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生活如泉,作文如水——小学生作文指导实践

【作者】 丁华龙

【机构】 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可以积累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同时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书读的应该是越多越好,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书读得多了,语感自然也就形成了,语言表达也就成了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这个时候再提笔写作还需要冥思苦想吗?
  叶圣陶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因此到生活中寻找乐趣,到大自然中诱发童心童趣,在社会生活中开启思维的闸门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教学为多元开放教学,从而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一、生活中感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幻无穷的,我们所面对的人、事、景每时每刻都在变幻着,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教会学生向生活索取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留意身边人、物的变化,留意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并把所观察到的东西诉之于笔墨,这才是解决无“米”为“炊”问题的真正出路。
  要让学生“思如潮涌”的源头就是生活实践。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活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熟悉的各项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素材,才会有东西可写,有写作的愿望。如在写小动物的作文时,我没有直接宣布作文题目就开始写作文,而是针对农村小学生家中大多饲养猪、鸡、鸭、兔子的优势,提出要求,让学生回去替爸爸妈妈喂食一次,甚至一周,看看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吃食物时动作姿态是怎样的,吃饱喝足后又是怎样的,以及怎样游戏、怎样睡觉……这样,学生因为自己喂养这些动物,并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学生的作文就写得小猪憨态百出,小兔子则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从而克服了学生“一无话可说,二无内容可写,三无精彩可言”的作文弊病。
  二、游戏中体验。
  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学家在《教育漫话》里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孩子在游戏中接受的教育是润物无声且极为高效的,因为游戏就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把引导学生作文与游戏紧紧地结合到了一起。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游戏,在情境中体会、观察游戏时人物的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有了丰富的心理体验,感受到热烈的气氛,这样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观察、体验、交流等都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此时让学生动笔,真正做到了“情动而辞发”,文章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三、绘画中引导。
  班上的孩子喜欢玩滑板车,并且在周六周日经常凑在一起比赛。有一次我发动孩子们把玩滑板车的情景画下来,我从中选出一副人物表情画的最好的画,带到教室,展示给同学们:小朋友一个个抿紧嘴巴,皱着眉头,瞪着前方双手紧紧抓住车把儿,弓着腰,弯着一条腿,,另一条腿蹬地后甩起的样子,比赛紧张热烈的情景跃然纸上。
  这幅画在班里展示出来后引起学生“哇”声一片。孩子们争先恐后表扬画的好,我追问什么地方好,学生说把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画的很生动,学生结合着自己玩滑板车时的心理、动作,眉飞色舞的描述着画面的场景,一篇作文写下来人物活灵活现。在后来的人物和事物的描写时,我会引导学生先进行这样精细的观察绘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表演中体验。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深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在“三八妇女节”写《我的妈妈》时,我让学生表演妈妈和孩子,这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模仿欲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妈妈每做一个动作,每做一件事,不管是关切的问候,还是严厉的批评,都是为孩子着想,爱孩子的表现。从而理解了妈妈,并学会了怎样与妈妈沟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章亲切感人。
  五、故事中发展。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作文必须讲究火候,及时捕捉时机,让学生开动思维机器,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练习写文具时,我请同学将自己当成橡皮、铅笔等文具,根据日常对这些文具的理解,说说自己的外形特点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告诉大家。学生举一反三写出许多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文章。在学生编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中,既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又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还可采用多种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感受,如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可控性特点将作文素材通过实物、图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再现,唤起学生记忆或再造想象,缩短时空,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融汇到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从而使学生有序地整理出既生动又充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