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古建光
【机构】 山东省五莲县教学研究室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下面我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爱学习是有思想的孩子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教育。
六班是常规比较好的一个班级,但是最近的学习状态却很不好,上课老师回答问题不积极,还经常能看到几个同学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是在那昏昏欲睡,,即使我三番五次提醒,过不多久,又有新的同学趴下,有时候让我很恼火。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有一部分孩子不爱学习或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次上课中途我又看到有同学趴下很生气,说:我经常听到年级表扬大家说常规好,你们除了常规好,还应该具备些什么呢?全班没有人说话!我又说:有一句俗话说,听话的孩子将来不一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出息,你们说什么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还是没有人说话,我接着说:就是有思想的孩子也就是有正确思维能力的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而爱学习是有思想的孩子的重要标志。我希望大家做有思想的孩子,更希望大家做爱学习的孩子,每一位达到上课听讲时精神抖擞,这样大家将来一定都有大出息。
故事二:“知识就是力量”。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有一次练习课讲了一道讲了一道二次函数题,问其中的三个点能否围成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指定点的坐标。用一般的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去求非常麻烦。于是我马上讲解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大家马上运用公式再次解决此问题。结果很多同学欣喜的发现,非常简单的就解决了战斗。我抓住此机会提问: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大家体会到什么道理?有同学说学新东西就是有用;有同学说多推公式多背公式解题就快,等等。我说,你们讲得都很对,再体会深刻一些,你们会认识到什么道理?没有人回答。我说: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知识就是力量”。不等我说完,大家哈哈大笑。我接着讲,显然,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大家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我今天这样讲就是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新知识,由此产生对学习的无尽的兴趣,一旦大家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故事三:“事不过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力教育。
快要到期中考试了,我课下向同学了解他们怎么复习,很多同学说看书看笔记,也有同学说不复习,总体来讲大多数人不知道复习的原则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复习效果更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上课时讲,大家对“事不过三”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同学说是指人在同样的错误上可能犯一次两次,但不会重复犯三次。我说,理解不是很准确,但基本意思是对的。我又说:同样的道理,对于复习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查漏补缺”,方法上可以采用“事不过三”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一个人做一道题一次做明白的很少,能完整的记住它更少,但做一遍,隔一段时间后再研究一遍,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一遍,这样三番五次的研究它,你将永远记住它。这也体现出来大家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锲而不舍,只要你意志力坚强,多难的数学问题都是能搞清楚的。我又讲了我的初中数学学习经验。我说,我初中学习数学时,初一初二就是反复看课本,看典型习题,到了初三,好多题目都映在了大脑里了,所以不管怎么考,我都能随机从大脑中调出题目的原始出处,几乎没有多少题能难住我,所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非常优秀的。
故事四:“不做有思想没能力的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在讲完反比例函数系数k与特殊图形面积的关系后,我找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我让大家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找两个同学上来板演。一位同学是六班上课听讲认真计算习惯也很好的同学甲,一位是六班上课听讲不是很认真但很有思想的同学乙。同学甲很快用我所讲的方法做了出来,解答过程非常标准。同学乙则上来后先是抓耳挠腮想了好一会儿,倒真是想出了一种很有创意的方法---特殊值法,但是怎么也算不对,只好让他下去。我让大家来评价他们的做法和答案。大家普遍同意同学甲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乙的想法好,但不会用也不会算。我又说,同学乙真是有思想的同学,大家哈哈大笑,很有想法但由于计算能力有限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把他们这些同学定义为有思想无能力的人,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刚才抽查了一遍,发现咱班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的。我们把同学甲这些同学定义为有思想也有能力的人,也非常好,但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将来这些同学一定数学成绩优异。因此,我特别建议大家一定要做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学会思考,同时还要勤于动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决不做有思想没能力的人,那样你们将来会有很多的遗憾。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一些小的事故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静下心来潜移默化慢慢引导,所以让我们一起耐心守候,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故事一:“爱学习是有思想的孩子的重要标志”。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教育。
六班是常规比较好的一个班级,但是最近的学习状态却很不好,上课老师回答问题不积极,还经常能看到几个同学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是在那昏昏欲睡,,即使我三番五次提醒,过不多久,又有新的同学趴下,有时候让我很恼火。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有一部分孩子不爱学习或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次上课中途我又看到有同学趴下很生气,说:我经常听到年级表扬大家说常规好,你们除了常规好,还应该具备些什么呢?全班没有人说话!我又说:有一句俗话说,听话的孩子将来不一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将来也不一定有出息,你们说什么样的孩子一定有出息?还是没有人说话,我接着说:就是有思想的孩子也就是有正确思维能力的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而爱学习是有思想的孩子的重要标志。我希望大家做有思想的孩子,更希望大家做爱学习的孩子,每一位达到上课听讲时精神抖擞,这样大家将来一定都有大出息。
故事二:“知识就是力量”。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有一次练习课讲了一道讲了一道二次函数题,问其中的三个点能否围成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指定点的坐标。用一般的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去求非常麻烦。于是我马上讲解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大家马上运用公式再次解决此问题。结果很多同学欣喜的发现,非常简单的就解决了战斗。我抓住此机会提问: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大家体会到什么道理?有同学说学新东西就是有用;有同学说多推公式多背公式解题就快,等等。我说,你们讲得都很对,再体会深刻一些,你们会认识到什么道理?没有人回答。我说: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知识就是力量”。不等我说完,大家哈哈大笑。我接着讲,显然,刚才的学习过程让大家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我今天这样讲就是希望大家喜欢学习新知识,由此产生对学习的无尽的兴趣,一旦大家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故事三:“事不过三”。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力教育。
快要到期中考试了,我课下向同学了解他们怎么复习,很多同学说看书看笔记,也有同学说不复习,总体来讲大多数人不知道复习的原则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复习效果更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上课时讲,大家对“事不过三”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同学说是指人在同样的错误上可能犯一次两次,但不会重复犯三次。我说,理解不是很准确,但基本意思是对的。我又说:同样的道理,对于复习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查漏补缺”,方法上可以采用“事不过三”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一个人做一道题一次做明白的很少,能完整的记住它更少,但做一遍,隔一段时间后再研究一遍,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一遍,这样三番五次的研究它,你将永远记住它。这也体现出来大家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锲而不舍,只要你意志力坚强,多难的数学问题都是能搞清楚的。我又讲了我的初中数学学习经验。我说,我初中学习数学时,初一初二就是反复看课本,看典型习题,到了初三,好多题目都映在了大脑里了,所以不管怎么考,我都能随机从大脑中调出题目的原始出处,几乎没有多少题能难住我,所以我的数学成绩一直是非常优秀的。
故事四:“不做有思想没能力的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
在讲完反比例函数系数k与特殊图形面积的关系后,我找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我让大家自己独立思考然后找两个同学上来板演。一位同学是六班上课听讲认真计算习惯也很好的同学甲,一位是六班上课听讲不是很认真但很有思想的同学乙。同学甲很快用我所讲的方法做了出来,解答过程非常标准。同学乙则上来后先是抓耳挠腮想了好一会儿,倒真是想出了一种很有创意的方法---特殊值法,但是怎么也算不对,只好让他下去。我让大家来评价他们的做法和答案。大家普遍同意同学甲的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同学乙的想法好,但不会用也不会算。我又说,同学乙真是有思想的同学,大家哈哈大笑,很有想法但由于计算能力有限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因此我们把他们这些同学定义为有思想无能力的人,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刚才抽查了一遍,发现咱班这样的人还是有一些的。我们把同学甲这些同学定义为有思想也有能力的人,也非常好,但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将来这些同学一定数学成绩优异。因此,我特别建议大家一定要做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学会思考,同时还要勤于动手,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决不做有思想没能力的人,那样你们将来会有很多的遗憾。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于一些小的事故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静下心来潜移默化慢慢引导,所以让我们一起耐心守候,用心浇灌,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