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作者】 王建朝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师资到位,学校才能正常运转,教育质量才能得以保证,教育公平才能初步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才能得到落实,社会和谐才能进一步构建,国家已把建设髙质量的教师队伍明确为中国教育政策的重点。
  一、强化教师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学教法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开展少数民族教育,是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许多边远农牧区少数民族由于语言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影响,双语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学生没有语言环境,学习积极性不髙,双语教师师资紧缺,教学能力水平不髙,这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 强化教师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因为只有提高质量,才能进一步加快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步伐。当然,这里指的教育教学质量,不单纯指应试教育下所呈现的分数,而是在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优化教师教学方法。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许多教师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无法深入领悟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传授知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导致教学质量一直偏低,面对新课程改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也不甘落后,一直在努力实践、摸索、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但由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欠缺专家引领,可借鉴的经验和范例也很少,整体效果并不明显。
  二、关爱教师,激发教师积极性,
  1、关心、满足教师的正当需要,不断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所谓激励教师,说白了就是尊重教师。现代人都渴望获得尊重,作为一名教师更希望能有人欣赏,而尊重教师是最大的欣赏。教师受到尊重,得到了关怀。得到了重视,做起事来不只是有真心,也会想方设法去做好。作为学校领导者,要经常深入到教师中间,去了解和研究教师在各方面的需要,并有针对性地去创造条件尽量去满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件积极性。
  2、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教学水平、有工作能力的教师充分调动起来,用其所长,将他们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以实现岗位所需和教师所长的最佳结合。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他们除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而且课下也无时不在绞尽脑汁地想着自己的教学,心里装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思想行为的转变、知识的增长、技能的提高,无不凝聚着广大教师的心血,而这一切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觉察和理解。因此,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捕捉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教学经验,对有独到见解的优秀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及时推荐到县、市、省,让他们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这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自然就会调动起来。  
  3、创设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应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势,尽量让每个教师处在团结、宽松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还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健康的群众舆论,利用暗示、赞许和批评等手段,给教师一种精神奋发、积极进取和不断完善心理品质的紧迫感,产生欢欣鼓舞和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使广大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创造最佳的工作业绩,以最小的心理消耗求得心理潜能的最大发挥。打造令人愉悦的工作时空,点燃全体教师的创造热情。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者还应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绿化、美化校园,让老师们有一个较为舒心的工作环境。 
  三、全面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教师仅凭一腔热血,饱满的工作热情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教师应实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教育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1、加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以传统的观念组织实施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它有悖于课程改革的精神,也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因此教师的传统观念急待转变。我们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对比,让教师领会新课程观念的精神实质,并在它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专家点评,听观摩课等形式强化学习,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
  2、以研为导,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观念,导致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僵化。某些传统的方法也不适应课改的需求。学校要加大教研工作力度,及时组织安排教师外出培训、观摩研讨,使教师获取大量的现代信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与同行们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全新的理念为指导,采用适合本地、本班学生特点的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以学为主,促进教师提高知识层次
  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学校管理者要紧抓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等时机,鼓励引导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加其他不同类型的学习,如函授、自考等,以提高教师知识层次,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并提供物质保障。
  四、关注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这一观点几乎得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可,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力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人才。因此,凡是将教育提升到兴邦治国这根本高度的国家,都非常注重加大教育投入,给教师以高报酬、高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总之,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也就成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提高教育的关键。要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