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策略初探

【作者】 孙迎霞

【机构】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与模仿之中,将会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思维,那么我们能够在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实,学生作文写作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缺乏独立创作能力的情况下,应当不断的阅读和模仿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那么我们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技巧、写作风格、优美词语等,进而融汇贯通,进行作文创作,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和探讨初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作文;文学模仿;文学创新
  “读有益”是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领会其中的精髓,以便我们在反复揣摩人文墨客优秀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识,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的确,有人会提出质疑,纵观古今有多少庸碌之辈反复揣摩“四书五经”,但最终毫无作为[1]。究其根本,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其实,在今天组织初中学生进行作文学做的过程中,同样让其模仿文学作品,最终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出优秀的作文,这一过程中应当注意采用适合的、有效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模仿或一味的灌输。那么,在模仿文学作品到创新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何种策略呢?以下笔者将对此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文学模仿与文学创新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文学模仿与文学创新现象的存在。文学模仿,最早出现于文学作品诞生初期。就以《诗经》来说,在《诗经》创作之后,其诗歌体裁得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认可与青睐,进而在当时很是兴趣,以至于很多古人都模仿这一诗歌体裁,诗歌创作。也证实因为《诗经》的诗歌体裁一直被模仿与应用,才使得这一诗歌体裁流传至今。当然,文学作品的创作也并不是一味的模仿,还有文学创新。说到文学创新,鲁迅便是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存在“形似而神不似”的情况[2]。
  二、形似而不神似
  形似与神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教授初中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形似”和“神似”的共同学习,也就是让学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注意对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模仿与创新。
  三、由模仿至创新的转变策略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学生模仿文学,对于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还会使自身的写作思维固化。但是文学创新则不同,更多的是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在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写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初中学生在文学写作方面,如何从文学模仿转变文学创新呢?笔者的建议是:
  (一)教会学生模仿
  要使学生从文学模仿转变为文学创新,首先要教会学生模仿。尽管教会学生文学模仿不是重点,但是可以让学生在文学模仿的过程中逐渐领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在后续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将注意明确写作意图,进而进行文学创作。
  那么,如何教授学生文学模仿呢?首先教师要注意向学生讲述作者写作背景,并简明扼要的说明作者的生平,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也就是按照文学作品的写作思路及写作方式进行作文写作,如此可以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意图,并且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3]。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社戏》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通过讲述鲁迅创作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及鲁迅的生平,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鲁迅在回顾美好的童年。在此基础上,重点赏析文章的优美词语、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最后,教师布置了《我的童年生活》作文,要求学生模仿《社戏》进行创作。这一过程中教师便是有意识的教授学生文学模仿。
  (二)让学生自主创新
  一味地追求模仿,只能使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少了活力,失去自己的个性。教师可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风格特色,哪怕有些学生的写作手法笨拙,但只要教师能够悉心指点,相信学生会在写作技巧上有所突破。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基于此,教师应当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之后,可以阅读自己基于文学作品创作作品,让学生找出作文与文学作品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教授学生何为创新,如何文学作品来创新作文写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新训练[4]。长此以往将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写做出优秀的、新颖的作文。
  总结:
  模仿是学生走向文学创作的必经之路。只有让学生学会在不断的模仿学习中寻求突破口,求新求变,才是“创新”的真正内涵。为了提高初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在教育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会学生文学模仿,使学生能够灵活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借鉴文学作品,进行作文写作创新,最总创作出优秀的、新颖的作文。所以,指导初中学生作文写作中由文学模仿逐渐进行文学创新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梁霖.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8):23.
  [2] 葛春荣.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59-59.
  [3] 于华英.探究初中作文特色创新教学--中学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过程[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8):14-14.
  [4] 黎燕玲.模仿又何妨——谈中学生作文模仿与创新[J].学理论,2010(9):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