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加强中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冯晓燕
【机构】 山东胶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语言,是用形式化的符号反映现实世界中各种问题和各种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只有掌握一定阅读数学语言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从数学能力结构的角度来看,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共同任务的能力。从数学能力表现形式上看,数学阅读属于内部心智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数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结构 途径策略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非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因此,数学语言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精确、简捷等特点,正是由于数学语言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1、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对阅读材料中相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进行正确的理解,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2、由于数学语言的精确、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时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每个定义应用的前提条件,数学材料中的前一个句子和后一个句子,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之间互相联系。因此,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而在阅读一本小说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可以不注意细节,一目十行,因此,跳读,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适合数学阅读。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鉴于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加强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将数学阅读真正引进课堂,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下面我将从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出发,就中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数学、进行数学阅读,谈几点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海上日出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动手画出来吗?有哪些线段的数量关系决定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主动地去画图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
2.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数学阅读更有效。
3. 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4.数形结合,刻画条件。读一篇文章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问题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即一边读题,一边在图形上将说明性语言刻画出来。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解决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语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铺垫牢固的基石。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结构 途径策略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读得准,读得快,而且理解得也快。而考试过后分析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的原因,除了计算错误以外,不是漏掉了题目条件,就是画不出图形,甚至不理解题意。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认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非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因此,数学语言有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精确、简捷等特点,正是由于数学语言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认识这些特殊性,对指导数学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1、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对阅读材料中相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进行正确的理解,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质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2、由于数学语言的精确、严谨性,要求数学阅读时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对错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每个定义应用的前提条件,数学材料中的前一个句子和后一个句子,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之间互相联系。因此,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而在阅读一本小说或其它文艺作品时,可以不注意细节,一目十行,因此,跳读,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适合数学阅读。
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鉴于数学阅读有别于其它阅读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盲目照搬文科阅读模式来指导数学阅读教学,应加强研究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将数学阅读真正引进课堂,数学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策略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使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下面我将从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出发,就中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数学、进行数学阅读,谈几点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景,展示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海上日出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然后提问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你能动手画出来吗?有哪些线段的数量关系决定着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主动地去画图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
2.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数学阅读更有效。
3. 引导数学思考,提高阅读效率。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新旧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经常分析阅读速度慢的原因,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阅读、默念等。其次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调动思维的能量。在阅读前教师应对阅读材料中的重点、难点等要害问题,教师应编好导读提纲,引导和启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4.数形结合,刻画条件。读一篇文章时,可进行跳阅性阅读,有时不用注意细节,但数学阅读时由于数学问题的逻辑严谨性,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要求手脑并用,数形结合,即一边读题,一边在图形上将说明性语言刻画出来。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可能,数学教学不仅仅让学生能解决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语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铺垫牢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