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让幼儿愉快的唱歌
【作者】 郭换芳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关键词:幼儿;教学方法;愉快唱歌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的到位要求很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三、丰富歌唱形式,让歌唱成为一种游戏
在以前的歌唱活动中,多数教师运用最多的是齐唱,一遍又一遍,幼儿在这反复齐唱中兴趣索然。唱歌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变成了一种束缚。其实,歌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在教学中,应先让幼儿逐一熟悉各种形式的名称、方法。等幼儿基本掌握后,就可以玩“小指挥”的游戏了,由幼儿自由选择和设计歌唱的形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组织实施自己的设计计划,培养幼儿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应指导他们模仿、学习各种演唱形式的指挥方法。每次玩“小指挥”的游戏时,孩子们情绪高涨,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我请个别幼儿上来讲清自己的想法和安排,然后由他指挥大家演唱。在语言表达和指挥演唱的过程中,在热烈的掌声和小朋友们服从的眼光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我班的小朋友锫锫特别内向害羞,平时请她回答问题,紧张得脸红手促,结结巴巴不成语句。但在多次指挥别人演唱后,变得大胆自信了,你看她昂首挺胸的样儿,多么神气的小指挥!在幼儿自由设计中,难免有不符合本歌曲的演唱形式,教师可提出建议,请小朋友对比,选择合适的形式。一般说来,一首歌曲可侧重一至二种演唱形式。如歌曲《两只老虎》就可侧重轮唱和表演唱,《柳树姑娘》可侧重合唱,《小麻雀》可侧重领唱和齐唱,《大馒头》可用对唱等,因曲而异。当然,这些应在幼儿自主设计的基础上引导,你没瞧他们为了争当小指挥那热切期待的眼睛,当了小指挥那得意灿烂的笑容,多么快乐!
四、理解歌词——让幼儿体验“唱”的乐趣
一些家长教孩子学唱歌的过程中会抱怨:一首曲子如果过长,幼儿往往对里面的歌词记忆困难,可能几个回合下来,孩子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有这种焦虑是因为家长太注重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孩子没有掌握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
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我们并不强求每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歌唱家,但是希望每位孩子能从歌唱中体验快乐。歌唱可以使一个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歌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歌唱更可以让你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幼儿在歌唱中只要感受到了快乐,就跨出了歌唱目标的最大一步,相信每位孩子都能在歌唱中越唱越快乐。
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气氛,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自由地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歌唱活动,让孩子轻松地学会歌唱。?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的到位要求很严,因此机械的练习消磨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往往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让幼儿体验到快乐,就应根据孩子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把孩子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她们动口、动手、动脚、动脑,在音乐世界里蹦蹦跳跳、轻轻松松的获得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唱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唱。如表现为:歌词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歌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唱歌曲的兴趣。因此歌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唱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歌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歌曲就适合幼儿歌唱。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三、丰富歌唱形式,让歌唱成为一种游戏
在以前的歌唱活动中,多数教师运用最多的是齐唱,一遍又一遍,幼儿在这反复齐唱中兴趣索然。唱歌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变成了一种束缚。其实,歌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在教学中,应先让幼儿逐一熟悉各种形式的名称、方法。等幼儿基本掌握后,就可以玩“小指挥”的游戏了,由幼儿自由选择和设计歌唱的形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组织实施自己的设计计划,培养幼儿的组织领导能力,还应指导他们模仿、学习各种演唱形式的指挥方法。每次玩“小指挥”的游戏时,孩子们情绪高涨,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我请个别幼儿上来讲清自己的想法和安排,然后由他指挥大家演唱。在语言表达和指挥演唱的过程中,在热烈的掌声和小朋友们服从的眼光中,孩子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我班的小朋友锫锫特别内向害羞,平时请她回答问题,紧张得脸红手促,结结巴巴不成语句。但在多次指挥别人演唱后,变得大胆自信了,你看她昂首挺胸的样儿,多么神气的小指挥!在幼儿自由设计中,难免有不符合本歌曲的演唱形式,教师可提出建议,请小朋友对比,选择合适的形式。一般说来,一首歌曲可侧重一至二种演唱形式。如歌曲《两只老虎》就可侧重轮唱和表演唱,《柳树姑娘》可侧重合唱,《小麻雀》可侧重领唱和齐唱,《大馒头》可用对唱等,因曲而异。当然,这些应在幼儿自主设计的基础上引导,你没瞧他们为了争当小指挥那热切期待的眼睛,当了小指挥那得意灿烂的笑容,多么快乐!
四、理解歌词——让幼儿体验“唱”的乐趣
一些家长教孩子学唱歌的过程中会抱怨:一首曲子如果过长,幼儿往往对里面的歌词记忆困难,可能几个回合下来,孩子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其实,有这种焦虑是因为家长太注重教学结果了。记住歌词在歌唱中的确是关键的一步,但如果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理解歌词的意思,孩子没有掌握唱好它的方法,那么歌唱有何意义呢?
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我们并不强求每位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歌唱家,但是希望每位孩子能从歌唱中体验快乐。歌唱可以使一个人的性格变得开朗,歌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歌唱更可以让你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幼儿在歌唱中只要感受到了快乐,就跨出了歌唱目标的最大一步,相信每位孩子都能在歌唱中越唱越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