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院聘督导制在本科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 徐美玲 李峥嵘 赵清理 林 炜

【机构】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阶段,高考人数不断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凸显,高校的教学质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以促进本科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随机听课并记录,结合学生填写的课堂教学评价表,通过对听课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制作调查问卷,评价院聘督导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实践发现,院聘督导制有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并可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运行。
  关键词:院聘督导制 本科 课堂教学 效果评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及高校招生政策的改革,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就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缓解了当年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1】。但由于学生人数的急剧扩大,使得大学生资源的稀缺程度降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不如以前。由此引发的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201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网就公众关注的21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改革首次跻身关注热点前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为国家创新发展不断提供人才支撑的源泉。本科教学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高校永恒的研究话题。本科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提升本科课堂教学水平,我们(机械学院)引入院聘督导制,对学院的本科教学进行为期2年的检查。现将院聘督导制的具体研究实践和效果评价报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 院聘督导组构成与检查过程。
  院聘督导组成员由4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构成,分别来自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和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应该说从知识的关联度上,督导的知识层面与我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实际授课课程有互通之处。每学期第3周教务科将本学期开课课表,标注上每个教学研究所所长建议听课课程和必听课程,发送给督导。督导在自由选听的前提下,重点检查建议听课课程和必听课程。督导深入受评教师的课堂,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深浅度以及组织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并及时填写听课意见表,意见表的主要评价指标及权重见表1。督导会在课间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并提出改进意见。每学期每个督导至少需听课8门。
  表1:学院听课意见表

 

 

 
 
 
 


 
  二、督导对象
  在所听的136门课中,任课教师的职称结构包括了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助理研究员。其中正高级职称的教师13人,占比9.6%;副高级职称的教师82人,占比60.3%;中级职称的教师41人,占比30.1%。所听课程也包括了学生培养计划中所有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验课和通识教育课程等。
  三、督导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3种方法对督导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1:数据分析法,对督导听课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方法2:问卷调查法,将4个学期的督导听课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编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对院聘督导制的意见。
  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以现场或邮件方式邀请被督导评价的教师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职称、教龄)、教师对督导听课的态度、教师对督导能力和水平的认识、教师对督导结构组成的期望以及教师期望督导参与督查的教学内容。
  调查共有34位教师填写问卷,34位教师的基本信息如下表2。
  表2:34位教师基本信息表

 

 

 

 


  方法3:学生评价法,每学期由学生在网上填写“课堂效果评价表”,效果评价表的主要指标及权重见表3。对4个学期的课程评价总分进行统计分析。
  表3: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

 

 

 

 

 

 
 

 

 

  结果
  1. 督导听课数据定量分析显示学院教学质量在不断提高。
  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每学期都有34门课程被督导选听,4个学期总计有136门课被督导检查,督导听课情况见表4。
  表4:院督导个人听课情况统计表

 

 

 

 

 

 

 

 

 

 

 

 

 

  表中:优、良、中、差的比例是指每学期督导所听课程中评价为优、良、中、差的课程占所听课总数的比例。
  4个学期总体情况评价比较详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学院本科教学课堂评价的优良率在稳步提高。
  表5:各学期总体评价情况的比较

 

 

 

 

 


 
  2.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对院聘督导制表示认可。
  (1) 教师对院聘督导制的基本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97%的教师认为院聘督导听课评课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比18%,“帮助较大”占比38%,“帮助不大”占比15%,“有点帮助”占比26%。88%的教师认为院聘督导的能力和水平符合自己的预期:其中认为“比较符合”的占比38%,“还算符合”占比24%,“基本符合”占比26%。88%的教师对督导听课的第一感觉是接受:其中“备课充分内心淡定”的占比35%,“既不欢迎也不反对”的占比29%,“难得有人来听课可增加学习商量的机会”的占比26%,“感觉有点紧张”占比9%。
  (2) 教师对院聘督导评价的反馈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希望督导能够对其教学给予全面的评价:其中“没有固定方面,只要时间允许,欢迎多做点评”占比43%,“希望对教学方法做点评”的占比19%,“希望对教学设计做点评”的占比13%,“希望对教学内容做点评”的占比9%。在“评课”和“导课”的方式选择上:39%的教师选择“个别交流,面对面做点评”,23%的教师选择“分类导课,从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类指导”,16%的教师选择“小型会诊,多角度进行评价”,15%的教师选择“集体研讨,有督导员参与的教研活动会议上进行讨论”,8%的教师选择“书面评议,量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
  (3) 教师对院聘督导队伍结构的认识与希望
  调查数据显示,29%的教师希望督导专家“由离退休人员和在职教师共同担任,以在职教师为主”,12%的教师希望“由离退休人员和在职教师共同担任,以离退休人员为主”,24%的教师希望“以校内教师为主,聘请少量校外专家”,14%的教师希望“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学院领导各占三分之一”。表明教师希望督导队伍能够多样化,与社会发展相关联。
  3. 基于院聘督导制的课堂教学评价统计分析
学生评教是目前高校用于衡量和改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不同职称教师4个学期的学生评教情况见表6。
  表6:各学期不同职称学生评教情况比较

 

 

 

 


  其中评价总分为10分。督导课程:学生对被院聘督导听课课程评价的均分;全院课程:学生对全院所有课程评价的均分。
  从表中数据来看,督导听课课程和全院课程的评分都呈现上升趋势,且督导课程的评价增速高于全院课程,显示院聘督导对提升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
  讨论
  1. 院聘督导制有益于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近年来,为了配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定位,学院新引进了不少教师。这些新进教师学历高,学科理论丰富,专业基础扎实,但由于并非出自师范类院校,缺乏专业的“教学”职业训练;或是连续的研究学习,把本就不够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也渐渐地生疏了【2】。此外,青年教师还承担着很重的科研压力。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快速高效地进入到教学状态,院聘督导能够给予他们最需要的经验分享。新进教师教学工作合格与否,关系到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因而学院将这一部分教师纳入督导优先必听范围。院聘督导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下转第54页)(上接第64页)的教学理念以及对待工作认真的态度,恰好可以对新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给予精确的评估。通过深入课堂,院聘督导能够近距离、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给予点评。由于督导与任课教师专业相近或相同,真正做到了引领、启发的督导作用。本文调查数据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97%的人认为院聘督导听课评课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帮助,且青年教师对督导的认可更高。通过对督导听课数据的总结分析,显示学院本科课堂教学的优良率在稳步提升。
  2. 院聘督导制有益于塑造良好教学氛围和环境。院聘督导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指导,实现督教;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效果进行沟通和引导,实现督学;通过对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执行规范和执行效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实现督管。督教、督学和督管并行,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与指导,以对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造成适度压力,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3】。教学氛围好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自主的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造就了良好的学风。本文的数据统计显示,经过两年院聘督导的参与,学生对课堂评价的分值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对学生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优良学风正在日渐兴盛。学风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都将起着深远的影响。
  3. 院聘督导制施行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教师和管理者们都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当督导进到教室进行听课,对学生试卷、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进行检查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教师的反感。在教师看来,督导代表着学院对他们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督导总是能挑出问题来,从而使得部分教师心存反感。这也使得院聘教学督导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实效性大打折扣。此外,院聘督导虽分属学院管理,但在某些工作上与校级督导存在着重叠的现象。例如对新进教师的听课和督导评价排名靠后的教师进行反复听课。其实对于纳入校级听课范围的教师,也已经存在于院聘督导的听课范围。所以当学校有关部门需要考核数据时,完全可由院级督导提供,这样可以减少彼此工作的重复,也避免了教师被反复听课,有益于减轻教师对督导的反感。
  院聘督导制作为学院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它既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组织者,也是检查、督促教学措施实施的执行者,它的健全与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监控的质量。作为运行于学院层面的院聘督导制,目前还属于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其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与完善中。
  参考文献:
  [1] 傅昌德.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
  [2] 殷晓燕.高校教学督导模式之院校两级督导方式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7).
  [3] 刘玉.高校教学督导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5(6).
  作者简介:徐美玲,1987年,女,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本科教务员,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