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学习隶书《曹全碑》 提高小学生书法水平

【作者】 马军锋

【机构】 甘肃省镇原县东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它是迄今为止汉代隶书保存字数最多、最完整的一通碑刻。本碑在汉隶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结体扁匀称,舒展超逸,且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不仅如此,《曹全碑》同时也是我国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与学习最多的一部书法作品,将其作为学习范本,可强化学习者逐字分析笔法特征的目的,可深层次传教正确、规范的用笔秘诀。笔者结合着我校书法教学实际情况,简单探讨学习隶书《曹全碑》书法特征、书体规范的方法及意义,以此来提高当代小学生书法水平。
  关键词:汉代隶书;《曹全碑》;书法
  1、浅议《曹全碑》蕴含的书法艺术价值
  《曹全碑》全称为《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在明朝万历年间在陕西省阳县旧城被发掘出土。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该汉隶碑出现裂痕。之后二三百年间,该汉隶碑虽然历经风雨剥蚀,但碑文及字形的轮廓依然比较清晰。新中国成立之后,1957年将该汉隶碑移存到陕西西安碑林处。
  《曹全碑》书法艺术价值非常高,是秀美一派的典型代表作。早在清代,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大学者万经曾给予这样的赞评:“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曹全碑》与《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一同被称为“汉碑四品”,尽管与其他碑文相比,《曹全碑》拓法不精善,但神理浑沦可爱。无论是隶文的结体,还是其笔法,近乎于完美。总之,《曹全碑》作为东汉时期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从古至今,两千年来,在历代学人、书法评论家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清末时期的康有为曾这样评价道,“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徐树钧也曾评价道,“尤耐玩赏”。《曹全碑》之所以备受历代书法与文学士人的欢迎和追捧,源自于该碑文表现出极高的修养,中正平和,符合规范,且飘然逸出。
  2、学习隶书《曹全碑》 提高小学生书法水平
  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与制度的变革,当代小学教学也呈现为多元化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素质化教育体制的逐步确立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思维的开发、素质的全面培育。然而,在一些领域,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意义相背离,例如,传统文化的缺失、重数英轻语文等现象。以我校为例,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语文这门学科才是根本,汉字的识、读、写才关键。但是,字体不工整、用笔不规范,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怎么提高学生学习方法的兴趣这才是教师和家长需要探究的话题。
  在这里,笔者结合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书法的实践探索,简要表述一些看法。
  首先,对于 1 - 4 年级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汉字书写练习上需要运用循环渐进的方法策略,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书体的选择,要先易后难,应当从少儿毛笔书法教学入门。可供选择的模板也有很多,《曹全碑》《史晨碑》《乙瑛碑》这些汉隶均可以当作少儿毛笔书法教学入门教材。因为汉代隶书横平竖直,勾画或省或圆,燕尾飞扬。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笔法的操作相对简单些,容易让我们的学生产生较强的成功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之所以不选择楷书当作练习模板,主要是因为楷书八法森严,包括勾画、捺画和字体的结构,对于书法初学者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我们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楷书练习后,还不能掌握笔法及其字体结构的要领,对于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挫伤比较大。所以,个人认为,在毛笔入门教学阶段,应当从隶书开始入手,而《曹全碑》就是一个很好的作品选择,平正清秀,上手快。
  其次,书法学习者行笔的方式多提顿,临习时用笔不宜过于涩滞,且用墨不宜太干。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结合着我国上下几千年的书法字体发展历程来看,隶书的地位意义重大,在整个书体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为隶书继承了篆书的快写,同时又是楷书、行书、草书演变形成的源头。所以,隶书的书体与其他各类书体相比较,更为严谨、简单易学,可以让我们的小学生更加容易、快速进入到书法的奇妙世界。通过让学习者掌握住、掌握好汉代隶书这种书体,对于今后的汉字书法学习、语文汉字的魅力参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均起到着很大的帮助。正如《曹全碑》所呈现出来的这种书法艺术风格,主要还是以秀为主,同时又不失骨力。因此需要教导我们的学生,点画尽量写得丰润,避免枯瘠。在字体的结构把控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不求快、只求快慢有致。
  总而言之,书法学习是一种态度,如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例如近些年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的书法学习、汉字学习热潮,有书法大赛、有汉字文化比赛等。同样,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传统优秀汉字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应当从全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将书法学习更多地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来,意义非凡。在汉隶书法教学中,需要把握两点,一是主体的创作状态,即书写性;二是书体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本社. 隶书下曹全碑.史晨前史晨后碑(中小学生书法基本字帖)[M]. 浙江人美出版社, 2013.
  [2] 芦艳艳, 王景琴.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书法教育[J]. 新课程·下旬, 2013(6):162-162.
  [3] 金其桢.中国碑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