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泥土”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的发展
【作者】 廖 琴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白花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园地处乡镇,材料随处可见,乡土材料亦是乡土资源中最常见、最实惠、也是利用价值最高的一种自然资源。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们立足于农村幼儿园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乡土材料与环境间的联系,使丰富的乡土资源,创设适宜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发展。
一、自然物质的利用
农村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泥土、石头和树木。泥土首先从他的功用看,可设计让幼儿进行搓、捏、压等动作练习。其次,可以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与泥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的塑造东西,再次,可以拓宽到泥土制品等等。在“泥工区”中,我们把泥巴当成“橡皮泥”,发挥想象捏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晒干后就能保存一段时间,当然我们也有失败的时候,泥土经过太阳的沐浴,有时会掉落、龟裂,但我们并不灰心,修一修,补一补,很快就能恢复原样,我们还会给泥工作品涂上漂亮的颜色。在“石屋”里,我们可以用小石子玩很多有趣的游戏。如造房子、跳跳石、铺路等。
二、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
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一、有效利用乡土材料,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活动区则为幼儿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有计划地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并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大量的泥土、石头等乡土材料来满足幼儿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孩子们面对这些材料,捏出一个个形象的动物,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道: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头脑会变得更加聪明。我园各班开设巧手制作、小小建筑师等区域,给了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而泥土的充分利用,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大自然的地方特色。老师在材料投放上,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如在认知区,展示大小不同的种子,给蔬菜和水果分类;在美工区,用泥土揉捏塑造成不同形状的物体,还可以在泥土塑造的物体上进行染色、绘画等;在种植区,还可以在泥土上种植上不同的蔬菜、水果等。教师还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成功为孩子带来无尽的喜悦。
3.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美术区,孩子们会变戏法似的运用泥土塑造出创意的物品,染色后的泥塑作品更令你意想不到;在益智区,孩子们认真地探索着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学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探索着生命的奥义……幼儿的创造灵感在活动中油然而生,他们似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二、有效利用乡土材料,创造区域活动特色
(一)根据季节进行相应的种养与记载,让自然角生机勃勃。
春天,我们可以种一些菜花,养小蝌蚪,并做好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及时拍照,多种记录相结合;夏天,挖一些蚕豆种种,看看蚕豆花开得怎么样,带一些成熟的小麦、大麦布置活动室等;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做成水果娃娃。既好看又有趣,捡一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进行树叶黏贴,收集各种种子,人手一份,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让孩子负责全程养护自己的植物宝宝,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感;冬天,养养水仙花、观察记录腊梅的生长情况。
(二)根据植物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合理布置,为不同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每一种植物都有不同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自然角中,最上面一层我们可以放置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花卉。第二层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种子,如稻谷、蚕豆、黄豆等,同样贴上生动有趣的种子图案和名称,让幼儿在每天的接触中自然而然地知道种子的名称和特点。最底下一层自然就是种植和养殖的层次。首先选择金鱼、乌龟、蝌蚪、龙虾等小动物,再选一些蔬菜分别用水和泥土进行种植,如青菜、土豆、大蒜、葱等等。
三、有效利用乡土材料,给孩子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
众所周知,幼儿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们可利用的资源。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可谓一举多得。收集、整理并合理运用乡土材料,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浴能的空间。教师们甚至发动亲朋好友为班级收集材料,积极指导孩子们利用乡土材料制作玩具、开展活动,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不断摸索、总结。
我园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总之,乡土材料益处多多,它不仅为孩子提供动态发展的学习材料,还能让幼儿在班级中充分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乡土材料在班级环境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教师参考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 2002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一、自然物质的利用
农村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泥土、石头和树木。泥土首先从他的功用看,可设计让幼儿进行搓、捏、压等动作练习。其次,可以幼儿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与泥的比例关系以便更好的塑造东西,再次,可以拓宽到泥土制品等等。在“泥工区”中,我们把泥巴当成“橡皮泥”,发挥想象捏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晒干后就能保存一段时间,当然我们也有失败的时候,泥土经过太阳的沐浴,有时会掉落、龟裂,但我们并不灰心,修一修,补一补,很快就能恢复原样,我们还会给泥工作品涂上漂亮的颜色。在“石屋”里,我们可以用小石子玩很多有趣的游戏。如造房子、跳跳石、铺路等。
二、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
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一、有效利用乡土材料,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活动区则为幼儿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有计划地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区域,并与孩子们共同搜集了大量的泥土、石头等乡土材料来满足幼儿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孩子们面对这些材料,捏出一个个形象的动物,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道: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头脑会变得更加聪明。我园各班开设巧手制作、小小建筑师等区域,给了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而泥土的充分利用,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大自然的地方特色。老师在材料投放上,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如在认知区,展示大小不同的种子,给蔬菜和水果分类;在美工区,用泥土揉捏塑造成不同形状的物体,还可以在泥土塑造的物体上进行染色、绘画等;在种植区,还可以在泥土上种植上不同的蔬菜、水果等。教师还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成功为孩子带来无尽的喜悦。
3.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美术区,孩子们会变戏法似的运用泥土塑造出创意的物品,染色后的泥塑作品更令你意想不到;在益智区,孩子们认真地探索着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学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探索着生命的奥义……幼儿的创造灵感在活动中油然而生,他们似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二、有效利用乡土材料,创造区域活动特色
(一)根据季节进行相应的种养与记载,让自然角生机勃勃。
春天,我们可以种一些菜花,养小蝌蚪,并做好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及时拍照,多种记录相结合;夏天,挖一些蚕豆种种,看看蚕豆花开得怎么样,带一些成熟的小麦、大麦布置活动室等;秋天,各种各样的水果做成水果娃娃。既好看又有趣,捡一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进行树叶黏贴,收集各种种子,人手一份,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让孩子负责全程养护自己的植物宝宝,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感;冬天,养养水仙花、观察记录腊梅的生长情况。
(二)根据植物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合理布置,为不同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每一种植物都有不同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自然角中,最上面一层我们可以放置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植物花卉。第二层可以是各种各样的种子,如稻谷、蚕豆、黄豆等,同样贴上生动有趣的种子图案和名称,让幼儿在每天的接触中自然而然地知道种子的名称和特点。最底下一层自然就是种植和养殖的层次。首先选择金鱼、乌龟、蝌蚪、龙虾等小动物,再选一些蔬菜分别用水和泥土进行种植,如青菜、土豆、大蒜、葱等等。
三、有效利用乡土材料,给孩子们每天的日常生活注入新鲜的活力
众所周知,幼儿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们可利用的资源。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可谓一举多得。收集、整理并合理运用乡土材料,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浴能的空间。教师们甚至发动亲朋好友为班级收集材料,积极指导孩子们利用乡土材料制作玩具、开展活动,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不断摸索、总结。
我园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总之,乡土材料益处多多,它不仅为孩子提供动态发展的学习材料,还能让幼儿在班级中充分与环境产生共鸣和交流。幼儿的世界应该是美丽的,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一种经过精心修饰又不露痕迹、源于自然又超于自然的美,让他们的双手在制作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变得灵巧起来,让乡土材料在班级环境中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教师参考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8月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 2002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