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农村中学实验室管理的思考
【作者】 季守峰
【机构】 安徽省界首市舒庄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骤然升温,农村中学验室工作得到大力推进,它不仅推动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打破了农村中学没有专用实验室的历史,而且逐步规范了实验室的管理,促进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但是笔者从十多年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深深感到要使农村中学实验室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任重而道远。目前,我们农村中学实验室工作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呢?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现谈谈笔者对此的一点思考。
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少数领导对中学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普及实验教学不够热心,出现校长只要分(成绩),教师只要份(奖金),而不管学生的能(实验能力)的现象;有些领导只重视装备现代教学设施,忽视常规教学设备的添置,致使原有实验设备陈旧,仪器老化,药品失效,导致实验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少数学校名义上有学校领导分管实验教学工作,但不少是分而不管,成了应付检查的“填表领导”,实验教学开展与否,实验室管理如何,他们是很少过问的。导致实验室成了学校管理的“死角”,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实验教学质量的滑坡。
2、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还未正式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筹,现行的中考只是采用笔试,虽然试卷中的实验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但还是纸上谈兵,因此他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惯用“一支粉笔二本书一节课”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做实验工作量大、麻烦、费时,因此不愿意花时间组织学生进实验室,只热衷于加班加点在黑板上“画实验”,嘴里“讲实验”,只注重“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由于教师如此,学生就养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习惯,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常用教学设备不会用。部分学生连常用教学仪器也不认识,常规实验操作不会做。
3、在农村中学中,多数学校把老而即将退休,弱而无力工作或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进实验室。结果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少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认为自己干不了多久,因此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所谓的错误认识;那些弱而无力工作的教师即使心有余而真正是力不足矣;那些由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转岗而来的教师或由于能力太差无法展开实验室工作,或由于思想上产生了实验室工作“低人一等”的想法而不愿真心实意干;另外一些完全有能力担负起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由于感到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不重视实验教学也想转岗到教学第一线去上课。结果,使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4、由于受思想认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是原有教室改造而成的,因此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面积达不到新标准要求;有些学校即使新建了实验室,也由于缺乏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不采纳实验室建设标准,使实验室无法正常使用。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缺乏排气设备,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验收或检查,临时性地在气窗口装上了换气扇,根本达不到排除有毒气体的要求。还有些学校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原有的理、化、生实验设施落后,设备陈旧,例如物理仪器室中的电流表有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稳定性较差,给实验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5、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有了制度,实验室人员才能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从而使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效益化。而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制度不全,或由于实验室人员调动频繁,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6、各种资料的收集建档,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又能客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有效效益,还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是评价实验教学改革的素材和依据,但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学校还没有建档,有的学校虽建档,但实验资料残缺不全,结果给实验教学效果评估带来不便。
下面谈谈实验室工作改革策略
1、强化实验教学意识
实验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当前中央十分强调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因此要强化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实验教学意识,把实验教学放到常规教学中主要学科的高度去认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理、化、生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固然重要,实验教学也同样重要,二者从理论到实践,实为一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2、构建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首先要构建实验室领导管理系统。成立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的实验室领导小组,形成校、处、室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实行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三级责任制。主管校长负责实验室的建设、装备等,教务处主任负责协调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系统。
其次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要制订出实验室财务管理,器材管理,实验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仪器管理规范化,实验药品、标本管理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经常化。
最后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查评估方案。每年除进行九年级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外,还应制订科任教师实验教学考核评分细则和实验教师考核评分细则,每年对理、化、生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考核、评比。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形势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师具备“四种精神”,即“吃苦精神,负责精神,求实精神和开创精神”;“四种能力”,即“适应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知识”,即“专业知识,科技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文学知识”。
为此,首先要充实,稳定实验教师队伍,把专业对口,学历达标,素质优良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中,并“立卡建档”,保证长期不调动。
其次要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乐于奉献的实验教师进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加胜任实验室管理工作。
最后还要解除实验教师的后顾之忧。当今首要是领导要把头脑中固有的“实验员”概念去掉,建立起“实验教师”的概念。明确实验教师是教师的组成部分,属于教学人员编制,因为实验室工作要有实验教师和员工(实验室管理人员)2个层次组成。员工担负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材料、设施的保管等工作,而只有实验教师才是实验室的主体,他们安排实验课,设计实验方案,计划仪器、药品的采购,采制标本,自制教具以及指导员工工作和辅导师生实验等。因此,实验教师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教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职称评定和先进评审等工作中要把实验教师和其它科任教师一视同仁。
总之,只要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实验室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实验室一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1、长期以来,由于“应试”的需要,少数领导对中学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普及实验教学不够热心,出现校长只要分(成绩),教师只要份(奖金),而不管学生的能(实验能力)的现象;有些领导只重视装备现代教学设施,忽视常规教学设备的添置,致使原有实验设备陈旧,仪器老化,药品失效,导致实验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少数学校名义上有学校领导分管实验教学工作,但不少是分而不管,成了应付检查的“填表领导”,实验教学开展与否,实验室管理如何,他们是很少过问的。导致实验室成了学校管理的“死角”,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浪费,实验教学质量的滑坡。
2、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实验还未正式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筹,现行的中考只是采用笔试,虽然试卷中的实验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但还是纸上谈兵,因此他们只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惯用“一支粉笔二本书一节课”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认为做实验工作量大、麻烦、费时,因此不愿意花时间组织学生进实验室,只热衷于加班加点在黑板上“画实验”,嘴里“讲实验”,只注重“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由于教师如此,学生就养成了“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的习惯,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常用教学设备不会用。部分学生连常用教学仪器也不认识,常规实验操作不会做。
3、在农村中学中,多数学校把老而即将退休,弱而无力工作或把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进实验室。结果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少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认为自己干不了多久,因此产生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无所谓的错误认识;那些弱而无力工作的教师即使心有余而真正是力不足矣;那些由于不能胜任教学工作转岗而来的教师或由于能力太差无法展开实验室工作,或由于思想上产生了实验室工作“低人一等”的想法而不愿真心实意干;另外一些完全有能力担负起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由于感到上至领导,下至教师都不重视实验教学也想转岗到教学第一线去上课。结果,使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管理处于瘫痪状态。
4、由于受思想认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是原有教室改造而成的,因此缺少必要的配套设施;有些学校的实验室面积达不到新标准要求;有些学校即使新建了实验室,也由于缺乏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加上一些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不采纳实验室建设标准,使实验室无法正常使用。目前,部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缺乏排气设备,有的学校为了应付验收或检查,临时性地在气窗口装上了换气扇,根本达不到排除有毒气体的要求。还有些学校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原有的理、化、生实验设施落后,设备陈旧,例如物理仪器室中的电流表有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的,稳定性较差,给实验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5、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有了制度,实验室人员才能有章可循,并照章办事,从而使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效益化。而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制度不全,或由于实验室人员调动频繁,制度无法贯彻、落实。
6、各种资料的收集建档,既能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又能客观地反映仪器、设备的有效效益,还能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及组织管理水平。是评价实验教学改革的素材和依据,但部分农村中学实验室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学校还没有建档,有的学校虽建档,但实验资料残缺不全,结果给实验教学效果评估带来不便。
下面谈谈实验室工作改革策略
1、强化实验教学意识
实验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当前中央十分强调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因此要强化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实验教学意识,把实验教学放到常规教学中主要学科的高度去认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理、化、生书本理论知识教学固然重要,实验教学也同样重要,二者从理论到实践,实为一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2、构建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首先要构建实验室领导管理系统。成立分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组成的实验室领导小组,形成校、处、室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实行主管校长,教务处主任,实验室主任三级责任制。主管校长负责实验室的建设、装备等,教务处主任负责协调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从而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系统。
其次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具体要制订出实验室财务管理,器材管理,实验管理,教学管理等一系列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实验室仪器管理规范化,实验药品、标本管理科学化,实验教学管理经常化。
最后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查评估方案。每年除进行九年级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外,还应制订科任教师实验教学考核评分细则和实验教师考核评分细则,每年对理、化、生教师和实验教师进行考核、评比。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
形势的发展要求实验教师具备“四种精神”,即“吃苦精神,负责精神,求实精神和开创精神”;“四种能力”,即“适应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知识”,即“专业知识,科技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文学知识”。
为此,首先要充实,稳定实验教师队伍,把专业对口,学历达标,素质优良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中,并“立卡建档”,保证长期不调动。
其次要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乐于奉献的实验教师进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使他们更加胜任实验室管理工作。
最后还要解除实验教师的后顾之忧。当今首要是领导要把头脑中固有的“实验员”概念去掉,建立起“实验教师”的概念。明确实验教师是教师的组成部分,属于教学人员编制,因为实验室工作要有实验教师和员工(实验室管理人员)2个层次组成。员工担负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实验材料、设施的保管等工作,而只有实验教师才是实验室的主体,他们安排实验课,设计实验方案,计划仪器、药品的采购,采制标本,自制教具以及指导员工工作和辅导师生实验等。因此,实验教师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教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职称评定和先进评审等工作中要把实验教师和其它科任教师一视同仁。
总之,只要领导重视,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实验室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实验室一定会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