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策略

【作者】 尼玛次仁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协格尔镇白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当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给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一大难题:作业布置了,可高质量完成作业的人是寥寥无几,更有甚者是几乎不完成作业,问之原因,很简单:做不起,没人教。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实践表明,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事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一、尊重差异,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在整齐划一,课外作业尤其为明显。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兴之所至中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业。
  二、乐中求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1、游戏作业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例如学习完整数混合运算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玩扑克”游戏的作业,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找几个同伴,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牌,利用运算符号计算,结果要为24。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如教学完“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我们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孩子与同伴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2、包装作业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趣盎然。
  3、奖励激趣
  完成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在这种想法下是没办法很好的完成作业的。在我的班级时学生都很愿意完成作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动力,或者说是目标性。
  很多学生都不爱写,忘记写作业,这是为什么呢?后来知道凭着听话和兴趣来完成作业的人数并不是占多数,怎么才能调动起另外的一部分学生呢?应该让他们有动力,有提醒他们的事情或事物才行。还不能压制他们,所以一直以来,我在布置作业前告诉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有什么奖励,这些奖励大多是他们提出来的,如小红花、小图章、各种美丽的图案、放一段学生爱看的电影或动画片等,学生为了完成他们自己的目标认真完成作业。
  三、挖掘资源,张扬作业的个性化
  树立大教育观,走出封闭狭隘的课堂,努力打破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封闭性,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生活。
  1、操作实践性作业
  操作实践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形象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
  如学完“认识图形”后,他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学过的图形,并将这些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将图形拼贴成美丽的主题图画。
  2、调查式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要掌握课外知识的确层面上,要让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我们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我想可以设计以下课外作业:
  A.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面(写字、阅读、口算)。
  B.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C.有条件的同学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事情。
  又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去调查一个星期你们家扔掉多少的塑料袋,画出统计图,进而说一说为了保护环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切不要以为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我们农村孩子就没能力完成,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引导有方,孩子们完成这类作业的兴趣与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总之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之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就必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层次性、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改革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