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德语写作课程教学设计
【作者】 卞 虹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
【摘要】【关键词】
摘 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了信息化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是当下以及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信息环境下的教与学是所有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本文从理论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手段下的德语写作课程的教学设计,对德语教学的其他课程也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德语写作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式,现代教育,尤其是教师在面对这些改变时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更新教学观念,创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发新的教育模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下,提高教学效果,最优化实现教学目标。与理工科以及高职专业对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的诸多探讨相比,人文社科领域,尤其是高校德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还需更进一步。本文将结合德语写作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探讨适合高校德语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 信息化教学
关于信息化教学有不同的定义,但不同的表述体现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等方面信息化。
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包含在明确的教学目标设定下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以及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过程之中贯穿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
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引入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或者自主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对传统的教师讲解的依赖,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自发自主进行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教学设计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需要熟悉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还要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德语写作课的教学现状
为了达到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高校德语专业除了在包含写作练习的综合德语或者基础德语课程之外,普遍开设了德语写作课程,以系统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前多数高校的写作课程仍然沿用经典的《德语写作教程》一至三册,内容相对陈旧。该系列教材为全德文,面对未能在课堂上处理的内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词汇量以及知识的积累并没有达到能够胜任的程度,因而教材的课后利用率并不高,利用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虽然在德语教学中,老师们已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但面对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压力,老师们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通常仍旧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反复讲解文章结构,常用表达等,强调写作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作文的批改方式也相对单一,基本都是由任课老师进行批改。
学生们对德语写作普遍兴趣不高,甚至心存畏惧,他们习惯于死记硬背一些常用表达和句型,写作的时候生搬硬套。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批改意见往往不甚重视,很难达到老师期待的效果。
从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等多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反思目前的德语写作课程,在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3.德语写作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德语写作(2)为例
3.1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对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大体上包括设定和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德语写作(2)开设于德语专业本科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即将参加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因此本学期的写作课程会着重训练学生撰写德语专业考试中常见的应用文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强化写作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德语思维及德语表达能力。
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德语写作(2)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撰写故事梗概、内容提要、求职信、简历、动机信、情况报道、图表描写、议论文等。重点为故事梗概、求职信、图表描写和议论文,难点为图表描写和议论文。
修读德语写作(2)的学生有综合德语、德语写作(1)以及其他相关的德语课程的基础。从已有知识储备和写作能力上来看,他们已经能够撰写简单的应用文。从学习状态来看,由于假期中怠于学习,曾经激发出来的兴趣可能会减弱,克服掉的对写作的心理障碍可能会再次出现,加上面临专业四级考试,因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要尤其充分考虑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基于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多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以过程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小组讨论等。
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点:知识准备、引入主题、系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展示、知识巩固。
3.2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以图表描写为例
图表描写是德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以及德福(TestDaf)等考试中的常见体裁,是德语写作(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有关图表描写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设定:帮助学生熟悉并看懂常见的图表类型,掌握此类文章的篇章结构以及不同类型图表的常用句型,培养学生用德语清晰地、有条理地描写图表的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及重点和难点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由常见图表类型、图表描写类文章的篇章结构、图表描写常用句型组成。看懂图表,用合适的句型有逻辑和条理地描写图表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德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在修读综合德语以及德语写作(1)的基础上已经能够撰写简单的应用文。学生在本学期的综合德语课中学习过一篇以图表为基础的课文,基本掌握德语中简单的表达增长、降低等的动词和名词表达。
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为了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步骤,对每个教学环节分别进行设计(表1)。
表1 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
3.3信息化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将融合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技术和资源,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次信息化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对图表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求知的欲望,提高了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课程中的运用,发现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利用信息资源,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获取资源的能力。
结语
在对信息化教学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出适合“德语写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将会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与效果,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对其他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尽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会因课程和教学内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实际教学出发的符合现代社会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手段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促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王凤. 谈基础德语写作课的教学改革.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52-55.
王攀. 德语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教育. 2015(2). 127, 103.
殷士勇.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125-132.
赵洪霞.《英美国家概况》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4),162-163.
作者简介:卞虹,博士,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德语现当代文学研究,德语基础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由2015年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综合德语》资助项目(1K-16-305-002)、上海理工大学2016年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CFTD16024Y )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