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小学英语“探究课堂”之实践
【作者】 伊文娟 魏瑞丽
【机构】 山东省桓台县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全体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并努力实践着。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样的课堂能充分挖掘并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并合理借鉴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先自主探究,后小组合作;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探究课堂”新模式。
一.“探究课堂”的主力军是小组
(一) 小组是合作探究的主体
以前的英语课堂中也常提及小组合作,课上也常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但多数小组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而且缺乏持久性。需要小组合作的某项任务一旦完成,各小组成员便各回各位,继续各自为战。随着郭思乐教授“生本”理念的提出与推广,许多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又重新发现了小组的价值!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遇到难题互帮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在与其他组的竞争中取得成绩,赢得肯定!
(二)小组的建立及任务划分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形成的基础。要想小组活动顺利开展,首先要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基本原则分组。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间友好竞争,最大限度的调动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潜能。一般2-6人为一小组,其中又以4人小组最为常见。小组内分设小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和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管理本组的各项成绩),联络员(小组合作遇到困难时向外组或老师求助),纪律员(负责合作时的秩序,确保各项活动高效开展)。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互相团结,互相依靠,共同取得成绩,赢得尊重。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还把各小组成员按英语水平的高低分别编为1,2,3,4号。编号的好处为:① 需要2人搭档互助或互查时,一般1号与4号为一组,2号与3号为一组。二人小组穿插教学,更易于知识的互教互学互查,力争当堂知识全面击破,不留尾巴。② 当老师想检查各小组的合作效果时,可整体检查;若时间不够也可挑每组的第某号检查。因为每组的同号成员之间水平基本相当,所以这种检查方式更能体现公平原则,尽量避免了因为竞争的不公平而使学生积极性受挫这种情况的出现。
二.“探究课堂”的具体实施细节
(一)“探究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
1. 课前
(1) 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给予空间,让学生自己解读教材。
(2)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小组中研究讨论,并在小组范围内初步达成共识。把经过小组合作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定为“我们的疑问”。选定一名发言人(每周一轮流)负责记录,并在课堂上向大家提问。
2. 课上
(1) 前5分钟,班级范围内交流“我们的疑问”,重点突破各小组的疑难问题。
(2) 教师出示本课的重点、难点,集中检查巩固。这一环节非常必要!尤其是“探究课堂”实施的初始阶段,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水平还很不均衡,有的小组分不清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对手中的材料只是做到了会读会认,根本达不到理解运用的效果,甚至还有的小组会集体出错等等,所以初始阶段老师的点拨指导必不可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合作学习水平的提高,再慢慢放手给学生。
(3)重点难点检查完,大家再回到小组中,对教材进行一遍集中学习,查缺补漏。
(4) 教师说明本节课需要达成的任务目标,一般为课文的朗读或表演,自编情景剧表演,或其他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拓展活动。由各小组分别准备,然后上台展示,再由全体同学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果时间不够或准备不充分,也可以把它放在下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完成。
(5)随着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提高,上课的重心应逐渐从课本知识与活动运用并重,转到知识为辅,课上侧重于培养学生拓展运用的能力。切实做到以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为导向,在不断地开口运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课后
(1)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力争把课上还没有掌握的东西尽快掌握,并互相检查提问,盖上小印章。最早盖全小印章的小组获得比其他组多一颗星。
(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准备下节课课本剧的表演。
(二)前置性作业—“探究课堂”的重头戏。
小组合作要有事可做,前置性作业的合作完成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探究课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所以对前置性作业的布置,老师一定要精心。
初始阶段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单词--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单词,并努力学会。
(1) 可通过查找模块的单词表和教材后面的字母顺序单词表,借助自己的学习资料(点读机、光盘或磁带等),听音跟读,直到学会;
(2) 如果单词表上没有,那就试试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把它听出来;
(3) 对于没有学会的单词,第二天早上拿到小组中共同讨论学习,达成共识。
2. 课文—读会课文,理解大意。
(1)通过跟读录音,读会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划出与标题类似的句子(一般为本模块的重点句型),并着重理解。第二天小组内交流检查。
3. “我们的疑问”—小组讨论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由本周的发言人记录,成为“我们的疑问”。课堂上向全班同学提问,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4. 当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这种预习方式,并且预习的效果普遍良好时,可再增进层次。如让他们课前小组合作预习课文,掌握重点句式,并结合教材,按老师的要求自编话剧,课上展评等。
三有效的评价机制为“探究课堂”护航
“探究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课堂的组织者、观察者、帮助者。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使之长期持续下去,成为“探究课堂”成败的一大关键!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评促教, 以评促学,以评促帮。在“探究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如何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建立“小组评价一览表”,让学生知己知彼,友好竞争,整体进步。
下面是我制定的“小组评价一览表”:
该表可以记录合作小组的成绩,并根据成绩的累积,为小组评定等级(分红橙黄绿蓝紫六级),并在等级一栏中由低到高涂上相应的颜色。一般小组成绩每累积10颗星可上升一个等级。六种颜色全部涂满的小组获得“彩虹小组”称号,并得到老师的奖励。该表还可以用来记录学生个人的成绩,为评选“最有价值组员”提供依据。
2. 我一般采用夺星的方式来对小组进行评价。夺星的项目包括:
(1) 为了提高课前合作学习的效率,增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环节,最积极踊跃,解答疑问最多的小组可获得一颗星的奖励。
(2)根据各小组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小组合作技巧的掌握,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小组的参与面,尤其是合作学习的效果即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全体同学集体进行投票评价。评价等级分别为一颗星,二颗星和三颗星。
(3)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小组展示时纠错或提出建议达到5条及以上的小组给予一颗星的奖励。
(4)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对于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同学给予奖励。
(5) 每月组织一次课本剧表演比赛,各小组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表演最高可获5颗星的奖励。
(6) 每半学期检查一次小印章(课文读熟的标志)。视具体情况给予奖励。
(7) 针对某些实力整体偏弱的小组,每学期设立一次“最佳进步奖”,获5星奖励。
(8) 个人在各项校内外的英语活动或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也可视情况记入小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探究课堂”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注重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运用各种评价手段,充分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促使全体学生共同成长,不断提高。另外,新的课堂模式还很不成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探索的队伍中来,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有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