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高效模式探究

【作者】 范 琨

【机构】 辽宁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英语阅读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生培养语用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在引领、导向和辅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堂高效模式的探究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堂,高效模式
  英语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英语阅读可以获得文化,语言和其他有用的信息,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高耗低效”,阅读的目的仅仅局限于语法,词汇。这样做限制了学生语用能力的综合培养和提高。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渐摸索出适合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特点的课堂组织形式并努力构建了英语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文化渗透模式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及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一些社会学家认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而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必然要学习这门语言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英语教材编撰的许多相关内容都是围绕英语国家特殊的文化知识背景展开。比如,B5M 4 Carnival,学生对于carnival的了解只局限于疯狂的派对,对于它的起源和演变一无所知。因此,教师有责任将文化渗透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既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又能为学生认识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生活,价值观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然而,文化渗透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解介绍,笔者更倾向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后者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查阅,筛选资料的能力。
  教学案例:
  B5M 4  Carnival课前准备阶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以下导入问题查阅相关资料:
  (1) What is your general impression  of carnival?
  (2)What do people do at carnival?
  (3)When and how was the tradition of celebrating carnival revived ?
  (4)Which Chinese festival is most like carnival?(open;e.g. The Spring Festival )
  查阅资料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课堂上就避免了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生生之间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展开讨论,取长补短为高效的课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意事项:拓展要“适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准拓展点,对于学生搜集的相关材料的筛选做以指导。
  二、生本交流模式
  这一模式就是激发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基础上与文本发生互动,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证、补充和修正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构建新的知识和经验。这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笔者受到主体阅读的理论的启发,在教材基础上,在语言学习方面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在对所学材料有了进一步认识后,笔者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言上,常用用法有以下几种:
  (1)请每个学生选择几个最希望老师翻译的句子。
  (2)请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选出最美的几个句子。
  (3)推荐自己挑选背诵的段落。
  以上做法是为了降低学生的焦虑情绪,促进生本阅读更加有的放矢,因为,对于同龄人提出的问题孩子们的解答热情更高,而且通过反复的生本交流,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知识、经验,对所学材料的认识上升到审视的角度,这样大大激活了课堂;同时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当堂或是课后补救式教学找到依据。
  注意事项:以往在提问环节,会出现下面同学溜号的情况,笔者在实际操作时,会随堂发放采分卡,这样每次发言时,其他同学都是小评委,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向课堂要质量。
  三、多元评价模式
  英语阅读课堂高效模式也体现在评价的多元化多样性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及参与度。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式及阶段性发展水平有一定差异。笔者在平时教学中通常采用形成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手段,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利于学生发掘自身特点,提升潜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幸福感。
  形成性评价具体内容:
  (1)课前材料采集表现
  (2)课上生本交流关注度
  (3)生生探究参与度
  (4)自我展现
  (5)创新思维体现
  以上评价以组或班级为单位采取自评互评的方法,以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为原则。
  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提到班级讨论征集解决方案。
  终结性评价具体做法:
  (1)课堂小测试
  (2)课堂教学反思报告书(英文)
  (3)特色作业展示(英文续写故事、影评、场景剧等等)
  注意事项:课堂时间有限,但又要使终结性评价更有实效性,可以把未有机会集体展示的内容放进学生学习档案夹中存档,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有力补充。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一直在追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基层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找寻文化与素养并行的完美结合;通过高效模式激励学生自我性内省及文化积淀,最终实现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发展模式,是我不断地追求。
  参考文献:
  [1]邵水潮.《校本教研与行动改进》郑州:大象出版社,2014.4.
  [2]陈晓端.《国外教学论基本文献讲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
  [3]王玮.《创新教学操作全手册》南京:江苏出版社,2011.3.
  作者简介:范琨,1973年7月生,女,汉,辽宁沈阳人,高级教师,教育硕士(英语),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