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上“活”小学语文课?

【作者】 杨玉碧

【机构】 四川省阆中市裕华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当今的语文教学走出沉闷、效率低下的危机,尽快地适应新课标所倡导的“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将所要教授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有效学习,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上“活”小学语文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活跃气氛中学习
  我国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根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最佳学习效果。那“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激发学习兴趣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像《小山羊》这篇知识性的童话,写的就是小山羊有几个好朋友:小鸡,小猫,小狗和小牛。他们各自拿出自己喜爱吃的东西招待小山羊,可小山羊之和小牛一同吃青草,说明它们爱吃的东西不同喜欢童话是哈兹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有的老师授课时开始就创设情景:头戴小山羊的头饰走进教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手指头饰)“对.我是羊,一只小山羊。你们想了解我和我的朋友吗?”学生兴趣倍增:这是只是在学生面前放射出诱人的光芒,儿童自然就会感到获取知识是无穷的乐趣。
  二、以“情”为首,让学生好学乐学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所以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都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们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刻浓浓深情的语文时光
  1.注重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说过:“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方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教学气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开课后我便让学生质疑,提出了如“为什么是最后一头?其他战象呢?”“最后一头战象怎么了?”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很快把学生吸引到了课堂。
  2.注重文章与课堂相互“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通过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话别的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时我用富有激情的导语、过渡语反复咏唱“亲人们深深呼唤‘再见了亲人’”这样一咏三叹的方式,将课文中所体现的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出来,而且将学生的感情也激发到了高潮,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三、优化教学,让课堂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
  罗大佑的《童年》中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虽然意不在批评教师的教育,但恰恰成了如今不少学生的课堂心理写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被教师的授知深深地地吸引,反应也一定非常敏锐,师生互动一定非常热烈,也就能忘记了下课,根本不可能在等待下课。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师生智慧的碰撞。优化课堂教学上好课是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本人认为,语文课堂要有教师智慧的预设,机智的发挥,能引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体会学习的惬意。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预设要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能随着学生的变化,不断地调整预设;另一方面,教师在预设中考虑生成,为学生留有生成的空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成,教师的预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应按照学生的学路进行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但要强调预设,更要改进预设。要想想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尤其是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个性的、多元的,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让课堂预设不断走向生成。第二,教案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留有空白。要彻底改变面面俱到、支离破碎的程式。采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环节,提高问题的容量和含金量,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可以预约的精彩”。是的,课堂的精彩就在于师生对话过程中的不断生成。教师若是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课堂教学就会生成魅力无限的“磁场”。
  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略,积极探索调动学生情感、思维的方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就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