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职中药专业基于方剂学课程特质的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王 燕

【机构】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职中药专业方剂学的课堂教学应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特质,在内容的选取及教学策略的运用上,甄选有效教学方法,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
  关键词:方剂学 课程特质 教学策略 中药高职
  方剂学是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是连接中医基础与临床应用之间的一门桥梁课。该课程理论性强,又需要学生有较多的临床经验体会,课堂教学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不少教师打破了简单化的传统模式,采用了PLB[1],翻转课堂[2],病例导入[3]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改善。但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进入的行业领域不同,对基本知识和核心知识的学习,其深度和广度方面也应有差别。笔者认为,不仅要将多元化教学手段参与课堂,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抓住方剂学不同教学内容的特质,区别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教学课堂,设立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策略的运用上,甄选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放矢,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方剂学的课程特质
  特质即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得以存在的根据,特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一旦失去了特质,也就失去了自己。方剂学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本门课要掌握方剂的理、法、方、药。这些理知识是中医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于学生而言,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这些理论性强,内容抽象,需要陈述背诵的东西多。但认真分析这些理论知识还是有规律的,比如君臣佐使配伍规律,理法方药的逻辑规律,抓住这些规律再去记忆知识点就会容易。另外方剂中的病案在实际生活中也会遇到,病人的证状也可以形象的展现出来,利用这些知识特质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更深理解方剂学的精髓。
  2. 不同特质内容适宜的教学策略
  2.1基于陈述性特质内容的教学策略--讲授法
  《方剂学》课程的主要精髓为“理法方药”,应以方剂的组成、用法、功能、主治等为核心知识点,对于此部分内容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概括,重在于学生的理解。如总论中方剂学发展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和用法,各论中的经典方剂。药学生出口不论是药师,药品推介还是医药研发企业等,都是通过药与临床密切相关,都必须掌握方剂学基本知识,讲授对教师而言,不是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各论的重中之重是揭示每类方剂的共性规律,主要通过对核心方剂的精深讲授,带动同类方剂的自学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每一类方剂的基本配伍规律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应适当添加传统方剂的现代研究进展、已上市的常用中成药和OTC中成药、方剂的不良反应等实用性知识;划分出适合中药学专业的学习重点,标明中药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从而更有专业针对性。
  背诵方歌也是陈述性特质内容学习的重要方法,将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点通过反复的朗朗上口歌诀背诵进行强化学习,在记忆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
  2.2基于逻辑性特质内容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团队合作、问题学习教学法
  逻辑性特质的教学内容主要强调前因后果的关系。比如:方剂选方首先应是辩证病人,其次选择治法,最后选方,方中又会有君臣佐使药的安排。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找出用方的规律。“任务驱动”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各论中的方剂,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布置任务,通过团队合作,查阅文献,讨论等办法搜集整理相关方剂医家的思想精髓,引导学生知常达变,学会对基本方证及其兼证、变证进行辨析、立法、组方、加减运用的思路和技巧。扩充课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潜能。在学习过后,课堂汇报,台上台下同学提问交流,达到学习目标。
  2.3基于形象化特质内容的教学策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训练
  方剂学的实践运用就是能够通过判断病人的体征表现给予选方用药,药学生今后无论从事临床药师还是零售药店等工作都要学会辩证论治,因此对于病人体征形象化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训练。
  2.3.1病案教学法的实施
  病案教学法是以中医临床病案为教学材料,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对病案兴趣大,参与性强。生动实用的临床指导用药案例加深学生对临床用药的理解。教师在搜集案例时,要注意针对职业院校和中药专业学生,难度不要过大,注重案例素材的实效性和科学性。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真实性,可以是古今名医治疗经验,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临床常见病症来组织案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讨论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可先组织学生在课堂集体观看精选病案,课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查找所需相关材料, 并写出书面材料。课上先各小组讨论,再由各小组推选中心发言人,讨论及分析病案。最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补充总结。以此锻炼学生运用方剂的能力。
  2.3.2情景模拟训练的实施
  在方剂学授课中,职业学院中药专业学生通过方剂学学习侧重的不仅是培养其处方能力,更重要的是实际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具备药师等服务行业的职业素养,如:着装礼仪,待人讲话的态度、用语,进行模拟药店药师、药品推介师和住院药师的工作场景,等我们在每一章学习结束后,对本章方剂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把握本大类方的相同点,另一方面通过角色的表演,使学生掌握每一个方剂治病的主要特色。角色的设定与互换:每组4人,分别赋予4个角色。角色一导演,课下负责小组工作组织与协调。角色二扮演医生,情景模拟训练时应对患者的主诉和现病史予以症候分析、归纳病机、确立治法、给出方剂名称和药物组成;角色三扮演患者,主要任务是对主诉和现病史进行表演及描述;角色四是旁白,对医生为患者开具的方药做解释,分析该方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在每组表演完毕,其他组同学给予表演组技术上和职业素质点评,并可建立加分环节。通过训练,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力,合作力,增加了课堂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加深了学生辩证能力和,不断树立岗位意识和职业素养。提倡中医药文化中仁爱救人、淡泊名利、尊师重道、谦和谨慎等良好品质。
  2.4基于抽象化、流程化内容教学策略—制作思维导图
  对于方剂学中抽象化但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要点,如:每个方剂的组成、功能、主治、配伍关系,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差,并且会逐渐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这些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创作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发挥多元智能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利用方剂思维导图图解剖析每一首方剂配伍中君臣佐使的组方结构, 以揭示配伍原则理论在方中的具体体现, 使方剂中药物配伍复杂多变、含义深奥的内容,一目了然,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核心知识的掌握记忆。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方剂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知识内容特质的分类进行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将枯燥抽象知识的学习变为艺术性表演性的学习,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把课堂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韩芸.宫健伟.吴君.PBL 教学法在《方剂学》课程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103-104.
  [2]沈凯凯,文小平,都广礼等.“翻转课堂”模式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论坛,2015,29(3):4-7.
  [3]任小宁,郭晓.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方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5, 30(2):4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