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京剧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作者】 亓 勇 徐晓霖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沙墩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京剧,是我国优秀戏曲中的代表之一,是我国的国粹。为了将京剧这门艺术弘扬、继承、发展下去,教育部于2008年2月颁布了“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通知,正式将京剧纳入中小学音乐课程中。
  关键词:京剧;小学生;音乐课堂;
  一、京剧进课堂,不是昙花一现
  向全国中小学课堂推行这项传统文化教育,对继承和发展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戏剧艺术具有积极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避免变成走过场、流于形式,我认为应坚持以下三个“统一”。
  (一)文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
  中国的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京剧乃其中佼佼者。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京剧已经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魅力,作为传播载体的曲目选择至关重要。这次选择的京剧曲目有很多是“文革”时的样板戏作品,这些曲目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其中所体现出来极端政治化的创作倾向,无疑会给学生们造成片面的认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从此对所谓的京剧艺术敬而远之。学习京剧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京剧进课堂不是为了培养多少京剧名家,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了解京剧的一些知识,知道一些名曲片断,帮助他们学习欣赏京剧的韵律之美、唱腔之美,最终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地方性与全国性相统一
  中国戏剧有自己发展的途径和脉络,艺术和文化不能强行推广,一定要契合当地文化。相比强迫性地在全国推广京剧,我觉得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特色开展艺术教育无疑更具实际意义。比如,江苏推广昆剧,广东推广粤剧,安徽推广黄梅戏等。上个月,笔者所在城市的教育系统专门针对我市的传统戏曲“海州五大宫调”作了一次宣传性的表演活动,笔者看到在所有的试点学校里的中小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意识,并且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单一性与综合性相统一
  京剧是一门多样化、综合性的艺术,从“唱念做打”到“生旦净丑”,包括了众多的艺术元素。在我们音乐课堂中的“唱”只是京剧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配合其他科目一起进行教学的话,可能会事半功倍。如京剧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在于它那韵味十足的唱腔艺术和色彩斑斓的脸谱与五花八门的服装。如果在美术课上老师能从教授认识、学画脸谱开始,为不同角色的戏曲人物搭配服饰或者自制演出服装、道具;历史老师能在课堂上把一个个戏曲剧种背后的历史故事为学生讲述;语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戏曲中的诗词歌赋及各种文学知识;体育老师、舞蹈老师可以适当地传授戏曲表演时的各种动作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展开学习,可使学习的效果更加突出,学习时也更容易理解,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京剧进课堂。老师们准备好了吗
  京剧是一门复杂多样的艺术,对表演者往往有着很高的要求,往往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而对于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大多数从未接触过,或者是偶尔对某个唱段感兴趣学会哼唱几句而已。对于它的各种要求根本就不会,这就给京剧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难题,因此让授课老师短期内学习掌握京剧的基本要领是当务之急。不奢望培养老师的京剧唱功,但让每个教京剧的老师都能开口唱是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对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老师都不张嘴唱,学生怎么能唱得好呢?要想教好这门课,老师要先积极主动地克服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多听、多看、多学、多唱,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京剧进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京剧进课堂,一个好汉三个帮
  1、京剧进课堂,流行音乐来帮忙
  如何让“古老”的京剧能够“年轻活泼”起来,抓住孩子们的心,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多动脑筋,想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了京剧音乐《京调——笛子与乐队》,这段音乐取材自著名的京剧唱段《苏三起解》,单独欣赏时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笔者在教学时没有直接让学生欣赏这段音乐,而是从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人手,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笔者先让他们听了一段著名歌手陶喆的《苏三说》。让学生自己讲讲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然后告诉他们这首歌曲的起源,引出京剧唱段《苏三起解》,比较两种唱法的不同,最后引出课本上要求欣赏的音乐《京调——笛子与乐队》时,有的学生已经能随着主题音乐哼唱起来。这节课中,学生们都能很好地感受京剧音乐的魅力,对京剧唱段《苏三起解》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举多得。将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相融合,这样的组合对于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们喜欢京剧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既能让我国优秀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又能和现代音乐相辅相成互相突出自己的特点。
  2、京剧进课堂,综合曲艺来帮忙
  京剧进课堂,光想单一的把它唱好并不容易。首先,每种戏曲的发音吐字各不相同,在学习之前,可以先借助朗诵的帮助,弄清楚它的咬文嚼字是怎么回事。其次,表演在京剧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表演来弥补演唱部分的不足。第三,现在学器乐的学生在每个班级中都占有一定比例,在学唱之前,可以借助这些器乐先演奏乐谱,感受所学戏曲的旋律曲调,掌握音高节奏和音准,学生自己就能基本学会要学的曲调。等完全掌握之后,还可以抽出一部分学生做专门的伴奏乐队,搞一个现场演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京剧进课堂,现代多媒体来帮忙
  在现实生活中,京剧是一种古老的曲艺艺术,离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比较遥远,对学生而言也较为陌生。怎样拉近学生和这种古老艺术的距离,也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迫切需要做的。视觉是我们感受一种新事物的最直观的途径之一,现代化多媒体进入课堂则大大方便了我们运用视觉来感受这一新鲜事物。
  总之,京剧和其他各种戏曲都是我们国家悠久历史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发展戏曲艺术,让京剧走进课堂并真正收到实效,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这样中国戏曲音乐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晓玛;关于“京剧进课堂”的几点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6)
  [2]王艳;京剧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师范大学》,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