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黄 宏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心理机制和相关因素很多,按照传统的观点,阅读是一个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对构成该文章的语言的理解过程,阅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被单纯地归结为语言上的问题。因此,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的正确过程是从识别单词、领悟句意到理解篇章乃至摄取知识,这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并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下几个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广泛阅读中培养语感
扩大词汇量。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难免会碰到超纲的单词,这时如果词汇量够大、够丰富,就有了优势。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每遇见一个生词,思路往往就会停顿,猜测单词的意思。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停顿的次数过多,就会无法理解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和立意,也无法得心应手地解答题目,错误率会成倍增加,因此应注重词汇的学习与积累。词汇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学期初应确定一个目标。除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单词外,还要记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单词。每月归纳,积少成多。
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目前高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往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模式和体系,英语文章看多了,自然就会习惯西方作家的写作模式和写作习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不要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而应以考纲为标准,熟悉各种问题。同时,要注重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知识积累更加有效,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又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深层次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思想等,并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必要、合理的判断、推理和概括。英语语感非常重要。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实践,要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英语,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语感。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学生平时应注意朗读这一环节,尽量多读多背。特别要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语感只能从音调体现。平时还应背诵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等,多看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曲等。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拓展教材内容
掌握了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这就涉及“理解”的问题。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于是,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长期订阅一些英语刊物,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外,还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的特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2.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却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谈论的话题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丰富了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学好英语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笔者总是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主要靠激励和指导。孔了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最好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习题精做”前智者见智出考题
“习题精做”指的是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这种模式很适应现行教材知识要点难度高、密度大的现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有别出心裁地给“习题精做”锦上添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倡导学生自己设计习题。程序如下:
1.根据成绩优劣对学生进行搭配分组,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
2.强化训练环节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对课文各个要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群策群力编出一套习题,题目型包括:单词拼写5个;单项选择5个,重要句子翻译2个。
3.在“习题精做”课上,各组展示自己的题目,其它各组开始做题,然后小组长交叉点评,根据试题质量评出优胜组。
4.最后老师拿出自己选编的题目进行精讲精练。这项措施不仅调动了大面积的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还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审视。透析课文的要点,使学生在知识点的把握深度上有了更强的目的性,便于在自己做题时减少一定的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
总之,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找到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做到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那么阅读理解教与学的水平必将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的正确过程是从识别单词、领悟句意到理解篇章乃至摄取知识,这实际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符合学习规律,并目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学会学习,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下几个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在广泛阅读中培养语感
扩大词汇量。在阅读英语文章时,难免会碰到超纲的单词,这时如果词汇量够大、够丰富,就有了优势。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每遇见一个生词,思路往往就会停顿,猜测单词的意思。如果在一篇文章中停顿的次数过多,就会无法理解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和立意,也无法得心应手地解答题目,错误率会成倍增加,因此应注重词汇的学习与积累。词汇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学期初应确定一个目标。除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单词外,还要记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单词。每月归纳,积少成多。
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靠课堂教学是很难实现的。目前高中英语教科书所提供的阅读量较以往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离大纲的要求还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培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同国度、不同语言的文章都有自己的写作模式和体系,英语文章看多了,自然就会习惯西方作家的写作模式和写作习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不要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而应以考纲为标准,熟悉各种问题。同时,要注重精读、泛读、快速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知识积累更加有效,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又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深层次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思想等,并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必要、合理的判断、推理和概括。英语语感非常重要。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实践,要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英语,学生就要具备良好的语感。朗读和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学生平时应注意朗读这一环节,尽量多读多背。特别要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一种语言有一种语言的精神,而传达这种精神的是音调,语感只能从音调体现。平时还应背诵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等,多看看英文电影、听听英文歌曲等。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拓展教材内容
掌握了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这就涉及“理解”的问题。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然而,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于是,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比如,长期订阅一些英语刊物,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背景知识外,还有意识地将英美文化的特点介绍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
2.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却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谈论的话题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丰富了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学好英语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笔者总是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主要靠激励和指导。孔了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于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最好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生动、幽默、情节曲折的作品往往能抓住青少年的心。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习题精做”前智者见智出考题
“习题精做”指的是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这种模式很适应现行教材知识要点难度高、密度大的现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有别出心裁地给“习题精做”锦上添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倡导学生自己设计习题。程序如下:
1.根据成绩优劣对学生进行搭配分组,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
2.强化训练环节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动下,对课文各个要点进行分析整合,然后群策群力编出一套习题,题目型包括:单词拼写5个;单项选择5个,重要句子翻译2个。
3.在“习题精做”课上,各组展示自己的题目,其它各组开始做题,然后小组长交叉点评,根据试题质量评出优胜组。
4.最后老师拿出自己选编的题目进行精讲精练。这项措施不仅调动了大面积的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还让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审视。透析课文的要点,使学生在知识点的把握深度上有了更强的目的性,便于在自己做题时减少一定的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
总之,要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找到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做到读有动力、读有方法、读有创造、读有个性,那么阅读理解教与学的水平必将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