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历史教师的素质与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实现

【作者】 马月梅

【机构】 甘肃省康乐县虎关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中教育形式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身上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还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担,努力实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历史作为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课堂中怎样更好地将历史学科教学的意义得到最大的发挥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教师的素质也将对素质教育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本文就针对历史教师的素质和历史课堂教学素质的实现进行研究,以期对历史的教育和学习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师;素质;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怎样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而想要将其得到更好的实现,和历史教师的素质、历史课堂教学也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在众多学科中,历史是一门特殊性较强的学科,它承载着以德育人,以史为鉴的重要教学意义。作为一门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培养和教育,还要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予以重视,让学生先学会怎样做人,然后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能力提升。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实现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广大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 对历史教师素质的要求
  学生是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而教师则是振兴教育的希望,在实际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 具备改革和创新意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方法、办学机制上都已经做出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和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历史课堂也出现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方式,如:推理式、程序式、辩论式等。在这个前提下,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更好地改革和创新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推进历史教育的进步[1]。
  (二) 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事件的发生通常都具备相应的情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达,这不仅要求历史教师掌握深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生动有趣,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对于一些历史的讲述时,在教师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抛开教材,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投入更多的兴趣,对教师设定的历史情境将有更大的认同感,立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相对来讲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也可以运用相对简练的语言,将教学内容进行阐述,让学生能对其有所认识和了解[2]。
  二、 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挖掘,从而更好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当的运用历史人物的事迹对做人的道理进行教育和渗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比如,勾践“卧薪尝胆”,教导学生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则消磨意志的精神,大禹“三过家门入不入”的责任感等等,通过这些历史故事或是典故,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潜在意义和内涵,不断涌来启发和教导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能力和水平。
  三、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将更多的知识进行融合,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能采用更直观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氛围中,使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3]。
  比如在讲解“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八国联军烧杀抢掠的视频或是图片,让学生对课程中的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还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对历史学科的开展将有着更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教师通过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更好地教学环境,同时学生也能在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真正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最终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改变学法,教会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育开展的主体,因此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着自身的主动性。但是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收获学习的乐趣也是教师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在笔者多年的教育事业中,发现只有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学生才能以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学习,最终才能和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比如在讲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时,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中国会和其他国家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都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学生将产生更大的共鸣,不仅对学习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也有了更强烈的爱国心。这种方式的教学,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多年来总结的相关教学经验,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将素质教育进行发展和落实,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今后历史课堂素质教育的实现有着更大的帮助,全面提升我国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延明.历史教师的素质与历史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实现[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36(8):356-356.
  [2] 杨蓉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48(12):66-67.
  [3] 段秀堂.如何发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成才之路,2011,55(30):86-86.
  [4] 董晓岚.谈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9(9):31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