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思维导图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

【作者】 马瑞龙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教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直是困扰一线英语教师的难题。本文结合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读写教学的实践,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探寻思维导图在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Abstract: The goal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is to cultivate S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using competence (including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However, how to improve S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effectively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for English teachers. This essay introduces mind mapping into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trying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a case study so that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can be improved step by step.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学英语教学;读写能力培养;应用案例研究
  Key words: mind map;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application case study
  一、问题的提出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环节,也是英语学习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四个方面要从课堂上慢慢的渗透,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不读肯定写不出好的文章。
  教学中多数教师通过大量输入作为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实“阅读理解”题目只是一种量化标准和测试手段。由于受到提醒因素的多重制约,加上平时接触到的阅读理解题中,有些题目本身就不够科学和准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的思路受到题目狭小范围的限制,常有“做错题”的困扰,故而阅读活动索然无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这种答题的过程往往是一种被动适应题型的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活动。而且,一味地做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认为阅读的目的就是答对后面的题目。由于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含义,不像语法有规则可循,所以学生在屡次受到打击后,对阅读理解题会有一种盲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毫无自信地做阅读理解题目,更不可能会有兴趣去做大量的课外阅读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成了空谈。
  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写作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检验词语和语法结构的运用,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写作训练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词到一句一段一篇的练习顺序。通过拓展词汇量,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句子是文章的基础,通过造句过渡到短文。提高写作的方法不仅要在写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典型的句型作为例句进行练习,更要通过缩写、改写或仿写文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写的技能。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大多通过专题或模拟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结果是事与愿违,耗时不少,收效甚微。
  中学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语言发展中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能力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写的过程实际上是模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提高;读为写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恰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又能促进学生对词形的辨认和运用,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丰富写作经验,也有助于阅读的理解、欣赏和吸收,从而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所以,读和写要一起抓,既加强读,又不能忽视写。
  总之,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一旦成功,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表演、任务成果等作出肯定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语言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理论依据
  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基本以语篇阅读为主,阅读材料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节日风俗、科普知识、人物传记等诸多方面。这样的阅读材料由于缺少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图片,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些学生虽然对阅读材料的话题很感兴趣,但因语言能力不足,在朗读、复述课文内容时存在困难。由于阅读文章篇幅较长,生词量大,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及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将课文内容从词到句逐一解析,讲解细致入微,唯独缺少学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养成了学习的惰性,习惯于教师将学习内容“嚼碎”之后自己再“吞咽”下去;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较低。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en)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创建的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他在《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托尼?巴赞,1998)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你的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欧阳苹果、陈清,2008)
  “思维和画图是人类最基础的语言。”托尼.巴赞强调,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它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大脑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这正符合中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思维导图的发展较快,其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三、应用案例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密不可分,这两项技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英语教学专家亚历山大(L. G. Alexander)在NEW CONCEPT ENGLISH中说过: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is/has been read.“阅读与写作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只要‘阅读—讨论’这两个步骤卓有成效,就会为写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刘上扶,1998)由此可见,“文学阅读和作文练习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胡春洞,1998)应在搞好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做到读写有机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和技巧,是知识的输入过程;写作是学习外语的目的,是知识的输出过程。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之后,可以获得写作需要的素材,从而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然后,通过写作这个信息的输出过程,学生会发现他们语言结构的不足,从而刺激他们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可见,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可以融为一体的。正可谓“篇章知识本来就属于写作知识。熟练掌握篇章知识的作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熟练掌握篇章知识的读者才能高效率的阅读。” (胡春洞,1998) 下面就高中人教版Unit 1, Book 2中的阅读课探讨借助思维导图如何通过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作以阐述。
  本单元阅读课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属于记叙文体,话题是文化遗产(Cultural relics)。记叙文主要包括故事、自传、历史、新闻及叙事诗,一般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展开情节,涉及who, when, where, how, why等几个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运用Skimming, Scanning等阅读技巧,在精泛并举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本文的主旨(It tells us the strange history of the Amber Room, a cultural relic of two countries: Germany and Russia.)与主要细节,应用思维导图梳理文中的主要线索。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依据思维导图,通过小组充分讨论,尽量使用文中所学语言知识复述课文。围绕单元话题与体裁,设计如下要点,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1)在安阳发现了曹操古墓;     
  (2)古墓的设计是当时时尚流行的风格;
  (3)古墓有好几部分被珠宝装饰; 
  (4)这花了工匠们好几年才建成;
  (5)许多珠宝都已被盗,古墓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个谜;
  (6)曹操怎么也不可能想象他的古墓会有一段这么令人惊讶的历史。
  One possible version:
  It is said that an ancient tomb of Caocao was discovered in Anyang, whose design was in the fancy style popular in those days. To our surprise, the tomb consisted of many parts decorated with jewels, which took artists many years to make.
  Unfortunately, many jewels belonging to the tomb have been stole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hat happened to the tomb remains a mystery. Caocao 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e tomb would have such an amazing history.  (划线部分为课文与复述中所用到的词语)
  每单元都如是进行读写交融训练,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般,读写能力便会自然得以提高。
  四、实践反思
  思维导图在培养英语读写能力中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好读写结合的时机,做到灵活处理。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特别是对课文结构、脉络与线索的呈现,一般在阅读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口头复述,形成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会使学生思维更深刻,为写作打下良好的铺垫,让学生有话可写,写有依据。
  2.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合作会话,为写作打好基础。
  复述前,教师最好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进行信息搜集、整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3.写作要依托阅读,读写交融,处理得当。
  要针对阅读的内容与体裁设计相关的写作任务,其难度一般可低于复述的篇幅,不要过分追求语篇的完整性与写作形式的规范性。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与所学的句式结构,完成相似的写作任务,做到输入与输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实施阅读与写作整合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最终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的目的。
  五、结束语
  英语读写是中学生必学的内容和技能,也是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通过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解决学生读写难的问题,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才能积累写作素材,而写作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培养语言意识,是一种创造性的输出活动,它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篇章布局、逻辑思维以及信息筛选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读写水平,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积极运用思维导图开展读写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促使其读写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托尼·巴赞. 开动大脑【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
  【4】 王新阳.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 5
  【5】 胡春洞、戴忠信. 英语阅读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6】 刘上扶. 英语写作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