。
4. 工学结合,实训中心建设
(1)建立特色“工场”,包括:会计工场;税务工场;信用工场;专家工作室。
(2)其中会计工场包括:财会实训中心:会计技能中心;ERP沙盘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
(3)提供对外服务业务,以会计工场和信用工场服务效果较好。
5. 依托“教学公司”平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公司”的独特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教学公司”属于混合型企业组织,肩负着经济使命和社会责任使命,必须寻求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平衡;“教学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保障,是基础,社会价值是教学公司的目标;(2)“教学公司”从事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绝非仿真模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载体;(3)“教学公司”的社会价值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教学公司”存在的最终目标。[2]
6. 现代教学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引进新的互联网教学媒介和手段,包括微课、慕课、网络课的建设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环境从实体教室转换为虚拟的空间,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授课压力减轻,学生学习动力增强。
另外,还有结合企业工作流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也使教学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知识得到实践应用,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现职业特色
建设课证融合的多元专业课程体系,包括:1.职业素质课程,如明理课程,包括诚信文化、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内容和尔雅通识课程等素质文化课程。2.职业技能课程,联系技能竞赛;3.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联系企业业务;4.职业证书课程,联系行业学会;5.订单培养课程,校企合作保证就业50%;6.个性化培养课程,如各种技能之星竞赛共六个方面,从而形成“课证岗赛一体化”课程体系。[3]
另外,设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组织机构,包括职业技能教研室,职业礼仪教研室,职业素质教研室,银行业务教研室;重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
(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1、就业率;2、就业质量;3、校友(学生)的满意度;4、企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5、社会荣誉度(声誉);6、创业成就和升学率共六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这里不仅要看就业的数量统计,还要评价就业的质量优劣;不仅有校内教师的评价,更要反映学生的评价,从而实现学生本位评价机制;不仅要看学校自身的教学评价和督导,还要关注来自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未来的提升走向等。所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综合计量的评估体系,需要师生校内外的全面参与评估。
(五)特色院系的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如金融类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在学院层面设立的“银领学院”、“淑女学院”和“明理学院”三个特色学院。这些特色学院的设立一是能够结合金融高职院校的背景,为金融行业企业订单培养人才;二是能够结合经济院校女生较多的特点,培养提升职业女性的素质;三是能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优先考虑学生做人明理的素养。
同时,还可以与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特色校园文化,并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如浦发图书馆、兴业行政楼和华夏运动场等金融特色鲜明的教学设施,并设立邮储银行、浙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实训基地等都是典型的具有行业属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积极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师会被鼓励或要求考取与所受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并通过评审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能够更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某些高职院校还对新入职的教师实行“3个1”制度,即当辅导员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并当助教1年。这样的3年锻炼,可以对新任专业课教师给与很好的锻炼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研究有待深化
以上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存在的问题给与了解析并有针对的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化创新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包括:(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现职业特色;(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五)特色院系的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六)积极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六个方面。可是高职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还可能遇到一些难题亟待解决: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学生专业技能如何全员提高;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细化从点滴入手;教育教学要有衔接性和拓展性;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等,所以未来对此问题的研究的还有待深化。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 教育研究,2013,(10).
[2] 和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
[3] 肖凤翔,唐锡海.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自觉的思考 [J]. 教育研究,2013,(01).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JGJX2016D23)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
Abstract: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mak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facing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old education idea , single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teaching methods ,course structure without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mperfect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and so on. So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ke a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bout innovation-driven practice aimingly to form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modes. Among them the most important discussion is innovation contents and ways for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一、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类,而高等职业教育就属于后者,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宗旨的。这就必然区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会形成新的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特色。而这些方面的创新则是对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所必须的,并且也有利于我国就业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因为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高职院校的特色。[1]
二、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理念守旧
传统职业教育只关注本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会考虑教育纵向的前后承接性和横向的行业或国内外联系性。如德国的“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近些年来才得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二) 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职业教育只会考虑与企业合作办学,带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实训,毕业后推荐部分学生就业,没有拓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传统职业教育一般只是应用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训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单一乏味,学生往往出现厌学情绪。
(三)课程体系缺乏职业特色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基本是以专业学科分类为标准设置的,如会计专业会开设各种类型的会计相关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等。
(四)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传统职业教育只关注就业率,把它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和评价指标,并且只要当年就业指标,不会追踪统计。
(五)院系设置与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充分与行业融合
传统职业教育的院系设置基本是按学科划分的,如金融学院、经管学院等,而相应的校园文化除了高大上的建筑外,也很少突出行业特色,使学生置身其中并没有感觉与行业充分融合。
(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
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师基本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锻炼,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往往力不从心。
三、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内容和方式
(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
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会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包括:1.熟知高职教育2.了解高中教育3.研究中职教育4.接轨本科教育5.关心成人教育6.过问国际教育。这就意味着高职教育的教育规律具有内在衔接性和外在沿展性。即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要承接前面的高中和中职教育,又要为后面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够扩展继续教育,延伸国际教育。这才是有内容有深度有广度的高职教育理念。
(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人才培养与行业对接,与企业合作
以金融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要依托行业背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使会计专业技能与金融行业特色相结合。形成“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双素,双能和双证三大方面。其中素质培养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证书取得是关键。
并与企业合作,选拔优秀学生成立“订单班”,与企业进行双选,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从而提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2. 纵向与中职和本科教育衔接,横向与国际接轨
形成与中职衔接的“2+3”、与本科衔接的“3+2”纵向人才学历教育衔接模式,并与国外一些具有职业教育优势的高职院校合作办学,互换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的交流与合作。
3. 特色培养形式
如“千日成长”工程:以“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仪表美化”为内容,科学设计学生在校1000天时间,统筹规划学生成长途径的系统工程。要求学生完成在校1000天的成长日志,并定期与教师和主管院系交流体会。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理念。
再如为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成立“实验班”,配备优势资源,培养优秀毕业生,成为高技能人才或是为本科输送高素质人才。
4. 工学结合,实训中心建设
(1)建立特色“工场”,包括:会计工场;税务工场;信用工场;专家工作室。
(2)其中会计工场包括:财会实训中心:会计技能中心;ERP沙盘中心;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
(3)提供对外服务业务,以会计工场和信用工场服务效果较好。
5. 依托“教学公司”平台,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公司”的独特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教学公司”属于混合型企业组织,肩负着经济使命和社会责任使命,必须寻求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平衡;“教学公司”的经济利益是保障,是基础,社会价值是教学公司的目标;(2)“教学公司”从事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绝非仿真模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载体;(3)“教学公司”的社会价值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教学公司”存在的最终目标。[2]
6. 现代教学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师生的教学需求,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引进新的互联网教学媒介和手段,包括微课、慕课、网络课的建设与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使教学环境从实体教室转换为虚拟的空间,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授课压力减轻,学生学习动力增强。
另外,还有结合企业工作流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设计,也使教学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知识得到实践应用,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现职业特色
建设课证融合的多元专业课程体系,包括:1.职业素质课程,如明理课程,包括诚信文化、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等内容和尔雅通识课程等素质文化课程。2.职业技能课程,联系技能竞赛;3.职业岗位能力课程,联系企业业务;4.职业证书课程,联系行业学会;5.订单培养课程,校企合作保证就业50%;6.个性化培养课程,如各种技能之星竞赛共六个方面,从而形成“课证岗赛一体化”课程体系。[3]
另外,设立具有行业特色的组织机构,包括职业技能教研室,职业礼仪教研室,职业素质教研室,银行业务教研室;重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双重培养。
(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
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包括:1、就业率;2、就业质量;3、校友(学生)的满意度;4、企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5、社会荣誉度(声誉);6、创业成就和升学率共六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这里不仅要看就业的数量统计,还要评价就业的质量优劣;不仅有校内教师的评价,更要反映学生的评价,从而实现学生本位评价机制;不仅要看学校自身的教学评价和督导,还要关注来自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未来的提升走向等。所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综合计量的评估体系,需要师生校内外的全面参与评估。
(五)特色院系的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如金融类职业院校一方面可以在学院层面设立的“银领学院”、“淑女学院”和“明理学院”三个特色学院。这些特色学院的设立一是能够结合金融高职院校的背景,为金融行业企业订单培养人才;二是能够结合经济院校女生较多的特点,培养提升职业女性的素质;三是能够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优先考虑学生做人明理的素养。
同时,还可以与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特色校园文化,并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如浦发图书馆、兴业行政楼和华夏运动场等金融特色鲜明的教学设施,并设立邮储银行、浙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实训基地等都是典型的具有行业属性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积极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的教师会被鼓励或要求考取与所受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并通过评审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能够更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某些高职院校还对新入职的教师实行“3个1”制度,即当辅导员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1年,并当助教1年。这样的3年锻炼,可以对新任专业课教师给与很好的锻炼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四、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研究有待深化
以上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存在的问题给与了解析并有针对的提出了高职院校特色化创新发展的内容和方式,包括:(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创新;(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三)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现职业特色;(四)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五)特色院系的设置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六)积极提高教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六个方面。可是高职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还可能遇到一些难题亟待解决:关注弱势群体学生;学生专业技能如何全员提高;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细化从点滴入手;教育教学要有衔接性和拓展性;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等,所以未来对此问题的研究的还有待深化。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 教育研究,2013,(10).
[2] 和震.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01).
[3] 肖凤翔,唐锡海.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自觉的思考 [J]. 教育研究,2013,(01).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JGJX2016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