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绿色技术教育与中国式绿色发展的关系

【作者】 隋海涛

【机构】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中国也不例外。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作为中国式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高职教育应积极接纳新事物,认真发展绿色技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绿色专业或将现有专业绿色化改进,再结合中国国情,通过理念更新、人才培养、完善制度、制定并检验评价体系,最终实现高效产能的同时又低碳、环保的中国式绿色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绿色技术、绿色发展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constrained by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hina is no exception. May 8, 2015,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Made in China 2025" green development as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basic strategy. A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Chinese-style green development, as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ctively accept new things, and seriously develop green technology as the basis, and then develop green professional or green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profession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 Through the concept of updating, personnel training, improve the system, develop and test evaluation system, and ultimately achieve high productivity whil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inese-style gre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reen technology, green development
  “绿色发展、建设低碳社会”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这足以见证国际社会对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是在我国,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问题正在日渐凸显,而全球性的“绿色、低碳革命”正在不断的发展着,人们的生活将很快步入低碳时代,即一个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为基本发展原则的全新时代。它不仅对环保科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很依赖绿色技术人才的培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掌握绿色技术的新型人才,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中国式绿色发展才是中国高职教育下一步的重要任务。
  一、绿色技术的特点和研究现状
  绿色技术是一个能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1]。生态、环保知识是绿色技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绿色技术的实施和创新又在不断的充实环保和生态知识。要想实现中国式绿色发展,坚持和推行绿色技术将是必由之路。
  1.绿色技术的特点
  第一,绿色技术绝不是某一项技术,它是一系列技术的有机组合。第二,绿色技术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第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绿色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成长和变化,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紧密。
  例如,吴捷认为:“本世纪将是可再生能源、新型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唱主角的时代[2]。”比如说构建一个优化运行的风力、太阳能混合发电系统在高效产能的同时(图1),又能彼此弥补各自单纯产能时的缺陷,创意独特、应用效果良好,前景广阔。
  2.绿色技术的研究现状
  李玉静认为:发展绿色技术的核心意义是直接或间接的节能减排、减少环境影响并在企业及社区内产生更广泛的可持续发展结果[3]。李南哲(韩国)认为:绿色发展旨在应对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恶化及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与发展,为增强社会幸福指数提供新的经济发展和变革机遇[4]。李玉静还认为:特定绿色技术,指的是诸如安装太阳能、水污染管理等[3]。其他专业领域绿色技术外延就很宽了,如绿色电力、绿色汽车、绿色美容美发、绿色制造业、绿色酒店等。结合中外专家的结论,绿色技术是一类可持续发展技能。除了技术上的创新外,受训者还要学会系统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以及学会不断反思等。
  二、中国绿色发展的紧迫性
  1.劳动人口锐减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脱离实际,要紧密依托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情况、生产力状况、环境现状等要因。王欢、黄健元等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1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我国将不可避免的经历一个劳动人口锐减的过程[5]。同时,孟令国等人利用PDE模型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2010年以后中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经结束[6]。而肖周艳也通过研究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发现:中国目前的人口空间聚集水平在不断减弱,如果不进行科学的调控,诸如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将更加严重[7]。也就是说自21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不仅要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口聚集度不同程度下降等新问题,还要继续面对消耗密集型产业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唱主角的老问题,加之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走高效、绿色发展道路已势在必行,绿色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跟上。
  2.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正急速步入资源刚性约束时期。例如,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发达国家低了20个百分点;水的重复利用率仅达到5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90%;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2.9倍、日本的4.5倍……。另外,据最近的一次对全国17.6万千米的河流水质监测显示:截止2015年11月,劣五类河长占13.7%,形势已非常严峻[8]。
  3.功利的职业教育目标定位
  过分看重就业率是当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一个发展误区。何雪莲认为:目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学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还是集中在学生毕业后的赚钱能力和就业率上。学生拿到了学历,但并没有受到教育。大学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继承人类文明传统的同时,赋予学生新的眼光并转变僵化的经验模式[9]。尹景玉和齐福荣认为:现阶段的中国高职教育必须把满足岗位需求的职业教育素质放在第一位[10]。同时为了服务于“职业素质的养成”这一核心,搞好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4.严峻的外在压力与挑战
  中国目前是地球上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之一,在全球应对气候改变的大环境下,面对着日益加重的国际减排压力,给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之一些外资为了利益和规避本国严格的监管,利用目前中国环保标准低、管理体制不健全及执法不严格等问题,将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向我国转移,加重了我国的环保压力。
  三、如何发展中国式绿色技术
  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技术体系是中国式绿色发展的基础。那么将绿色技术纳入教学中就显得很有必要。想要事半功倍要从专业设置、灌输绿色观念和教学改革绿色化三方面入手。
  1.专业设置向绿色产业倾斜
  职业教育的专业的设置不是随意决定的,而是要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类型来定。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清洁交通等新兴产业也将大量涌现,所以,培养掌握绿色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依据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中国职业教育在专业开设上应重视第三产业及新能源、清洁交通等相关专业,并要体现一定的前瞻性。
  汤凤莲认为:绿色专业的设置要紧密依托本校条件[11]。例如武夷学院已拥有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闽北生物技术工程研究院、绿色建筑研究所和旅游文化研究所等,所以该校将茶学、环境工程、旅游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艺术设计等专业率先辈打造成绿色专业,因为这些专业不仅与当地产业契合度高,而且可以借力相应的校内基地事半功倍。
  2.课程内容应体现绿色观念
  让绿色观念深入人心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实习及实训过程中要适时灌输节能、环保、高效利用资源、绿色消费等观念。可以鼓励各院校,积极建设好公选课中的校本课程。将理学、茶文化、养生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绿色基础课程纳入校本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同时绿色观念影响下的课程内容变化不仅要体现在正规职业教育中,还要体现在如社会培训等非正规教育中。
  3.绿色技术模式下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
  (1)推进融入绿色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是一个过程式的培养,应在培养人才的各个环节都融入绿色技术元素。环节一,先要做好岗位需求调研,分析适用于不同岗位的绿色技术;环节二,科学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将融入绿色技术的培养目标注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环节三,开展绿色技术教育,构建绿色技术培养体系,充实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环节四,将绿色元素融入到各专业课程中,打造融入绿色技术的课程体系;环节五,设计绿色技术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绿色技术环境下综合考评体系。
  (2)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绿色技术的开发模式促使教学评价办法需要更进一步优化提升。可鼓励教师围绕绿色技术培养的创新评价体制:包括学生学习难度指数、教师课程引领指数、学生学业水平指数、师生关系指数、教师教导方式指数、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指数、学生行为品德指数、身心健康指数和年度进步指数等九项指标。不仅要让绿色技术在教学评估过程中得以体现,还要利用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鼓励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3)建立具备绿色技术培养能力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直接实施者,绿色技术的出现对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及职业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能适应新形式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很关键。第一,应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有针对性的吸纳有绿色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的人从事绿色课程教研工作;第二,强化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目前,具备绿色技术教学经验的人很少,因此加强对原有专业教师开展绿色技术培训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队伍绿色技术素养的提升,逐步达到满足绿色技术教学及培训的要求;第三,通过聘请企业从事绿色工作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绿色教学及绿色技术的培训工作中。
  四、如何围绕中国式绿色技术打造中国式绿色发展
  1.倡导绿色生产、逐步淘汰或改进高消耗、高污染行业
  吕文认为:“种植油料能源树种,开发生物燃油对加快中国荒山绿化、环境保护、为农民增收和替代部分化石燃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12]”
  2.要从体制层面入手,在国家层面,重点通过观念和体制创新
  保障绿色发展;在区域层面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高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引领绿色发展;在行业层面,鼓励转型和创新支撑绿色发展。
  3.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在大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的同时,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观念。例如,竹柏是一种优良的油料能源树种,种子含油率很高且低温下不凝固,可通过甲酯化转化为生物柴油[13]。因此,利用油料能源树种,建设“绿色油田”具有开发生物燃油和绿化双重价值。
  五、推行中国式绿色发展的意义
  由于英国脱欧带来的政治、经济上的不稳定,摩根士丹利预计:2017年以后,全球经济衰退的概率高达40%[14]。危机使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秉承创新思维,通过绿色转型创造新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于摆脱经济危机、提升综合国力并占据全球制高点和领先地位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新兴经济大国,全面推行绿色技术、鼓励低碳环保产业、依据我国国情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打造一套成熟的中国式绿色发展思路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繁荣,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占军.低碳经济时代绿色物流业的发展研究[N].现代物流报,2011.06.06(A12版)
  [2] 吴捷, 许燕灏.基于异步电动机的风力机风轮动态模拟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3(6)
  [3] 李玉静.绿色技能开发: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 2015(15)
  [4] 李南哲.韩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绿色技能开发的系统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15(15)
  [5] 王欢,黄健元,王薇.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4(2)
  [6] 孟令国,李超令,胡广.基于PDE模型的中国人口结构预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24(2)
  [7] 肖周燕.中国人口空间聚集对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差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25(3)
  [8] 张亮.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J].低碳观察,2012.02(113)
  [9] 何雪莲.大学教育目标是生活还是生存? [J].教育与职业,2009(28)
  [10] 尹景玉,齐福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11] 汤凤莲.绿色教育理念下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建设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0.06(40)
  [12] 吕文,王春峰,王国胜等.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J].中国能源, 2005, 27(11)
  [13] 吕文,李定河.发展油料能源树种与开发生物柴油前景分析[J].中国能源, 2007, 29(1)
  [14] Becky.摩根士丹利: 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概率为40%[R].财经新闻, 2016.07.11
http://www.howbuy.com/news/2016-07-11/4571622.html
  作者简介:隋海涛(1981-),男,山东莱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