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语文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作者】 高建德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曲告纳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言是在入口处的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归宿点,发展点.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语言和文化渠道文字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与语言的表面含义,然后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最终将思考这样的想法和感受,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语言,但无这种语言来表达的原因,以便掌握渗透的思想和感情,人格特质,生动的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能力 培养
  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需求更高,这是由新时代的学生思维能力的需求而定的,以前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的教学观念相比是拐杖的扶助与主旨的精维作用,一堂课下来我觉得第二点教学目标比较能切实的完成,学生能很快的理解。分析课文中的句子也很到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增强,也较为丰富。
  在以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台上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为什么学生对课堂反应如此冷淡?其实想想很容易理解,如果一个人食欲不振,没有吃东西的胃口,或者是食物不合胃口,却硬往肚子里塞食物,那只会引起恶心甚至呕吐;而在倍感饥饿,有强烈的吃东西的欲望时,胃自然很快便将食物消化,并转变为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教学活动也是如此,这种把学生当成往里装知识的容器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填鸭子般的教学模式,自然是失败的,是学生不能接受的。所以,难怪学生会听得昏昏欲睡,因为他们“消化不良”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练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俗话说,想得清的人才会说得清,说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针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尝试参与式教学
  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喜欢用大量的繁琐的分析和详尽周到的讲解去代替学生自己的实践,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前面所讲的“天花乱坠”的课堂,这就违反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当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所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应尝试改变自己。我们教师不能独占课堂,学生之所以对课堂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要清楚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上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嘴巴,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演员,把学生当观众,像那样的话,课堂不是变成了“森森堂”了吗?学生都听成了木头了,那不是扼杀了孩子天真、活泼的天性吗?所以,要把课堂变成真正的“学堂”,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说书”,要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多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意义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但是,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中“活”起来呢?这可是个大难题,要让学生从“观众”摇身一变成为“演员”,从一个“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还真让他们一下子拐不过弯来,在参加活动时,他们也许会显得腼腆,难为情,怕演不好这个角色。所以,不管学生说得怎样,做得如何,教师都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树立信心,切忌打击、嘲讽。比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情感,让一位学生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结果这位学生普通话较差,但读得很认真,这时,教师该如何评价呢?如果教师说:“读得真糟糕!你还是个中国人吗?”那会任何?如果老师说:“读得不是很好,但很努力,比以前有所进步,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读得更好。”那又会怎样?这两种迥然不同的评价,也许会对这位学生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前者会让他自感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打击,也许从此一蹶不振,课堂上根本就不会活跃起来;后者会让他备受鼓舞,也许会更加努力,以图在今后的活动中表现得更好。
  三、当好学生的导演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师这个“导演”导得好不好,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科课文的趣味性、故事性、感染力强等优势,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电教手段激发情趣,创造情境,再配以自己的感情发挥,以感情熏陶学生。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中的内容与学生的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是,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四、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五、重视口语交际课
  利用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谈中,教师和孩子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小学生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他们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在组织孩子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应注意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学生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所以,课堂中,学生活动得好不好,主要看教师,教师感情投入了,学生的感情也会投入,束缚也就消失了。试想,如果教师总绷着脸,学生能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地学习吗?所以,当务之急,是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只有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茁壮成长为祖国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