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 陈桂芝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从当今教育的发展及长远目标看,从小在孩子的学习、人际交往、特长、挫折教育,这四个方面培养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而激励成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方法。
关键词:自信心 成功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自信心能够使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中西方在教育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虽不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的家长对赞美孩子的言词则常常难于出口,在教育孩子方面,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如:即使有了好成绩也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与不足等等。
我们都知道自信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居里夫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所谓信心教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树立信心并在信心的鼓励下,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完成某项工作的教育方法。心理学统计表明:自信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人的主观世界能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最高形式。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道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展现他们蕴藏深处的美,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所以说,自信是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笔者发现从小在孩子的学习、人际交往、特长、挫折教育方面给与积极指导,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信至关重要。
一、学习活动学会放手
首先,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动机,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习者的自信心有密切关系。而学习上的自信心,主要来自学习上的成功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给予适当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放手培养,增加成功的体验。教育工作者应给他们创设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其自信心。中学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让他的学生们在上课开始或自习课疲劳时,齐声高呼三遍:“我能成功!”这种呼声产生一种群体效应,在“我能成功”的声浪中,大家互相竞争,互相感染,互相鼓舞。
其次,在学习中还应帮助小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着差异,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得诺贝尔奖,那是不现实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标准过高,屡遭挫折,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经过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美好的前景才能实现。
二、人际交往多多参与
目前,我国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因家庭和学校都缺少对学生社会交往的引导,以致许多学生患上“社会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遇到陌生人就恐惧,事事谨慎小心,怕出错,更不敢与人交往。
根据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首创性同乐观、合群密切相关。一个人不论在哪方面做出成绩,首先要学会与人合作。过于爱面子,胆小怕事,将来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不和人交往,没有朋友,将来有困难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无法适应开放的社会。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或内心孤僻的孩子,要多设计一些活动,邀请性格相近或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参加。如一些游戏、体育活动,都是很好的机会。即使是一起看卡通片也能使孩子获得一次重大的共同经历。还可以带孩子参加家长和朋友的活动,可以让他亲眼看到家长与朋友是如何相处,建立起人际交往方面的自信心,以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三、特长教育激励成功
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他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强迫他去学数学。我们假定贝多芬无法摆脱父亲的控制,那么将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少一位大音乐家,但不一定会多出一位大数学家。现在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父母总是一相情愿地想把孩子的情趣灌注到自己设定的模子中去。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去强加给孩子。
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的特长,但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知什么是特长。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孩子试着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善于去发现他们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一旦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往往一句普通的话也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励,从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一些集体活动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同伴和老师的赞扬声中获得成功感。
四、经受挫折,磨练意志。
生活犹如海洋,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至于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有报道说:一位小学生,自上幼儿园起一直是班干部,谁知一次选举落选“失宠”,他竟开始逃学;一位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竟关上房门,准备服毒自尽等等。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确面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以及“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的张海迪,都表现出了挫而不折的精神和耐受打击的顽强意志。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让孩子去经受困难,遭遇挫折。当然应该适度,不能使孩子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综上所述:无论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特长,还是挫折教育,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激励成功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一种最重要方法。我们应当努力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扬起实现理想的风帆,奠定获取成功的根基,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自信心 成功
自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信任,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实现一定目标的心理状态,是建立在对自我认识、正确评价的基础之上的。自信心能够使一个人的潜能源源不断得以释放,是人们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中西方在教育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西方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虽不是样样第一,但总有优秀的地方;而中国的家长对赞美孩子的言词则常常难于出口,在教育孩子方面,似乎总在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境界,如:即使有了好成绩也不能“翘尾巴”,要谦虚谨慎,多找缺点与不足等等。
我们都知道自信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居里夫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所谓信心教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树立信心并在信心的鼓励下,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完成某项工作的教育方法。心理学统计表明:自信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人的主观世界能动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最高形式。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自信会以惊人的力道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展现他们蕴藏深处的美,对自己充满信心才敢于对各种人生险境进行挑战。所以说,自信是儿童健康成长,早日成才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笔者发现从小在孩子的学习、人际交往、特长、挫折教育方面给与积极指导,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信至关重要。
一、学习活动学会放手
首先,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功动机,志向水平的高低与学习者的自信心有密切关系。而学习上的自信心,主要来自学习上的成功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给予适当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放手培养,增加成功的体验。教育工作者应给他们创设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使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构筑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其自信心。中学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让他的学生们在上课开始或自习课疲劳时,齐声高呼三遍:“我能成功!”这种呼声产生一种群体效应,在“我能成功”的声浪中,大家互相竞争,互相感染,互相鼓舞。
其次,在学习中还应帮助小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目标。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但人们的天赋及后天条件毕竟存在着差异,期望人人都拿世界冠军.都得诺贝尔奖,那是不现实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标准过高,屡遭挫折,学生就会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让他们明白,只有经过脚踏实地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美好的前景才能实现。
二、人际交往多多参与
目前,我国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因家庭和学校都缺少对学生社会交往的引导,以致许多学生患上“社会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遇到陌生人就恐惧,事事谨慎小心,怕出错,更不敢与人交往。
根据国外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首创性同乐观、合群密切相关。一个人不论在哪方面做出成绩,首先要学会与人合作。过于爱面子,胆小怕事,将来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不和人交往,没有朋友,将来有困难就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无法适应开放的社会。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或内心孤僻的孩子,要多设计一些活动,邀请性格相近或有相同兴趣的孩子参加。如一些游戏、体育活动,都是很好的机会。即使是一起看卡通片也能使孩子获得一次重大的共同经历。还可以带孩子参加家长和朋友的活动,可以让他亲眼看到家长与朋友是如何相处,建立起人际交往方面的自信心,以促进其全面的发展。
三、特长教育激励成功
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特长,他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心,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发展。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强迫他去学数学。我们假定贝多芬无法摆脱父亲的控制,那么将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少一位大音乐家,但不一定会多出一位大数学家。现在社会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父母总是一相情愿地想把孩子的情趣灌注到自己设定的模子中去。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真正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去强加给孩子。
另外,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些自己的特长,但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知什么是特长。所以,教师首先要让孩子试着去发现自己的特长。同时,教师也要充分的了解学生,善于去发现他们的特长。尤其是后进生,一旦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就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往往一句普通的话也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鼓励,从而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一些集体活动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同伴和老师的赞扬声中获得成功感。
四、经受挫折,磨练意志。
生活犹如海洋,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在人的一生中,遭受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帮助他们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使其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至于因为一次乃至数次失败而气馁。有报道说:一位小学生,自上幼儿园起一直是班干部,谁知一次选举落选“失宠”,他竟开始逃学;一位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竟关上房门,准备服毒自尽等等。老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和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确面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柯察金以及“轮椅叫我三分矮,我叫人生步步高”的张海迪,都表现出了挫而不折的精神和耐受打击的顽强意志。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让孩子去经受困难,遭遇挫折。当然应该适度,不能使孩子受到很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综上所述:无论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特长,还是挫折教育,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激励成功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一种最重要方法。我们应当努力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扬起实现理想的风帆,奠定获取成功的根基,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