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转型升级背景下技师学院数控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作者】 傅 强
【机构】 (浙江吉利技师学院,浙江台)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以职业教育转型升级为背景,分析了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模块化教学作为切入点,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全面提高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转型升级;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工学结合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1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生产的基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从生产零部件为主转变为大型化、复杂化和工业化的特征变化,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数控技术专业使传统的制造工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单一工艺走向智能化和集成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高速化、高精度化、多功能和智能化等。原来固有的培养技师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数控技术专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数控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表1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2突出技师数控专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与就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课程进行综合化处理。根据技师学院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重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的课程目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核心能力+教学项目”基本思路,精简设计和原理类课程,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向数控机床操作方向发展,能够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二是向数控机床维修方向发展,能够对机床出现故障后能及时排故。鉴于学院的实际情况,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数控机床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1开发面向工作岗位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技师学院是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优点:一是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二是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三是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
根据目前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将该课程的课程内容分为2大模块。一是以学习任务划分数控机床基本理论模块,数控车编程及加工模块,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模块;二是依据学生学习渐进性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学生可根据指导教师制定的学习方案,确定学习模块,实现多方向人才培养。
2.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学生内容的基础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来实施工作项目,通过综合的行动进行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完整过程。
2.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
教高l6号文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起以工学结合为特征,贯穿能力培养,体现岗位需求的教学体系。既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来,又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能力。该种培养模式采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和台州地方数控加工企业的合作优势,实施“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如图2所示)。
图2“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
2.4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侧重生产技能方面的知识,重点突出了生产过程中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必须靠真实的加工实训才能获得,建立了以“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设计”为特征的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技能导向模式见表3
3结束语
技师学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原来的技师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目前企业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通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学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和创新,只有坚持长期不懈的实践才能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3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技能导向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
[2]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年19号)
[3]苏丹.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J].广西教育,2010(6)
[4] 江献华 构建中职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J] 科教视界 2012(6)
[5] 许戈平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
[6] 熊安胜 浅谈汽车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 山西青年 2013(4)
作者简介:傅强(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省临海市吉利技师学院教务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技术等。
关键词:转型升级;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工学结合
《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挑战:要培养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1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和柔性化生产的基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从生产零部件为主转变为大型化、复杂化和工业化的特征变化,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数控技术专业使传统的制造工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单一工艺走向智能化和集成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高速化、高精度化、多功能和智能化等。原来固有的培养技师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数控技术专业,要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数控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表1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
2突出技师数控专业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注重实践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程。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与就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课程进行综合化处理。根据技师学院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重新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向的课程目标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核心能力+教学项目”基本思路,精简设计和原理类课程,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向数控机床操作方向发展,能够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二是向数控机床维修方向发展,能够对机床出现故障后能及时排故。鉴于学院的实际情况,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数控机床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1开发面向工作岗位群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技师学院是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是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优点:一是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二是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三是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
根据目前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拟将该课程的课程内容分为2大模块。一是以学习任务划分数控机床基本理论模块,数控车编程及加工模块,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编程及加工模块;二是依据学生学习渐进性划分为专业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学生可根据指导教师制定的学习方案,确定学习模块,实现多方向人才培养。
2.2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组织设计课程内容
学习领域课程,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学生内容的基础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来实施工作项目,通过综合的行动进行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完整过程。
2.3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施“双元制”
教高l6号文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建立起以工学结合为特征,贯穿能力培养,体现岗位需求的教学体系。既要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起来,又要提高学生本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能力。该种培养模式采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到企业顶岗实习交替进行。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与浙江吉利汽车制造公司和台州地方数控加工企业的合作优势,实施“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如图2所示)。
图2“双元制”教学执行计划
2.4根据职业能力分析,改革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侧重生产技能方面的知识,重点突出了生产过程中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必须靠真实的加工实训才能获得,建立了以“基础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设计”为特征的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切实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技能导向模式见表3
3结束语
技师学院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原来的技师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目前企业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通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学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应用和创新,只有坚持长期不懈的实践才能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3课程体系架构与职业技能导向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推进校企合作开创职教科学发展新局面
[2]国务院出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年19号)
[3]苏丹.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J].广西教育,2010(6)
[4] 江献华 构建中职数控专业工学结合的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J] 科教视界 2012(6)
[5] 许戈平 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3)
[6] 熊安胜 浅谈汽车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J] 山西青年 2013(4)
作者简介:傅强(197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浙江省临海市吉利技师学院教务处,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