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 王艳伟

【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橄榄路1350号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检索平台CQPweb,重点探讨了在数据驱动学习理念指导下,将CQPweb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技术和方法:归纳验证写作要点、发现写作要点的语篇功能、学习词汇搭配和类联接、比较同近义词及纠正用词偏离等。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有利于突破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输入材料不够真实和丰富等弊端,有望在提高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提升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 英语写作课程教学; 数据驱动学习
  1.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英语写作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着重培养学习者使用英语进行写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英语写作课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服务于高校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从事学术交流和国际交往提供又一利器。在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教师的语言输入材料不够真实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等弊端。因此,将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程教学领域,有利于突破传统英语写作课程教学的某些弊端,有望提供实现师生互动、自主学习、数据驱动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机会,充分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 有效提升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水平。
  2. 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简介
  近年来,受“网络语料库”(Web as Corpus) 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思维影响,部分学者相继开发出在线检索语料库工具,如WebCorp (A.Renouf)、Phrase in English(W.Fletcher)、BYU系统(M.Davies)、Sketch Engine ( A.Kilgarriff)、BNCweb ( S.Hoffmann等)和CQPweb(A.Hardie)。McEnery和Hardie(2012:37-48)在对语料库分析工具进行时代划分时,将这些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 模式的语料库检索工具归类为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而当前以WordSmith、AntConc、MonoConc、Xaira等为代表的主流语料库工具属于第三代。其中,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CQPweb具备词表生成、索引分析、词语搭配计算、主题词分析等当前主流单机版语料库工具的几乎所有功能。它更能按照语料库预设的体裁、说话人的性别、语言水平等分别检索和呈现结果, 特别是能处理多语种语料库。自发布以来,由于其能处理多语种语料库的便利,世界上很多研究机构将其作为语料库查询平台。
  总体来说,第四代语料库工具可完成第三代工具的几乎所有功能。第四代语料库工具区别于第三代工具的根本特征在于其基于网络的客户端-服务器( C/S )交互模式(McEnery&Hardie,2012: 44)。由于利用了网络,客户端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操作系统变得不再重要,语料库检索实现了“瘦客户”( thin client) 和“平台无关”(platform independent)。普通用户可使用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语料库检索而无需知道语料库的具体存储位置,其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Mac OS,Linux 或其它平台,这大大扩展了第四代语料库工具的用户基数。
  CQPweb的逐步兴起不仅大大降低了语料库工具使用的技术门槛,而且使语料库资源共享成为可能。目前,CQPweb全面支持UTF-8,因此理论上可处理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语料库。CQPweb采用GPL协议对公众开放源代码,允许任何第三方对其使用、修改和分发。2014年,CQPweb被引进国内。CQPweb将语料库文本按照特定格式存储于服务器,既能实现语料库的常规检索功能,又能有效保护语料库的版权。同时,它“使得缺少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也能如浏览网页一般轻松使用语料库”(许家金、吴良平,2014:10)。
  以CQPweb为代表的第四代语料库工具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对第三代语料库工具的完全摒弃,而是在网络时代给用户多一种选择。第四代语料库工具中CQPweb 所能实现的功能最全,其基本功能可概括如下: 1)在线生成词频表(frequency list);2)查询(query)字词、语言结构等,以获取大量语言实例或相应结构的出现频次,并可按语体、年代、章节、学生语言水平级别、写作题材等分别呈现查询结果;3)计算特定词语在语料库中的典型搭配(collocation);4)计算语料库的关键词(keywords)。
  3. 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自语料库语言学肇始以来,语料库语言学家就关注语料库工具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基于语料库数据的语言学习方法。Leech (1997) 认为语料库应用于教学有三种典型方式:1)直接使用:教语料库语言学、教如何利用语料库和用语料库来教;2)间接使用:利用语料库编纂词典等工具书、参考书、教材等;3)语料库开发:面向教学的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目前,在语言教学中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及其理念和方法在国外方兴未艾, 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
  为了实现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语料库资源的共享与服务于ESP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我们可以创建教学型ESP语料库(如工科英语论文语料库),采用数据驱动学习(DDL)的教学理念,尝试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在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数据驱动学习(DDL)的教学理念
  DDL是data-driven learning 的缩写, Johns和Ring(1991: 111) 将其定义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产生的索引(concordance)来对目标语进行探索的教学方法, 包括基于索引的各种活动和练习”。即DDL是建立在索引基础上并以其为中心的教学, 而所谓索引指的是某一词或某一字符串在语料库中所有的语境呈现。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专用软件在语料库电子文本中进行关键词搜索, 便可把索引结果以关键词为中心按预定跨距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当预定跨距呈现的一行语境信息不足时, 还可以几何级扩展。数据驱动学习就是通过鼓励学生从语料库中检索出词汇所处的具体环境, 并通过留意观察, 自觉总结出词汇使用规律的方法。
  Tim Johns 把数据驱动学习分为三个步骤: (1) 提出问题(identify):由教师预先提出问题或由学习者自己提出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2) 材料分类(classify):通过检索工具从语料库中检索出海量语言数据并进行恰当筛选和分类; (3) 归纳总结(generalize):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即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理解、分析并归纳出语言使用规律, 解决事先提出的问题。Granger(1998:199)称DDL是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有助于提高准确性(accuracy)和地道性(idiomaticity)的方法, 因为它强调语言输入的自然性, 大量真实语言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语言环境, 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直觉, 从而掌握准确地道的语言, 而且能培养学习者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即“通过发现来学习”(Tribble&Jones 1990:12)。
  3.2 宏观应用:语篇层面的CQPweb检索
  3.2.1归纳验证写作要点
  在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直接讲授某个章节部分的经典句型和结构要素。在DDL教学理念指导下,学习者通过阅读语料库中的真实语料,自己归纳章节部分的结构要素与典型句式,并可利用语料库提供的概率、频率验证其对语篇结构要素、典型句式的归纳和概括。如学习者通过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检索并验证学术论文中“本文”的常见表达(如the paper, this paper和the present paper)哪一(几)种最具有代表性。
  3.2.2 发现写作要点的语篇功能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学习者可利用语料库检索所提供的微观语境,对节点词的语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揭示出同一写作要点在论文不同部分所具有的独特的语篇功能。如通过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局限(limitation)在学术论文不同部分的语篇功能:引言部分的limitation多指他人的研究局限,以便引出自己的研究;讨论部分的limitation可指他人的,也可指自己的研究局限,重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结语部分的limitation多指自己的研究局限,以便对今后研究的拓展提出建议。
  3.3 微观应用:词汇短语层面的CQPweb检索
  3.3.1 学习词汇搭配和类联接
  搭配(collocation)是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 就一般的语言教学而言, 搭配是“在文本中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形式因循组合使用的一个词语序列, 构成该序列的词语相互预期, 以大于偶然的几率共现”(卫乃兴, 2001: 100)。如night 的一个常用搭配是dark, 因二者以高频率共现而成为搭配词。而类联接(colligation)是一个抽象概念, 指的是文本中语法范畴间的结合, 即词语搭配的语法结构和框架。如recover from injury 蕴涵的类联接为V +from +N。词汇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形式与词汇意义密切相关, 要掌握词汇意义, 应结合其类联接。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学习者通过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来探索词汇语法结合的意义单位(unit of meaning)(Sinclair,1996:77),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学习词汇。
  3.3.2 比较同、近义词
  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仅凭词典释义和个别例句较难把握, 语言学习者也常为此感到困惑。通过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学习者可以观察语料库提供的大量真实的语言使用实例, 基于这些实例可分辨同、近义词在词义、搭配、类联接及语义韵等方面的细微差别, 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易混淆词。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指的是关键词项的典型搭配词在其语境中营造的语义氛围, 一般可分为积极(positive)、消极(negative)和中性(neutral)三种(卫乃兴, 2002: 302)。如动词enhance 和aggravate都有“加强”、“加剧”的意思,且其类联接一致, 都为“V +N”。但前者的宾语均为积极意义词汇(如earnings, reputation), 而后者的宾语均为消极意义词汇(如problem, injury)。因此,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语义韵:enhance 带有明显的积极语义韵, 而aggravate 具有明显的消极语义韵。
  3.3.3 纠正用词偏离
  通过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学习者可以接触真实可靠的目标语使用实例, 从而有助于其掌握目标语词汇地道典型的用法。英语写作课教师若结合目标语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 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 简称CIA), 则可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 通过比较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学习者)的语言使用, 教师可发现学习者在词汇使用方面的一些偏离倾向(divergence), 包括误用/错误(misuse)、多用(overuse)、少用(underuse)、回避(avoidance)等。教师可合理设计练习, 引导学习者发现并注意这些偏离项目,即引导学习者发现自己的语言使用与地道英语的差距所在, 从而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纠正用词偏离倾向, 提高英语写作课程的学习效率。
  4.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应用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的预期成效
  将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提出问题、材料分类到归纳总结,学习者既可以归纳验证写作要点、发现写作要点的语篇功能,又可以学习词汇搭配和类联接、比较同近义词及纠正用词偏离等,从而在接触、观察和分析本族语者语言使用实例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使用目标语进行语言产出的准确性和地道性。另一方面,第四代语料库工具CQPweb为英语写作课程师生教学提供了实现师生互动、自主/发现式学习、数据驱动学习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机会,有利于突破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语言输入材料不够真实和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较低等弊端。综上所述,将CQPweb语料库检索平台应用于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有望充分提高学习者对英语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其目标语产出的质和量, 同时有效提升英语写作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
  注释:
  [1]Granger, S. The Computer Learner Corpus: A Versatile New Source of Data for SLA Research. In S.Granger (ed.).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New York: Longman, 1998.
  [2]Hoffmann,S.,Evert S.,Smith N.,Lee D.&Prytz.Y.Corpus Linguisticswith BNCweb—A Practical Guide[M].Bern: Peter Lang,2008.
  [3]Leech G. 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 A convergence[A]. In Teaching and language corpora[C], 1997: 1-23.
  [4]McEnery,T.&Hardie.A. Corpus Linguistics: Method,Theory and Practice [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12.
  [5] Johns, T. &P. Ring. Classroom Concordancing[J]. ELT Journal (New Series) ,1991(4).
  [6]Sinclair, J. (1996). 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 Textus, 9(1), 75-106.
  [7]Tribble, C. & G. Jones. Concordances in the Classroom[M]. London: Longman, 1990.
  [8]许家金 吴良平. 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CQPweb及应用实例[J]. 外语电化教学, 2014(159): 10-15.
  [9]卫乃兴.《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10]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