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创建高中政治课“全纳课堂”新尝试

【作者】 杨礼健

【机构】 云南省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根据“全纳教育”理念,结合高中政治课实际,创建“全纳课堂”的教学构想,按照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思路作新的尝试,不断提高政治课实效。
  关键词:“全纳教育”理念 高中政治课 新尝试
  现在学校的教学模式是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同一教学内容却要面对知识、情感、能力差异很大的数十名学生。因此,我一直认为要想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难以实现。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直试图利用课余时间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别辅导,结果不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正在困惑之时,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书籍接触了“全纳教育”理念,使我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营造“各尽所能、共同发展”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性,并提出创建“全纳课堂”的教学构想。
  一、“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继“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两大教育思潮之后提出的全纳教教育更为困难,而意义却十分重大。它从一开始就超越了特殊教育,拓展到了整个教育领域。全纳教育的发展已对全球的普通教育带来了挑战。    
  目前,“全纳教育”,在国际上已广泛接受。世界许多国家正在按照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开展普通教育改革的实验。在中国,全纳教育的思想己被接受并正在实施,并且超越了传统的特殊教育,拓展到了整个教育领域,全纳教育与我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致性。我国实施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教育思想、教育功能、教育政策、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方面与国际教育思潮的发展是相吻合的。
  在我国贯彻全纳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课程教学是以师讲生听为主要状态的课堂,在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经常是照顾中间,丢了两头,尖子不尖,尾巴依旧。特别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中考开卷,高中学习面临知识难度上的跨越,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全纳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性革命,它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兴趣和能力需要。课程应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学生适应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它告诉我们不应对“优秀生”置之不理,更不应再带有色眼镜去看待“边缘生”。全纳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个体差异,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针对上述认识,在同一课堂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实现“全纳教育,使其各尽所能,共同发展”,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创建高中政治课“全纳课堂”的新尝试
  根据对“全纳教育”的思考和近些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做了一些尝试并做了“全纳课堂”的教学构想: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同一问题中含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地多渠道地反馈、补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发展、分别达标。从创新角度探究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力求使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实现共同发展。下面具体谈谈“全纳课堂”的构建和实现。
  (一)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分层定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以发展的角度,施教目标只有在接近或略高于被施教者的实际水平时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在充分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对政治知识掌握的内在层次的基础上,把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分别细化为三个层次:
  1、基本目标:把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保证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2、较高目标:这是以教材、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学生能力可以接受的基础上,选择有一定迁移与变通的知识、技能、方法的目标,这是教学中的可及目标。
  3、拔高目标:把教材中智力要求高、活化率强且与时政热点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拟成问题,激发少数超常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教学的发展目标。
  以上教学目标在制定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边缘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情况冲击较高目标,中等生和优秀生除了完成较高目标,可以冲刺拔高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功的愉悦,并将其转化为向更高目标冲击的能力,进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防止个别优秀生好高骛远,只注重拔高而忽略基础的现象,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所有学生只有在完成基本目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层次的目标。
  例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教学中,可以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方式、优点及缺陷作为基本目标;把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作为较高目标;把市场调节与收入分配、财政税收、经济全球化之间的深层理解作为拔高目标。
  (二)教学流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一教法选择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这其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为以问题驱动教学目标的分层实现的方法,因此,问题的设置、问题的剖析、问题内涵的设定都将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应选择最佳问题来驱动学生的思维,以问题作为教学流程控制点,使其驱动不同层次学生去深入探究。在全纳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课型,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在同一时间内有针对性地采用同一问题、同一问卷、同一练习,提出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要求或增减深广度有差异内容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应设有“学习思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两部分,每部分又设有若干个小问题,层层深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或者请教师讲解,这样,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逐步提高。
  (三)测试一反馈一补偿一达标
  任何一个教学构想如果没有适合的评价体系,再好的构想也很难实现。而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统一性,缺乏灵活性。全纳课堂要求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层,所以必须进行多渠道的检测、反馈、评价,这样可以为教师的准确分层提供有利的支持,因此,测试一反馈一补偿一达标是切实保障教学构想实现的重要环节,使分层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可以提供几套测试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过程和包含的原理,只要学生掌握了应该掌握并能掌握的知识,实质上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检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是教学中必备的三个主要环节,“全纳课堂”的教学构想,在实施过程中也主要是在这三个环节上有一定的新尝试。通过长期的实践,传统意义上的“差生”逐渐减少,学生整体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而且班级中已形成以政治学习为乐趣的生动的教学氛围,可以说,这是创建全纳课堂新尝试的最大收获了。
  作者简介:杨礼健,女,1981年出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学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