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主任工作语言艺术
【作者】 景作坤
【机构】 山东省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语言是人们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全面工作,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殊不知这话在班主任工作中同样适用。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注重情感的交融。
关键词:班级管理 语言艺术 言轻意重 春风化雨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班主任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家,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舞力,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在语言表达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要有的放矢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错误,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班主任对学生的谈话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促使其改正错误。例如班上曾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由于家里有事来找我请假签字,碰巧我不在。于是他叫同学“帮忙”,模仿我的字迹,签上了我的名字。当我知道此事后,本想拿他两个“开涮”,但考虑到他们这个年龄特点,思想还不成熟为考虑事情严重性。于是,我把他们找来,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这种行为看似小事,但它的性质却十分严重,这好比偷与抢,虽它们指的都是从别处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两者的性质却不能划等号,如果以后其他学生都以此效仿的话,那全班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起到什么作用,你们想想,那将是一个谁也见不到的局面啊!你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反省反省。”后来,我又把这件事拿到全班做典型说法,并且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演绎发挥。此后,班上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
二、用赞扬代替批评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班主任以完善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它是班主任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老师不是不可以批评学生,但千万不能把批评跟讽刺、侮辱画等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4块糖说:你应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学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来此言不虚。
三、用幽默的语言,事半功倍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化解尴尬。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在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话,常能使局促、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和谐,使矛盾双方及时摆脱困境、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领会哲理、消除尴尬。
譬如有一天早晨,有同学迟到,我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我抓住教育机会,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得。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住了机会。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迟到的同学在笑声中得到教育。
四、宽容真诚,晓之以理
要相信学生并非无情物,只要对他们通了理,必能以情动之、以理服之。请看一个例子:学生迟到,低头默默地站在教室门口。老师:看看表都几点了,还来上学干嘛,还不如在家歇着呢!学生:老师,自行车半路坏了,我是跑着来上学的。老师:自行车坏了,别人的怎么不坏,单单你的坏了?我看你还是跑着回家吧!再看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老师看到学生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问,看满头大汗,出了什么事?学生:自行车半路坏了没办法,我是跑着来的。老师:为了学习,为了班级荣誉,你能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希望你在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五、要言轻意重
教育须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始。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尊重。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老师语言亲切、平易近人。事实证明,同样是一件事,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而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却令学生忍气吞声,事倍功半,这里就有个说话语气在起作用。如“某某同学留下来扫地”是祈使句,换成“谁愿意留下来扫地”便是疑问句。实践证明,带有商讨、征询成分的疑问句委婉动人,学生爱听,而祈使句的语气却叫人有唯命是从的感觉,听来生硬、强制,如“下期黑板报哪位同学愿意负责”会比用“下期黑板报由某某负责”好些,用“哪位同学愿意做卫生监督员”会比用“某某做卫生监督员”要好些,用“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前回家,好不好”会比用“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回家”效果好。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带有疑问语气的“指令”蕴含着教育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教育原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的只是“导”的作用,是问题的创设者、引发人,而问题的参与者、实践者、受启者只能是学生。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语言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语言表述,似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似清泉冲洗掉学生心中的邪念,可化干戟为玉帛,激发他们迎头赶拼的斗志。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这门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元美芳.关于教师语言艺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2]王玉梅.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中小学教育》,2012(10).
[3]刘英欢.班主任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2013(06).
关键词:班级管理 语言艺术 言轻意重 春风化雨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班主任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家,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舞力,能打动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在语言表达上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要有的放矢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错误,接受批评并加以改正。班主任对学生的谈话一定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促使其改正错误。例如班上曾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由于家里有事来找我请假签字,碰巧我不在。于是他叫同学“帮忙”,模仿我的字迹,签上了我的名字。当我知道此事后,本想拿他两个“开涮”,但考虑到他们这个年龄特点,思想还不成熟为考虑事情严重性。于是,我把他们找来,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这种行为看似小事,但它的性质却十分严重,这好比偷与抢,虽它们指的都是从别处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但两者的性质却不能划等号,如果以后其他学生都以此效仿的话,那全班将会成为什么样子,学校的规章制度还起到什么作用,你们想想,那将是一个谁也见不到的局面啊!你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反省反省。”后来,我又把这件事拿到全班做典型说法,并且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演绎发挥。此后,班上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
二、用赞扬代替批评
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班主任以完善的语言为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技能技巧,它是班主任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老师不是不可以批评学生,但千万不能把批评跟讽刺、侮辱画等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看到一名男生拿起砖头要砸同学,立即上前制止,并责令男生到他的办公室。等他来到办公室,那名男生已经到了。他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同学,你马上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来。老师接着又说:“据我了解,你要打的同学在这之前欺负了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随即掏出第三块糖奖励他。这时男生哭了:“老师,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砸他啊。”老师又拿出第4块糖说:你应经知错,再奖励你一次。我的糖送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原来竟可以用赞美来批评学生。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看来此言不虚。
三、用幽默的语言,事半功倍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化解尴尬。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在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话,常能使局促、尴尬的局面变得轻松和谐,使矛盾双方及时摆脱困境、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领会哲理、消除尴尬。
譬如有一天早晨,有同学迟到,我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我抓住教育机会,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得。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住了机会。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迟到的同学在笑声中得到教育。
四、宽容真诚,晓之以理
要相信学生并非无情物,只要对他们通了理,必能以情动之、以理服之。请看一个例子:学生迟到,低头默默地站在教室门口。老师:看看表都几点了,还来上学干嘛,还不如在家歇着呢!学生:老师,自行车半路坏了,我是跑着来上学的。老师:自行车坏了,别人的怎么不坏,单单你的坏了?我看你还是跑着回家吧!再看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处理。老师看到学生气喘吁吁地走进教室,问,看满头大汗,出了什么事?学生:自行车半路坏了没办法,我是跑着来的。老师:为了学习,为了班级荣誉,你能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希望你在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
五、要言轻意重
教育须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开始。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渴望尊重。因此,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要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到老师语言亲切、平易近人。事实证明,同样是一件事,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能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而有的班主任布置起来却令学生忍气吞声,事倍功半,这里就有个说话语气在起作用。如“某某同学留下来扫地”是祈使句,换成“谁愿意留下来扫地”便是疑问句。实践证明,带有商讨、征询成分的疑问句委婉动人,学生爱听,而祈使句的语气却叫人有唯命是从的感觉,听来生硬、强制,如“下期黑板报哪位同学愿意负责”会比用“下期黑板报由某某负责”好些,用“哪位同学愿意做卫生监督员”会比用“某某做卫生监督员”要好些,用“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提前回家,好不好”会比用“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不能回家”效果好。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带有疑问语气的“指令”蕴含着教育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教育原则。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的只是“导”的作用,是问题的创设者、引发人,而问题的参与者、实践者、受启者只能是学生。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语言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恰当的语言表述,似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信心;似清泉冲洗掉学生心中的邪念,可化干戟为玉帛,激发他们迎头赶拼的斗志。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这门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清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元美芳.关于教师语言艺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2]王玉梅.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中小学教育》,2012(10).
[3]刘英欢.班主任的语言艺术[J].《新课程》,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