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议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作者】 杨九星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曲瓦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设立了“综合与实践”的领域.这一领域的应用教学并不十分常见,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强调的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及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数学思维 
  数学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增加“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实践活动”教学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下面我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谈一谈自己心得和想象。
  一、实践操作课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少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提供察看和操作的机遇,充分施展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精确认知。实践操作有利于增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讨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干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重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色,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施展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挖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实践操作能增进学生自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控制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摸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如我在教学圆柱侧面积时,要求学生用硬纸板自制一圆柱体,通过操作实践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高。操作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观,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