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时事点评养成教育——践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模拟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作者】 王 旭
【机构】 (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理论部 郴州)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其课堂教育效果如何,要体现在所要上课的课本内容与当今所发生的相关时事案例有是否很大的关联性。相关时事案例作为教学辅导材料,不仅体现时事案例具有现实说服性、思想性、典型性、道德性,还可以以鲜活的案例点缀渲染课本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知识,使其生动活泼,韵味无限。
关键词:时事点评、课堂教育、模拟社会、价值评判
Abstract:As a university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the effect of classroom education,it reflects textbooks of the class content and the related events happened today whether cases have great relevance。 Related to current cases as the teaching material,which not only reflect current case has realistic persuasive,thoughtful,typicality,morality,can also with vivid case ornament rendering those boring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 knowledge,and make its lively,lasting appeal is infinite。
Keyword : Comments on current affairs Classroom education Simulated society The value judgment
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素质教育的长期效果如何,要遵循内化与外化的养成教育规律,就是突出学生主体,由学生内化吸收的知识,然后通过加工整合,再由生的实践外化出来。当然,这里学生的内化与外化行为,怎么才能自愿、无意中、习惯性呈现出来呢?养成教育很重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其课堂教育效果如何?体现在所要上课的课本内容与当今所发生的相关时事案例有很大的关联性。相关时事案例作为教学辅导材料,不仅体现时事案例具有现实说服性、思想性、典型性、道德性,还可以以鲜活的案例点缀渲染课本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知识,使其生动活泼,韵味无限。以此,增强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进而,烘托课堂实效意义。这样的时事点评就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性、师生互动性,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也顿然活跃起来。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阐述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方法与意义:
一、大学生思政课需要与时事点评教育法相结合
可能大学生都认为思政课很乏味、枯燥,又与其专业课相差甚远,没有必要好好听讲,甚至不来上课。这样,是不是老师就随之放任呢?不能,思政课很重要,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案例非常多,都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像恩格斯说过,“国家作为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创立一个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免遭内部和外部的侵犯。这种机关就是国家政权。”【1】它牵涉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思政课就是告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评判与诉求标准,就是告诉大学生先学会做人,即如何做个人的人,如何做社会的人,如何做国家的人,其次才能会怎样把事情做好。
大学生思政课与时事点评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活动,激发课堂实效。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同时更能关注当今发生的时事政治、事实经济、时事文化、时事社会生态等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联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自身成长与将来发展,就是把所要学的东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由时代发展的时代性特征来调节课本理论知识固有的乏味特点,从而,思政课德育理论知识也显得具有时代意义,实用意义。自身德育建设与培养及其对德育的外化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理论层次、认识水准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时事点评教育方法,作为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辅助方法,在德育老师的引导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和理论、行为和实践科学地规定了“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诉求的规范性、正确性、科学性。以免大学生在当今多彩缤纷的当今世界里,对价值的认识、评判与追求,产生价值的颠覆。
二、时事点评中的“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颠三观”的教学意义
时事点评就是要抓住当今具有典型的时事案例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德育建设教学,引导大学生“五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与诉求。我们知道,“王宝强、马蓉离婚案”已经全国发酵,而且世界也在关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价值观的德育教学中,关于“王宝强、马蓉离婚案”的时事点评,目的是要大学生认识到马蓉的生活不检点,而且有夫之妇搞两性关系,还转移对方财产,更甚,在“人身名誉权”方面反诉讼于法院等等。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马蓉就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人应“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中华民族思维里,都知道无论怎么叫嚣与争辩,马蓉的态度与价值评判,是“五观”完全的价值颠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坏,要坚决杜绝。以此案例,指出大学生在今天人生发展中,对价值观的评判与诉求要有马克主义科学的观点,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经济、文化建设和要求的意识形态规范性,要符合中国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王宝强、马蓉离婚案”作为“五观”德育教学,突出了课本枯燥的内容与时事案例鲜活的结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但是,我们做老师的还要点出,此类似案例,在全国还会有的,它只是一个代表。所以,我们的德育建设,我们的德育课还得继续重视,还得继续引导我们的大学生以致国民。我们的思政课,还得育人于社会,培育上善若水的国民品格。
三、时事点评课的分析与评判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时事点评法,不同于大学生军事训练法,它提升是爱国、保国情感。而大学生的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不仅有效地辅助了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增强素质教育提升情感,还可以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对思想、政治和法律的认知,对社会和国家贡献的共同感。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还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社会气质的提高。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拉近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政治社会修养的距离。
时事点评,主要是给了同学发挥和施展自身对价值认识和评判能力的平台,密切了大学生与社会道德心灵的沟通渠道,它是驾驭大学校园与社会交流桥梁的纽带。它发挥了同学主人公的特征,让同学知道在将来的人生社会舞台上应该表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有了接近科学的认识。其实,时事点评也是活生生的社会案例在校园里的点析与评判,它也起着社会与校园沟通的桥梁作用,也可以说是校园里的社会实践的生动再现。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 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时事点评,最终就是点评形成“人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的一个共识。大学生形成这个共识,就会知道将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如果养成了时事点评的习惯,将会是一个能发挥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可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真正道德践行的品格。所以,养成时事点评教育,也将会是一种自觉行动的道德资本。
四、养成时事点评教育可以引领大学生弘扬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
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民族意义。时事点评,可以引导大学生如何认知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如何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时事点评教育案例,有反应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反应社会负能量的。正能量的,我们继承和弘扬,负能量的我们引以为戒。老师应该找一些反应当今时代具有代表性反应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点评。既然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价值的诉求与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大学生就应该通过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明确我们的人生态度。“浮生如梦”、“及时行乐”,那是低俗和沉沦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时事点评,分析和甄别时事的真伪,最终需要我们大学生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
老师也要一定找一些关于反应职场上的就业或创业的案例进行点评,除了反应职业道德修养之外,还要反应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对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剖析,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念,走出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误区。诚然,我们不能向马蓉那样颠覆“三观”或“毁三观”。马蓉的“毁三观”,实际上反应的是“孤独个体”的人生哲学,精神性、非理性的“自身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3】最终,她将是孤独的,绝望的。时事点评的目的,不仅有效地把枯燥的课本内容释怀出来,还有更重要的是达到我们思政教学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社会教育的目的,达成社会之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核心价值观。最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而努力奋斗。
五、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依据我国《教育法》规定,素质教育是通过民族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判断和甄别能力,增加生动、活泼、主动的认识和发展能力,以及更好地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能力。
时事点评,实际上就是社会问题活生生的在现于课堂,把大学生带入“模拟社会”,带动大学生激发对问题的思考和评判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评判能力,也是为将来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社会实践能力。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为德育建设和智育建设提供了社会性质的现实训练基地。它能够促使自我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评判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内省、慎独能力,以及自信、自强、自尊能力。可以自我总结,“如何做人,怎样办事”的有效的社会实践行为。时事点评,在实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里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生锻炼舞台。它不但使我们学会了如何认识价值评判标准、价值诉求标准,也使我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提升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点评让大学生认清了人的社会本质存在的方方面面,它有道德教育以及道德的日常养成存在的升华的一面,同时也有因诉求现实利益而严重违背道德规范原则的负能量,也有本来就没有道德修养的一面,而且在现实社会基础上不知道怎么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表达美好的个人素质。时事点评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课堂“模拟社会”。这个模拟社会,模拟了我们大学生虽然在人在校园里,但是规定我们的心态、我们的价值观评判和诉求标准的行为已经身临其境于社会里。养成时事点评的好习惯,不仅提升在校的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而且将来亲自面临社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也会有良好的价值观识辨、评判以及诉求能力。
六、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讲到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改革深化时的内容时,作为老师还会讲到大量的时代创新的视频案例。今天的改革深化,是全面性的发展和深化,也是深层次的结构调整。
养成常常看看相关反应改革创新的时事案例,来鼓舞大学生的奋发向上的情绪,争做一流的思想。在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用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和求职兴趣。我们大学生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于改革创新的案例,它具有集社会于大成,而且有直面、鲜活、生动的视线感觉,给人以视觉冲击。所以,它最具有渲染和熏陶的作用,最能使学生接受,而且难以忘却。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改革创新,在世界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中国梦实现的必经途径。通过“四个全面”的理论学习,了解我国当前发展的政策趋势,养成常看改革创新视频,也将使我们大学生随时关注中国、世界的发展动向,将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引导时代潮流发展。时事案例及点评,让大学生感觉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结束语 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不仅有丰富的教学案例,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模拟社会”的实践感觉,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互动性。争强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推动了改革创新精神对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人民出版社. 第287页.2008年7月第15次印刷
[2] 习近平.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3] 韩振. 现代西方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90页,2002年7月第一次印刷.
发稿日期:2016-10-15
作者简介:王旭,男,汉族,1974---,安徽阜阳人,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专项资金,课题编号:ZJA2012026)
关键词:时事点评、课堂教育、模拟社会、价值评判
Abstract:As a university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the effect of classroom education,it reflects textbooks of the class content and the related events happened today whether cases have great relevance。 Related to current cases as the teaching material,which not only reflect current case has realistic persuasive,thoughtful,typicality,morality,can also with vivid case ornament rendering those boring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 knowledge,and make its lively,lasting appeal is infinite。
Keyword : Comments on current affairs Classroom education Simulated society The value judgment
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素质教育的长期效果如何,要遵循内化与外化的养成教育规律,就是突出学生主体,由学生内化吸收的知识,然后通过加工整合,再由生的实践外化出来。当然,这里学生的内化与外化行为,怎么才能自愿、无意中、习惯性呈现出来呢?养成教育很重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其课堂教育效果如何?体现在所要上课的课本内容与当今所发生的相关时事案例有很大的关联性。相关时事案例作为教学辅导材料,不仅体现时事案例具有现实说服性、思想性、典型性、道德性,还可以以鲜活的案例点缀渲染课本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知识,使其生动活泼,韵味无限。以此,增强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进而,烘托课堂实效意义。这样的时事点评就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育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性、师生互动性,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也顿然活跃起来。
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步骤,阐述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方法与意义:
一、大学生思政课需要与时事点评教育法相结合
可能大学生都认为思政课很乏味、枯燥,又与其专业课相差甚远,没有必要好好听讲,甚至不来上课。这样,是不是老师就随之放任呢?不能,思政课很重要,尤其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案例非常多,都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它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就像恩格斯说过,“国家作为第一个支配人的意识形态力量出现在我们面前。社会创立一个机关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免遭内部和外部的侵犯。这种机关就是国家政权。”【1】它牵涉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思政课就是告诉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评判与诉求标准,就是告诉大学生先学会做人,即如何做个人的人,如何做社会的人,如何做国家的人,其次才能会怎样把事情做好。
大学生思政课与时事点评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活动,激发课堂实效。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同时更能关注当今发生的时事政治、事实经济、时事文化、时事社会生态等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联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自身成长与将来发展,就是把所要学的东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由时代发展的时代性特征来调节课本理论知识固有的乏味特点,从而,思政课德育理论知识也显得具有时代意义,实用意义。自身德育建设与培养及其对德育的外化实践,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理论层次、认识水准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时事点评教育方法,作为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辅助方法,在德育老师的引导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和理论、行为和实践科学地规定了“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诉求的规范性、正确性、科学性。以免大学生在当今多彩缤纷的当今世界里,对价值的认识、评判与追求,产生价值的颠覆。
二、时事点评中的“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颠三观”的教学意义
时事点评就是要抓住当今具有典型的时事案例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德育建设教学,引导大学生“五观”向正确方向发展与诉求。我们知道,“王宝强、马蓉离婚案”已经全国发酵,而且世界也在关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价值观的德育教学中,关于“王宝强、马蓉离婚案”的时事点评,目的是要大学生认识到马蓉的生活不检点,而且有夫之妇搞两性关系,还转移对方财产,更甚,在“人身名誉权”方面反诉讼于法院等等。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马蓉就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做人应“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中华民族思维里,都知道无论怎么叫嚣与争辩,马蓉的态度与价值评判,是“五观”完全的价值颠覆,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坏,要坚决杜绝。以此案例,指出大学生在今天人生发展中,对价值观的评判与诉求要有马克主义科学的观点,要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经济、文化建设和要求的意识形态规范性,要符合中国优秀的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王宝强、马蓉离婚案”作为“五观”德育教学,突出了课本枯燥的内容与时事案例鲜活的结合,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但是,我们做老师的还要点出,此类似案例,在全国还会有的,它只是一个代表。所以,我们的德育建设,我们的德育课还得继续重视,还得继续引导我们的大学生以致国民。我们的思政课,还得育人于社会,培育上善若水的国民品格。
三、时事点评课的分析与评判引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时事点评法,不同于大学生军事训练法,它提升是爱国、保国情感。而大学生的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不仅有效地辅助了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增强素质教育提升情感,还可以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对思想、政治和法律的认知,对社会和国家贡献的共同感。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还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社会气质的提高。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拉近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人文政治社会修养的距离。
时事点评,主要是给了同学发挥和施展自身对价值认识和评判能力的平台,密切了大学生与社会道德心灵的沟通渠道,它是驾驭大学校园与社会交流桥梁的纽带。它发挥了同学主人公的特征,让同学知道在将来的人生社会舞台上应该表演什么样的角色,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有了接近科学的认识。其实,时事点评也是活生生的社会案例在校园里的点析与评判,它也起着社会与校园沟通的桥梁作用,也可以说是校园里的社会实践的生动再现。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 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时事点评,最终就是点评形成“人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不可以那样做”的一个共识。大学生形成这个共识,就会知道将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如果养成了时事点评的习惯,将会是一个能发挥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可以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真正道德践行的品格。所以,养成时事点评教育,也将会是一种自觉行动的道德资本。
四、养成时事点评教育可以引领大学生弘扬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2】
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具有时代意义、民族意义。时事点评,可以引导大学生如何认知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如何成为时代的领跑者。
时事点评教育案例,有反应当今社会正能量的,也有反应社会负能量的。正能量的,我们继承和弘扬,负能量的我们引以为戒。老师应该找一些反应当今时代具有代表性反应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案例让学生点评。既然人生目的决定了人生价值的诉求与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大学生就应该通过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明确我们的人生态度。“浮生如梦”、“及时行乐”,那是低俗和沉沦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时事点评,分析和甄别时事的真伪,最终需要我们大学生人生须认真,人生当务实。
老师也要一定找一些关于反应职场上的就业或创业的案例进行点评,除了反应职业道德修养之外,还要反应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对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剖析,遵循正确的价值观念,走出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误区。诚然,我们不能向马蓉那样颠覆“三观”或“毁三观”。马蓉的“毁三观”,实际上反应的是“孤独个体”的人生哲学,精神性、非理性的“自身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3】最终,她将是孤独的,绝望的。时事点评的目的,不仅有效地把枯燥的课本内容释怀出来,还有更重要的是达到我们思政教学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人文社会教育的目的,达成社会之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核心价值观。最终,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崛起而努力奋斗。
五、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依据我国《教育法》规定,素质教育是通过民族素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判断和甄别能力,增加生动、活泼、主动的认识和发展能力,以及更好地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能力。
时事点评,实际上就是社会问题活生生的在现于课堂,把大学生带入“模拟社会”,带动大学生激发对问题的思考和评判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评判能力,也是为将来大学生进入社会提供社会实践能力。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方法,就是为德育建设和智育建设提供了社会性质的现实训练基地。它能够促使自我认知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评判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内省、慎独能力,以及自信、自强、自尊能力。可以自我总结,“如何做人,怎样办事”的有效的社会实践行为。时事点评,在实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心里教育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人生锻炼舞台。它不但使我们学会了如何认识价值评判标准、价值诉求标准,也使我们学会了遇到问题,提升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事点评让大学生认清了人的社会本质存在的方方面面,它有道德教育以及道德的日常养成存在的升华的一面,同时也有因诉求现实利益而严重违背道德规范原则的负能量,也有本来就没有道德修养的一面,而且在现实社会基础上不知道怎么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表达美好的个人素质。时事点评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课堂“模拟社会”。这个模拟社会,模拟了我们大学生虽然在人在校园里,但是规定我们的心态、我们的价值观评判和诉求标准的行为已经身临其境于社会里。养成时事点评的好习惯,不仅提升在校的大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而且将来亲自面临社会遇到的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也会有良好的价值观识辨、评判以及诉求能力。
六、养成时事点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讲到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改革深化时的内容时,作为老师还会讲到大量的时代创新的视频案例。今天的改革深化,是全面性的发展和深化,也是深层次的结构调整。
养成常常看看相关反应改革创新的时事案例,来鼓舞大学生的奋发向上的情绪,争做一流的思想。在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用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和求职兴趣。我们大学生秉承改革创新精神,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于改革创新的案例,它具有集社会于大成,而且有直面、鲜活、生动的视线感觉,给人以视觉冲击。所以,它最具有渲染和熏陶的作用,最能使学生接受,而且难以忘却。要让大学生意识到,改革创新,在世界全球化竞争激烈的今天,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中国梦实现的必经途径。通过“四个全面”的理论学习,了解我国当前发展的政策趋势,养成常看改革创新视频,也将使我们大学生随时关注中国、世界的发展动向,将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引导时代潮流发展。时事案例及点评,让大学生感觉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结束语 时事点评教育教学法,不仅有丰富的教学案例,而且还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模拟社会”的实践感觉,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互动性。争强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推动了改革创新精神对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人民出版社. 第287页.2008年7月第15次印刷
[2] 习近平. 2012年11月15日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3] 韩振. 现代西方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90页,2002年7月第一次印刷.
发稿日期:2016-10-15
作者简介:王旭,男,汉族,1974---,安徽阜阳人,湖南省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日常养成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专项资金,课题编号:ZJA20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