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高中地理课堂的思考
【作者】 彭庆坤
【机构】 云南会泽县茚旺级高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合作的课堂、一个探究的课堂。研究和把握这些基本的评价标准,有助于我们主动实践地理新课程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地理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全面实现新课程所确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
1、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地理。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地理课上得让学生“满脸通红、两眼发光、发言积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
2、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地理。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充满激励、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不错,能把你的想法说得更清楚、更完整一些吗?” 3、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地理。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学生呢?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包容学生的过失,包容学生的错误、包容学生的弱点,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因为说学生不行,实质就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进步成功的快乐。
二.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
1、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是对话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既是指学生自学教材后产生感悟,提炼观点,到教材中寻找依据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因为在学生与教学内容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是在已有的知识平台上以自己的眼光看教学内容,用文本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理解观点。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通过与教材对话,可以正确解答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2、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例如,在“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各组推选组长一人。各组成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组展开一次模拟对话活动,使他们在对话中不断发展。
3、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作为地理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地理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是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发现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三.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课堂
1、做好合作准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研究的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做好合作的准备,要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时,可以采用模拟旅游、角色体验方式,让学生分组任选以下角色: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环境保护主义者,采用去鲁尔区考察的方式。任务分配如下:政府官员—考察鲁尔区繁荣的原因、经济学家—考察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找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家—借鉴鲁尔区整治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献策)、环境保护主义者—鲁尔区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形成合作机制,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发挥。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保证组内成员平等参与、共同承担责任,让各种不同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尽情发挥。
4、教师参与合作,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让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巡视,做象征性的表演,而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认真地看,仔细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控与评价。
总之,我们的地理课堂只要体现出“快乐、对话、开放、合作、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爱学地理的人,会学地理的人,有地理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
一.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课堂
1、充满情趣,使学生热情高涨地学习地理。兴趣是入门的先导,热情是不竭的动力。要把一节地理课上得让学生“满脸通红、两眼发光、发言积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就必须把激发兴趣、调动热情放在首位。
2、充满激励,使学生信心十足地学习地理。激励性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能鼓舞人心、增强自信。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充满激励、让学生具有学习的信心感和安全感呢?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民主平等原则,多与学生商量沟通;尊重学生人格原则,不伤害学生自尊。其次是提倡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课堂用语:如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起来的”;促其成功:“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真不错,能把你的想法说得更清楚、更完整一些吗?” 3、充满赏识,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地理。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赏识能使人灵感涌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赏识学生呢?赏识学生,就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赏识学生,就要包容学生,包容学生的过失,包容学生的错误、包容学生的弱点,在包容中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永远也不要对学生说“你不行。”因为说学生不行,实质就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应该检讨的是学校和教师。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能读出每一位学生的优点,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分享每一位学生进步成功的快乐。
二.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课堂
1、生本对话,充分感悟,使学生在感悟中不断提高。生本对话是对话的一种主要形式。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过程,既是指学生自学教材后产生感悟,提炼观点,到教材中寻找依据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因为在学生与教学内容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是在已有的知识平台上以自己的眼光看教学内容,用文本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理解观点。老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自己的学生通过与教材对话,可以正确解答教材中的疑难问题。
2、生生对话,互动交往,使他们在交往中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生生对话是教学系统中极具潜力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为,生生对话赋予了教学浓厚的情意色彩,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生生对话给每个人提供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意见的机会,能使同窗真正成为学友。生生对话主要有讨论式、问答式、辩论式三种形式。例如,在“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分别扮演南水北调“调出区”居民与“调入区”居民,。各组推选组长一人。各组成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展开讨论,然后“调出区”与“调入区”两组展开一次模拟对话活动,使他们在对话中不断发展。
3、师生对话,沟通引领,使学生在引领下不断进步。作为地理教学状态的师生对话,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地理课堂上的师生问答,而是蕴涵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它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是师生心灵的相互沟通,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是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发现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三.地理新课堂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课堂
1、做好合作准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研究的内容。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做好合作的准备,要使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的目的,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时,可以采用模拟旅游、角色体验方式,让学生分组任选以下角色: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环境保护主义者,采用去鲁尔区考察的方式。任务分配如下:政府官员—考察鲁尔区繁荣的原因、经济学家—考察鲁尔区衰落的原因(找出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家—借鉴鲁尔区整治措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献计献策)、环境保护主义者—鲁尔区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状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形成合作机制,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发挥。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内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保证组内成员平等参与、共同承担责任,让各种不同学生的智慧都能得到尽情发挥。
4、教师参与合作,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应避免放任、随意和低效,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交流,让讨论学习时间适度,学习内容有价值,交流方式、学习结果有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巡视,做象征性的表演,而要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认真地看,仔细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控与评价。
总之,我们的地理课堂只要体现出“快乐、对话、开放、合作、探究”等特征,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爱学地理的人,会学地理的人,有地理运用能力的人,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