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看、听、思、说的有机结合

【作者】 王向琴

【机构】 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蒙古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口语交际训练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口语交际训练若把看、听、思、说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内容  理解 表达能力
  口语训练的目标是激发兴趣,进行规范语言的训练。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口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呢?
  一、看是观察所表达的前提。
  看图说话,实验制作说话,创设情景说话等口语交际训练的主要方式均离不开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观察,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知事物,力求使学生的观察做到广、细、深,是客观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如学习《秋天里》,我给学生创设情境,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这时教师激发学生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着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和公园,去观察秋天,亲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树、小动物,还有人们的衣着等有何变化。学生在秋天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进行讨论交流,这时的学生热情极高,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如学习《游园不值》让学生先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诗人为什么不进去,看不到满园春色时的心情怎样,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读插图,说明插图已经体现其诱发、铺垫的作用。如学习《日出》课文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所在地的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你所看到的情景和感受,记录下来进行,然后进行写作训练。做到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联系学生观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听是口语表达的基础。
  口语交际训练中,听的能力很重要。听和说是相互影响的,只有听好才能表达好。听话的能力主要包括听话的注意力,听话的记忆力和听话的理解力。复述传话准确反馈等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听话的注意力,听话的记忆力听后辨别出错误,辨别其中隐含的意思,进行听后评论等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所以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要训练他们专心认真地听。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做游戏“传话”,第一个学生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交给老师,然后学生进行递进式传话,最后一个学生把传的话说出来,看是否与纸条的话一致,最后进行“传话”的评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专心认真的听话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讲故事制成课件,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我们也可以播放课文范读,听课文朗读后,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感情大声读出来了。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游园不值》全诗,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不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的表达出来。
  三、思是听和说的桥梁。
  人的语言与思维是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听人们说话理解内容,抓住要点,是离不开思维活动的。为了让学生在交际中做到言之有物,必须通过诱导,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学生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播放背景音乐《命运》交响曲,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写话说春节,我让学生说说在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和你过春节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生把春节做过的许多有趣的事都说了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春节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咱们有没有办法留住它呢?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有“画下来!”、有“拍下来!”、有“写下来!”等等,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丰富的想象,表达情感的真挚。课堂上学习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的课文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有心引导,口语训练的精彩片断就会在课堂上飞扬。
  四、说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中心环节。
  看、听、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表达时,要训练学生考虑好自己想说什么再发言。说话的表达形式不要多加限制,表达的内容不宜规定过于具体,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但是说的训练要注意面向全体,往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一个班中总是那么少数几个常常在发言,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要是每个学生都受到听和说的扎实训练,需要教师把训练逐一落实。就要做到引导式自说,小组内讨论说,鼓励式讲别人没讲过的内容,为别人说的内容作补充等。由于有些学生受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解华罗庚的生平,先给学生充足时间去做准备,学生借助电脑、杂志、纪录片等等,利用这些资源,对他进行了解,这些资源的介入,使得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引导他们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改进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口语训练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口语训练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堂技能训练》徐林祥 张悦群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蔡高才编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