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交互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石少玲
【机构】 山东省蒙阴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交互教学法(Inter-active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多元理论的联合体。至今没有一种公认的确切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界定,但一般被理解为一系列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互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特有的“交际互动”,“合作学习”的思想理念,建构着学生学习技能的完善与提高,愈来愈为我国外语教学界所关注。
关键词:交互教学法 英语教学 应用
交互教学法是一种多元理论的联合体。至今没有一种公认的确切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界定,但一般被理解为一系列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互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特有的“交际互动”,“合作学习”的思想理念,建构着学生学习技能的完善与提高,愈来愈为我国外语教学界所关注。
交互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所以它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环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渗入了交互能力培养内涵,即使学生在某种“交流”、“交往”、“互动”、“合作”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的交互能力,包括自然灵活地传递语言的能力;能识别语言的形式和这些形式所能表达的交互功能;具备在各种具体场合有效地进行交互的技巧和策略;能意识到语言的社会交往涵义等。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贯彻交互法教学思想理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
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宏扬祖国文化;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由此,交互教学法要求教师担当中介的角色,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交往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做人的能力等,并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轻松、愉快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透过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要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达到交互性教学的目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任何交互都具有双向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交互活动需要课堂充满愉悦健康的心理氛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不敢开口发表意见,出现语言单向流动的局面。
(二)安排合理的课堂座位。对座位的精心策划安排,改变一成不变的摆放形式,既体现了和谐、活泼的教学气氛,又为增加课堂的多种交互模式创造了条件。而不同座位摆放形式,利于学生面对面或多方位地进行交流,使语言交流亲切自然;同时又给学生开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利于学生交流和表演;而且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双向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趋势,活化了课堂交际互动形式,使语言学习更加自如、真实、有效。
三、创设真实的交互情境
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第二语言获得的顺序与第一语言习得的顺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应是一种自然的活动。但实际上,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任务型的、非自然状态下,身背重负艰难地学习。于是创设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真实交互情境,成为交互教学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协同运作以达到目的。
(一)提供直观情景,刺激学生感官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人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其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化、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任何运用语言的交互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的言语交互活动难以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存在。
(二)活动形式多变,激发学生交互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教师在设计交互性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性格特征,交互性活动可通过猜谜、游戏、唱歌、绘画、朗诵、绕口令、角色表演、手工制作、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来达到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听、说、做、唱、玩等交互方式的设计要遵循信息互补的原则,即教师在注重其趣味性的同时,还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
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资源,强烈的创新思维是释放创新能量,获得创造成就的巨大支撑力。在交互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余地及想象空间,提高其探索性的心智活动。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text book),给学生提供表现空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well-planned procedure,受text book的制约很大。而text book使用透明法,其具体内容与步骤已被安排。
(二)注重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创新途径。
在交互教学环境中,要将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就需积极发掘教材蕴涵的丰富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交互教学法无论从教学理念上、功能意义上、操作实施上,都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而且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意义的交互性活动学习语言,并让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互的能力。
关键词:交互教学法 英语教学 应用
交互教学法是一种多元理论的联合体。至今没有一种公认的确切定义能对其内涵做出界定,但一般被理解为一系列既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又培养其交互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以其特有的“交际互动”,“合作学习”的思想理念,建构着学生学习技能的完善与提高,愈来愈为我国外语教学界所关注。
交互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learning language),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所以它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及环节,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渗入了交互能力培养内涵,即使学生在某种“交流”、“交往”、“互动”、“合作”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的交互能力,包括自然灵活地传递语言的能力;能识别语言的形式和这些形式所能表达的交互功能;具备在各种具体场合有效地进行交互的技巧和策略;能意识到语言的社会交往涵义等。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怎样贯彻交互法教学思想理念呢?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
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为学生提供内容健康,情趣高尚的语言材料和设计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宏扬祖国文化;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由此,交互教学法要求教师担当中介的角色,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语言的能力,学会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交往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学会做人的能力等,并不断强化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创造轻松、愉快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教师应透过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学过程,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要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达到交互性教学的目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任何交互都具有双向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英语交互活动需要课堂充满愉悦健康的心理氛围。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不敢开口发表意见,出现语言单向流动的局面。
(二)安排合理的课堂座位。对座位的精心策划安排,改变一成不变的摆放形式,既体现了和谐、活泼的教学气氛,又为增加课堂的多种交互模式创造了条件。而不同座位摆放形式,利于学生面对面或多方位地进行交流,使语言交流亲切自然;同时又给学生开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利于学生交流和表演;而且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双向交流转化为多向交流趋势,活化了课堂交际互动形式,使语言学习更加自如、真实、有效。
三、创设真实的交互情境
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第二语言获得的顺序与第一语言习得的顺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应是一种自然的活动。但实际上,学生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任务型的、非自然状态下,身背重负艰难地学习。于是创设利于学生语言学习的真实交互情境,成为交互教学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协同运作以达到目的。
(一)提供直观情景,刺激学生感官活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人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其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化、储存和应用的过程。”任何运用语言的交互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的言语交互活动难以实现,或根本不可能存在。
(二)活动形式多变,激发学生交互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在一个点上,所以教师在设计交互性活动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性格特征,交互性活动可通过猜谜、游戏、唱歌、绘画、朗诵、绕口令、角色表演、手工制作、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来达到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听、说、做、唱、玩等交互方式的设计要遵循信息互补的原则,即教师在注重其趣味性的同时,还应把重点放在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上。
四、充分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思维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特殊资源,强烈的创新思维是释放创新能量,获得创造成就的巨大支撑力。在交互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能开拓学生思维的问题,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余地及想象空间,提高其探索性的心智活动。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text book),给学生提供表现空间。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well-planned procedure,受text book的制约很大。而text book使用透明法,其具体内容与步骤已被安排。
(二)注重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创新途径。
在交互教学环境中,要将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就需积极发掘教材蕴涵的丰富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交互教学法无论从教学理念上、功能意义上、操作实施上,都符合素质教育基本要求。而且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有意义的交互性活动学习语言,并让学生获得运用语言的成功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潜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