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 陈 莉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海门外语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要结合新课改的特点,更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开展特色音乐教学,才能使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禁锢和影响,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影响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像其他任何艺术一样,音乐,特别是音乐,可以唤起人们的愿望,使更多的人体验和分享,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体现出艺术的真正涵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深化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笔者从自己教学经验中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愿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学习。
  一、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新课改。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抓住机遇,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措施,不断完善教学行为,进行全新的尝试和创新,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注重知识技能向注重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转化,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逐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同时,注重音乐学科与相关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与音乐相关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充实知识范畴,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音乐教育上多用心、多动脑、多思考,我们的音乐课堂一定会更加高效、生动、灵活、有趣。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是一种潜在的教学影响因素,也是师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音乐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之中,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同时,我们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带入五彩斑斓的音乐世界中,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如:让学生参与《茉莉花》歌曲中来,仿佛大家都沉醉于江南美景之中,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这样的情景交融、人曲合一的教学氛围,必然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总之,只有适应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的激发他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一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创造出其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让课堂成为每个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三、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师德修养。
  新课改对音乐教师的专业修养、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断地关注学术研究前沿,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拓展专业领域,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具有开放性、主动性,从而增加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同时,我们要加强师德修养、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不断完善自我,恪守师德,乐教勤业,抗拒不良诱惑,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以育人为乐,以奉献为乐,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才能完成时代赋与我们培养人才振兴华厦的伟业。总之,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一教师职业,就要爱自己的职业,关爱我们的学生,尽心尽责,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
  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从多元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教学”。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学习,树立现代音乐教育观念,发挥自身的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进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出丰富的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在实践中,笔者结合实际,整合音乐资源,对音乐教材进行适时拓展和延伸,并通过引入本土民间音乐资源对音乐教材进行优化和补充,让学生植根于本土音乐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更好的优化初中音乐教育。例如:本地方言歌曲《廉州往事》,它那轻松俏丽的旋律,不时的牵出人们积蕴于心底深处的,一种欲语还住的思乡情怀,让人陶醉。我们通过学习地方音乐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情怀有着特殊作用与积极意义。总之,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堂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提升音乐教育的水平,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辛的教育工程,需要我们勇于开拓,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超越自我、发展自我,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参考文献:
  [1]于 丽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双重反思音乐天地2010年01期
  [2]马红杰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07期
  [3]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大舞台    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