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提高政治课教学有效性
【作者】 朱福群
【机构】 泸州市龙马潭高坝泸化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高中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教学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觉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顾观点、原理的教学,而忽视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只顾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而忽视了传统的继承;只重视“教”的理念和方法的转变,而忽视了“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更新;只强调教学的个性特色,而忽视一般教学规律的遵循……所以这些不良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倾向,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感悟到,要克服上述不良倾向,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确确实实把握以下几个基本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阐述其课程性质时指出:“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使他们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具有独特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较的最大特点。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或高效教学,必须抓住这个特点,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这些精辟论述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要创新、发展与超越。如:教学理念创新方面,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生本”理念、民主教育理念、回归生活理念、教育生态理念、教与学并重理念等;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学评价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多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等;在课堂教学方面,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更加重视生成性教学;在教师成长方面,重视教学反思等。所有这些,都是教学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和有效“学”的有机统一
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加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教学并重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凸显在师与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有效教学必须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
实施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学生必须进行一场学习的革命,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方式。改变以往“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和做法,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积极尝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遵循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由此可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精通教育原理,自觉探索和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感染内化、知行合一等。只有当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得得心应手,提高教学的效益。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又兼有知识性的学科,灵魂教育是它最大的特色。因此,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性,便于将知识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行动、实践,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教育实践证明:遵循教育规律,心想事成;违背教育规律,徒劳无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除了要有个性特色外,同时还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做到把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起来。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阐述其课程性质时指出:“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使他们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具有独特的课程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较的最大特点。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或高效教学,必须抓住这个特点,体现新课标的性质和目标,实现知识、能力、觉悟有机统一,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与方法,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这一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书本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转化为自觉行动,达到知识、能力、觉悟和行为的统一。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这些精辟论述为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要创新、发展与超越。如:教学理念创新方面,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生本”理念、民主教育理念、回归生活理念、教育生态理念、教与学并重理念等;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学评价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多给予肯定性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开放的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等;在课堂教学方面,把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更加重视生成性教学;在教师成长方面,重视教学反思等。所有这些,都是教学创新,对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有效“教”和有效“学”的有机统一
现代化的课堂,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加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是自主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必须树立教学并重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凸显在师与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有效教学必须把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有机统一和结合起来。
实施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学生必须进行一场学习的革命,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行为方式。改变以往“等、靠、要”的陈旧观念和做法,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积极尝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
五、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必须坚持遵循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愉快。由此可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精通教育原理,自觉探索和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感染内化、知行合一等。只有当教育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知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教得得心应手,提高教学的效益。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德育为主又兼有知识性的学科,灵魂教育是它最大的特色。因此,一堂有效的思想政治课必须体现目的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知识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性,便于将知识内化为思想、观念,外化为行动、实践,而不能天马行空,随意发挥。
教育实践证明:遵循教育规律,心想事成;违背教育规律,徒劳无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除了要有个性特色外,同时还必须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做到把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形成教学个性特色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