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徐 伟

【机构】 山东省莒南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新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呢,以下根据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高中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像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1、灵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四点:
  (1)“任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
  (2)“任务”要有合作性
  设计的任务具有合作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与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喜悦。
  (3)“任务”要有生活性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设计任务时注重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教学
  “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论文代写”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1)课堂提问是关键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无须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大脑充满疑问。教师的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问题尽可能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点的衔接。问题还要紧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
  (2)思维引导和知识迁移
  从现代思维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整理已知信息并考虑各种可能性,以有助于得出问题,以及对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思维的引导,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达到教学的理想目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学科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时刻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要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前提下,充分培养学生想像力和创造精神。
  三、分组探究活动中及评价过程
  1、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件作品,教师可采取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自评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互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通过教师点评,引起学生对亮点和问题的关注,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在评价引导方面,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巧妙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2、开展多种形式的电脑制作主题活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考核。
  四、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信息素养也成为一个生动而富有挑战性的概念。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提高了人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人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解决“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我要学”,就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我能学”,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通过自主性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高文;“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教育》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