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影响浅析——以承德市为例
【作者】 石 英
【机构】 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参与非农就业。笔者通过分析自身调查的承德市基础数据,得出结论认为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同时职业技能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增加作用显著。从而提出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巩固农村基础学历教育。第一坚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第二加强中等职业技能教育,第三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要。
关键词:教育水平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古至今,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主要来源。随之而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受教育水平又是决定人员素质的关键因素。
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增加各项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高度关注。2006年国务院决定,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中、东部地区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上述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大跨步的发展。下面就以承德市为例,分析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
笔者随机选取承德市的4个县,每个县随机选取2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随机选取15家农户作为调查对象。总计调查120家农户,收集户主及其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在教育、收入、就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98份,汇总有效问卷80份,有效个人样本212人,可供分析样本量135人。进行如下分析。
一、承德市乡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状况
表1数据来源于2005-2015《承德统计年鉴》。2005年承德市未上过学也就是文盲半文盲占2.2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6.5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4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07%,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4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67%。到2013年承德市文盲半文盲占1.1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3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1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21%,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4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5%。2005至2013年,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农村从业人口由155.34万人增长到162.31万人,增长了4.49%,文盲半文盲比重降低了1.19%,小学文化程度比重降低了7.23%,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2.78%,高中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4.14%,中专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1.9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1.48%。可见农村教育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更加重视高等学历教育,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有率迅速减少,具有高中、中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迅速增加,教育文化程度正逐年提高。
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发现,2013年底承德市的文盲半盲占有量仅占1.10%,但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有量达却高达79.5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76%,可见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措施,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效果的,所以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不高。
表1承德市乡村从业人员受教育情况
数据来源:《承德统计年鉴》2005——2015年
二、承德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状况
(1)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收入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根据笔者调查的承德市农民工工资收入2006—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4.7%、4.25%、20.87%、16.77%、12.38%、8.9%、13.42%、4.95%、0.97%,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速逐步放缓。
表22006—2015年承德市非农就业月平均工资收入情况
(2)根据承德市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承德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3.23元(数据来源:《承德统计年鉴》2015年),而笔者调查的2014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月平均收入3684.62元,可见外出打工收入远远高于农民传统收入。
所以农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展现两个特征,第一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增速放缓。第二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农民工。
三、教育对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
教育明瑟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非洲非OECD国家9.9%,欧洲、中东、北非非OECD国家7.1%,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1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1.7%,OECD国家7.5%,世界各国平均9.7%(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Harry Anthony,2002)。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劳动者个人教育收益率应该高;在教育水平相对发展较好地区,高素质劳动力充足,劳动者个人教育收益率应该较低。依照上述研究推断,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以往研究中国农村个人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多在4-5%之间,估计均值在4.5%左右(黄斌、钟晓琳,2012)。中国教育收益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目前多数解释认为中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国教育欠发达,教育收益率却低(孙志军,2004)。
表3承德市受教育程度与非农就业收入对照表
分析承德市教育状况,以平均收入水平2905.44元为基础值比较,小学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68%;初中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0%;技校毕业收入高出平均收入水平17%;中专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5%;大专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8%;大学毕业收入高出平均收入水平27%。初中毕业比小学毕业收入增加33%,大专毕业比中专毕业收入增加3%。表3显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随着受教育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当受教育年限为12年(技校水平)时收入达到一个峰值,随后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收入逐渐回落,而受教育年限在15年(大学水平)时,又达到一个峰值。
这说明,从教育对收入的整体影响来看,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收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所以拥有大学学历的劳动力平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同时无论是初中学历还是中专学历乃至大专学历,与技校教育相比,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都较小,而技校教育对收入水平的增加起着显著效果。技校毕业月平均收入是小学毕业收入的173%,是初中毕业收入的130%,是中专毕业收入的123%,是大专毕业收入的119%,是大学毕业收入的92%。所以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掌握一定的技能,更加利于非农就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实社会中农民子弟初中毕业后,更多选择就读技工院校。
三、多措并举巩固农村基础学历教育
(1)坚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国家长期将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基础上,2015年底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2016年重点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2017年城乡享受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中国在沿海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试行了将高中教育或者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承德市农村小学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入学和本市适龄儿童入学条件一致。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乡教育差别将逐渐缩小,农村孩子将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有力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2)加强中等职业技能教育
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为农村孩子上学创造了更多机会,更加有力的学习条件。承德市积极落实这些政策,比如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农村户口的学生全部免学费;燕山——太行山连片开发地区包含承德市的围场、丰宁、平泉、隆化、承德县等县,这5个县农村户口学生每月可享受200元助学金,一年享受10个月;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无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均免学费。从2016年秋季起对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系统中登记的在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全免。
(3)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要
各级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可以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要。比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对这些农业户口人员降低准入门槛,可以开设接近农民生活的课程,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际操作课程,便于农民理解、接受。
参考文献:
[1] 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16-18
[2] 承德市统计局:《承德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3] 董山峰.为实现教育公平多做实事[N].光明日报,2007-3-5(6)
[4]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5]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7] 黄斌,钟晓琳.中国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基于三省六县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2(3):18-26
[8] 黄斌,徐彩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中国农村经济,2013(1):67-75
[9]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5)67-74+82
[10] 西奥多·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11] 雅各布·明赛尔著,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4
[12] 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Harry Anthony Patrionos,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ccation:A Further Update. World Bank Policy Rehash Working Paper No.2881,World Bank,September,2002
作者简介:石英,工作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副高级经济师.
关键词:教育水平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从古至今,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主要来源。随之而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受教育水平又是决定人员素质的关键因素。
我国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增加各项教育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高度关注。2006年国务院决定,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中、东部地区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上述政策的实施,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大跨步的发展。下面就以承德市为例,分析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
笔者随机选取承德市的4个县,每个县随机选取2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随机选取15家农户作为调查对象。总计调查120家农户,收集户主及其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在教育、收入、就业、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98份,汇总有效问卷80份,有效个人样本212人,可供分析样本量135人。进行如下分析。
一、承德市乡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状况
表1数据来源于2005-2015《承德统计年鉴》。2005年承德市未上过学也就是文盲半文盲占2.29%,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6.5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4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3.07%,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4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67%。到2013年承德市文盲半文盲占1.10%,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9.3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19%,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21%,中专文化程度的占4.4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5%。2005至2013年,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农村从业人口由155.34万人增长到162.31万人,增长了4.49%,文盲半文盲比重降低了1.19%,小学文化程度比重降低了7.23%,初中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2.78%,高中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4.14%,中专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1.9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增加了1.48%。可见农村教育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更加重视高等学历教育,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有率迅速减少,具有高中、中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迅速增加,教育文化程度正逐年提高。
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发现,2013年底承德市的文盲半盲占有量仅占1.10%,但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有量达却高达79.5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23.76%,可见虽然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措施,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投入是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显现效果的,所以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不高。
表1承德市乡村从业人员受教育情况
数据来源:《承德统计年鉴》2005——2015年
二、承德市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状况
(1)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收入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增速逐渐放缓。根据笔者调查的承德市农民工工资收入2006—2015年,增长率分别为4.7%、4.25%、20.87%、16.77%、12.38%、8.9%、13.42%、4.95%、0.97%,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增速逐步放缓。
表22006—2015年承德市非农就业月平均工资收入情况
(2)根据承德市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承德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63.23元(数据来源:《承德统计年鉴》2015年),而笔者调查的2014年农民工外出打工月平均收入3684.62元,可见外出打工收入远远高于农民传统收入。
所以农劳动力非农就业方面展现两个特征,第一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逐年增长,但是近年来增速放缓。第二外出务工农民工收入增速高于本地农民工。
三、教育对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
教育明瑟收益率的国际平均水平为非洲非OECD国家9.9%,欧洲、中东、北非非OECD国家7.1%,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1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1.7%,OECD国家7.5%,世界各国平均9.7%(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Harry Anthony,2002)。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地区,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劳动者个人教育收益率应该高;在教育水平相对发展较好地区,高素质劳动力充足,劳动者个人教育收益率应该较低。依照上述研究推断,中国的教育收益率应该相对较高。但是以往研究中国农村个人教育收益率估计结果多在4-5%之间,估计均值在4.5%左右(黄斌、钟晓琳,2012)。中国教育收益率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目前多数解释认为中国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导致教育对劳动者收入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致使中国教育欠发达,教育收益率却低(孙志军,2004)。
表3承德市受教育程度与非农就业收入对照表
分析承德市教育状况,以平均收入水平2905.44元为基础值比较,小学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68%;初中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0%;技校毕业收入高出平均收入水平17%;中专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5%;大专毕业收入达到平均收入水平的98%;大学毕业收入高出平均收入水平27%。初中毕业比小学毕业收入增加33%,大专毕业比中专毕业收入增加3%。表3显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收入随着受教育年限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当受教育年限为12年(技校水平)时收入达到一个峰值,随后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收入逐渐回落,而受教育年限在15年(大学水平)时,又达到一个峰值。
这说明,从教育对收入的整体影响来看,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收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所以拥有大学学历的劳动力平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同时无论是初中学历还是中专学历乃至大专学历,与技校教育相比,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相对都较小,而技校教育对收入水平的增加起着显著效果。技校毕业月平均收入是小学毕业收入的173%,是初中毕业收入的130%,是中专毕业收入的123%,是大专毕业收入的119%,是大学毕业收入的92%。所以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掌握一定的技能,更加利于非农就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实社会中农民子弟初中毕业后,更多选择就读技工院校。
三、多措并举巩固农村基础学历教育
(1)坚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国家长期将教育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基础上,2015年底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2016年重点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设。2017年城乡享受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中国在沿海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试行了将高中教育或者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的十二年义务教育。承德市农村小学教育普及率百分之百,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的适龄儿童入学和本市适龄儿童入学条件一致。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乡教育差别将逐渐缩小,农村孩子将享受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有力地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
(2)加强中等职业技能教育
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为农村孩子上学创造了更多机会,更加有力的学习条件。承德市积极落实这些政策,比如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农村户口的学生全部免学费;燕山——太行山连片开发地区包含承德市的围场、丰宁、平泉、隆化、承德县等县,这5个县农村户口学生每月可享受200元助学金,一年享受10个月;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无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均免学费。从2016年秋季起对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国家扶贫开发系统中登记的在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全免。
(3)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要
各级教育部门、培训机构可以创造条件,满足进城务工人员继续教育需要。比如现在很多大学都有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教学。建议教育部门可以对这些农业户口人员降低准入门槛,可以开设接近农民生活的课程,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际操作课程,便于农民理解、接受。
参考文献:
[1] 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3(1):16-18
[2] 承德市统计局:《承德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3] 董山峰.为实现教育公平多做实事[N].光明日报,2007-3-5(6)
[4]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5]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6]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7] 黄斌,钟晓琳.中国农村地区教育与个人收入——基于三省六县入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2(3):18-26
[8] 黄斌,徐彩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中国农村经济,2013(1):67-75
[9] 孙志军.中国教育个人收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科学,2004(5)67-74+82
[10] 西奥多·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11] 雅各布·明赛尔著,张凤林译.人力资本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4
[12] George Psacharopoulos and Harry Anthony Patrionos,Returns to Investment in Edccation:A Further Update. World Bank Policy Rehash Working Paper No.2881,World Bank,September,2002
作者简介:石英,工作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副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