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提高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及策略
【作者】 尼玛琼拉
【机构】 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二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中学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品行的培养,对学生道德的成长正确进行引导。本文从教育途径单一,不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转变德育观念、拓展德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者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将教育最为根本,提升德育的地位,加大对教育实际的效果重视的程度。我们都知道,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是班级中各项事务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对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进行一定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的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观与社会观也正在建立,在这个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对于初中的学生,老师在大部分情况下采用说教的方式。口头上的说教,只能够对学生在道德认识的方面,道德意志的方面,道德情感的方面还有道德行为的方面统一化的进行教育,却不能够将课堂上产生的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于道德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陈述,然而教学的效果却无法真正体现于具体的实际行动。初中德育工作停留在说教的水平,并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
2.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学生心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处理的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主任对于德育的理念以及理论的水平。很多初中班主任都是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当做一门课来进行教学的,甚至有些班主任将自己读书期间受到的德育工作带到现代社会的德育工作中,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导致初中学生普遍抵制德育教育,教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转变班主任的德育观念。德育观念是影响德育工作的深层次原因,班主任要避免重智轻德的思想,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树立新的德育观,狠抓现代教育思想与德育理论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与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状态,形成合力。为学生家长提供学生成长的信息,通过家庭的力量促进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同时也通过学生来影响家长,不断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现德育教学更广泛的辐射。
2.扩展德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德育工作取得时效性的保证,教学内容不仅要切合德育教学的纲要也要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初中德育重点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公民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要满足时代发展的精神,同时也要尊重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如公民教育中主要围绕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展开,通过知识的宣传,事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很多青少年都是法盲,在成长的道路上由于无知而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普法的学习和宣传。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哪些是违法行为,让他们明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心理健康也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老师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德育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避免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爱听不听的情况,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要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愿,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认知。还可以进行一些案例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优秀青年的品质。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合二者之力进行德育教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将家庭的力量与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要重视隐性教育,除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外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之中、活动之中。如可以将德育课与语文课相结合,作为一门人文教学性学科,语文也承担了一部分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通过一些课文的学习来教育同学们遵守诚信之道、忠孝之道。
4.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要想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就要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经常破坏课堂纪律,抵制老师的教学,经过了解后我发现这个学生这么做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在老师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都很喜欢他,并且定期和他进行聊天,观察他每天的行为和心理动态,一段时间后,他渐渐对我放松了警惕,告诉我他学习成绩不好,班里都没有人注意他,才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于是我安排了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成为他的同桌,对他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并且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补课,告诉他,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忽略他,后来,他的成绩进步得非常快。
德育工作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老师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容上求新,在方法上求活,在情感上求真,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化人才。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者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将教育最为根本,提升德育的地位,加大对教育实际的效果重视的程度。我们都知道,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在以后人生道路上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是班级中各项事务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者,因此班主任应当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对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进行一定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的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观与社会观也正在建立,在这个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尤其重要。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途径单一,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对于初中的学生,老师在大部分情况下采用说教的方式。口头上的说教,只能够对学生在道德认识的方面,道德意志的方面,道德情感的方面还有道德行为的方面统一化的进行教育,却不能够将课堂上产生的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于道德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陈述,然而教学的效果却无法真正体现于具体的实际行动。初中德育工作停留在说教的水平,并没有意识到德育工作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
2.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对学生心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学生在实践的时候处理的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主任对于德育的理念以及理论的水平。很多初中班主任都是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来进行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当做一门课来进行教学的,甚至有些班主任将自己读书期间受到的德育工作带到现代社会的德育工作中,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容易打击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逆反情绪。班主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采用相应的教育方式,导致初中学生普遍抵制德育教育,教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提高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1.转变班主任的德育观念。德育观念是影响德育工作的深层次原因,班主任要避免重智轻德的思想,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树立新的德育观,狠抓现代教育思想与德育理论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与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了解学生的最新状态,形成合力。为学生家长提供学生成长的信息,通过家庭的力量促进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同时也通过学生来影响家长,不断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实现德育教学更广泛的辐射。
2.扩展德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德育工作取得时效性的保证,教学内容不仅要切合德育教学的纲要也要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初中德育重点在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公民教育、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要满足时代发展的精神,同时也要尊重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如公民教育中主要围绕公民意识、公民道德、文明行为等方面展开,通过知识的宣传,事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很多青少年都是法盲,在成长的道路上由于无知而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初中生的法制教育,进行普法的学习和宣传。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告诉同学们哪些是违法行为,让他们明白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要付出代价的。心理健康也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老师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3.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德育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效果,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避免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底下爱听不听的情况,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要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愿,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自我的认知。还可以进行一些案例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优秀青年的品质。其次,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合二者之力进行德育教学。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只有将家庭的力量与学校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要重视隐性教育,除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外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之中、活动之中。如可以将德育课与语文课相结合,作为一门人文教学性学科,语文也承担了一部分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通过一些课文的学习来教育同学们遵守诚信之道、忠孝之道。
4.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要想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就要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及时观察和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我的班级中有一位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经常破坏课堂纪律,抵制老师的教学,经过了解后我发现这个学生这么做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在老师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都很喜欢他,并且定期和他进行聊天,观察他每天的行为和心理动态,一段时间后,他渐渐对我放松了警惕,告诉我他学习成绩不好,班里都没有人注意他,才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于是我安排了一位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成为他的同桌,对他进行学习上的帮助,并且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补课,告诉他,老师和同学们并没有忽略他,后来,他的成绩进步得非常快。
德育工作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老师要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内容上求新,在方法上求活,在情感上求真,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