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析三纲五常的现实意义——由传统道德的缺失引发的思考
【作者】 李 娟
【机构】 甘肃省华亭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缺失现象严重, 甚至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扭曲,而中国自古就称礼仪之邦,现在却忽略了太多传统的伦理道德。本文就儒家传统道德“三纲五常”思想,进行论述并挖掘其现实意义,借以呼唤人们对道德的觉醒。
关键词:道德缺失 三纲五常 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例如众所周知的地沟油,毒奶粉事件,让我们感觉到了企业诚信的丧失;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老人跌倒后扶不扶,让我们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2011年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更是让我们很惭愧的意识到社会公德心的缺失,如此的事件屡见不鲜,传统道德的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使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 挖掘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要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内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以简单的评析.
一﹑“三纲五常”的历史渊源。
“三纲五常”这一思想最早源于孔子,而提出“三纲”这个概念的,据现有文献记载,为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基义》中云: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提出“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对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并将这三对关系与天地、阴阳、四时作了生硬的比附, 为三纲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后来东汉班固等人著的《白虎通义》,对三纲五常的思想内容作了一次总结性的论述: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 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又曰: “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 师长有尊, 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 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
……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自此“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样的道德准则便成为我国伦理道德的核心, 也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起到了维护社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但在现在很多人的却认为“三纲五常”更多的是对人们的束缚,尤其认为“三纲”思想就是一种强权意识,专制意识,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中国儒学家提出这一思想的真真意图时,不难发现“三纲五常”更多的是对人们道德的一种合理的约束。
二﹑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三纲”的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曰:“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及“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又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他指出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所以“三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在这里我们看到“三纲”中更多的是绝对服从意识和强权意思,但我觉得这里的“纲”字应另有它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纲”的第一条解释︰“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那么就不难理解“三纲”中的君、父、夫是处于最主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 既然处于主导地位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君、父、夫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所以“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因此“三纲”不仅仅是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作好表率和模范作用。所以这三对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君主作好表率,为臣子的才会心服口服的跟随君主,如果君主肆意妄为,欺压百姓,荒淫无道,哪一个臣子会服从你的统治?就像古代帝王实施暴政统治的结局最终都是输了天下。同样的如果父亲不能作好表率,善恶不分,不能一视同仁,自己的儿子难道会听从他的管教?就像湖南卫视“变形记”里,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叛逆﹖还不是自己的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没有给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到应有责任的结果。如果丈夫不能作好表率,胡作非为,哪一个妻子又会忍受他的欺压呢?
所以在现在社会我们再来谈论“三纲”,应该提倡其中君、父、夫的责任以及表率和模范作用。就像在现代社会中的上下级的关系,只有上级以身作则,作好模范和带头作用,上级才有资格领导下级,同时下级才会服从于上级的管理;在家庭关系中只有父母作好模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只有丈夫善待妻子,作好模范作用,妻子才会贤惠待你。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纲”简明扼要地针对了三种关系: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也是现代社会上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君臣关系涉及国家的稳定,父子关系涉及家族的传承,夫妻关系涉及家庭的和谐。只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即上级宽厚仁慈下级积极做事;父母以身作则子女孝顺听话;丈夫诚实善良妻子贤惠大方;我们的社会就会如《礼记﹒乐记》中所言:“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三﹑我们再来探讨“五常”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里的“五常”中的“常”是不变的意思,所以五常就是五条不变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里的这“五常”是为稳固“三纲”这个基本的社会结构服务的。但是我们从今天社会来看,“五常”还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几乎是我们华夏民族两千年的文化和思想核心,它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非常积极作用。
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即,仁者爱人,也指“人道”的意思。而儒家认为仁爱是有等差,先是爱父母,“亲亲为大”;次是爱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爱朋友;又其次是“泛爱众”,爱所有的生命。但我们一般不能做到博爱,那就先从爱父母亲人出发,再去爱身边的人。而当今社会对于仁爱之心相当欠缺,例如江苏省灌云县同兴镇年近百岁的江姓老人,生有五子三女,因儿女不孝,两年多来只能生活在猪圈里,整天与一头母猪为伴,吃喝拉撒全在猪圈解决。而负责赡养她的儿子共有六个房间。连自己的亲身父母自己都不懂得去赡养的人,这是何等的悲哀?所以现代社会人们的仁爱之心太淡薄,即使我们做不到“泛爱众”,但也可以先从自己的父母爱起,从身边的亲人朋友爱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为这个社会树立榜样。
2、“义”:是指个人应承担的合理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子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就是说,义是处事合宜、恰当、正确,尊重贤者是重要的内容。用最通俗的话说,“义”就是指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做应该做的。当然,后世对于义的理解还加入了忠义,义气的意思,关键时候要帮别人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精神的最佳注解。但是现在社会的青少年不崇尚道德,不崇拜科学家﹑文学家,而对所谓的明星情有独钟;老人跌倒在地不敢扶;公交车上不让座等等,我们的“义”在何处?
3、“礼”,指道德约束,也即:顺序、标准、合适、法则、规矩的意思。子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儒家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管理,最提倡的就是礼,礼就是把社会上的各个事物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管理起来。简单来说礼就是尊敬他人,尊敬师长。礼即包含了法律法规,又有很多法律法规以外的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约束的内容。
4、“智”是指知识、智慧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个人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必须要认真学习吸取各种知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信”是指信任、信誉、诚信。意思是说要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构筑和谐社会,作为个人必须要讲“信”,因为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底线。但是当我们想起地沟油,想起瘦肉精,想起毒奶粉,企业的诚信在哪里?当我们看见一个个的贪官被查,政府的诚信又在哪里?现代社会诚心的缺失,让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安全感,该吃的不敢吃,该做的不敢做。
总之,这里的“五常”主要在强调个人的修养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三纲”,即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秩序,构筑和谐社会。我们作为社会人,有责任,有义务按照“仁、义、礼、智、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综上所述,“三纲五常”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中国现代社会已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所必需的内容。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三纲五常”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就会发现它并不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危害,更不会束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只要把上述“三纲五常”的内容处理好、发挥好,利用其中的精华来重塑现代人的道德理念,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有更稳定的社会伦理秩序,更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玉德《“三纲五常”可以推陈出新》﹒争鸣与探索﹒1996.6
【2】刘学智《“三纲五常”历史作用及其地位重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3】白效永《“三纲”说与先秦秦汉之际的伦理道德转化新探》﹒浙江社会科学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挖掘研究
关键词:道德缺失 三纲五常 现实意义
近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缺失现象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例如众所周知的地沟油,毒奶粉事件,让我们感觉到了企业诚信的丧失; 公交车上让不让座,老人跌倒后扶不扶,让我们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2011年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 更是让我们很惭愧的意识到社会公德心的缺失,如此的事件屡见不鲜,传统道德的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使很多人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所以, 挖掘传统道德的现实意义,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重要伦理道德“三纲五常”的内容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以简单的评析.
一﹑“三纲五常”的历史渊源。
“三纲五常”这一思想最早源于孔子,而提出“三纲”这个概念的,据现有文献记载,为董仲舒。他在《春秋繁露﹒基义》中云:
“是故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秋为死而棺之,冬为痛而丧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董仲舒提出“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对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并将这三对关系与天地、阴阳、四时作了生硬的比附, 为三纲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后来东汉班固等人著的《白虎通义》,对三纲五常的思想内容作了一次总结性的论述:
“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 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又曰: “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 师长有尊, 朋友有旧。”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 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
……
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爱人也;义者,宜也,断决得中也;礼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者也;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自此“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样的道德准则便成为我国伦理道德的核心, 也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起到了维护社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但在现在很多人的却认为“三纲五常”更多的是对人们的束缚,尤其认为“三纲”思想就是一种强权意识,专制意识,甚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中国儒学家提出这一思想的真真意图时,不难发现“三纲五常”更多的是对人们道德的一种合理的约束。
二﹑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三纲”的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基义》中曰:“凡物必有合…阴者阳之合,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君之合。”及“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又说“丈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他指出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所以“三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在这里我们看到“三纲”中更多的是绝对服从意识和强权意思,但我觉得这里的“纲”字应另有它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纲”的第一条解释︰“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那么就不难理解“三纲”中的君、父、夫是处于最主要的地位,起主导作用, 既然处于主导地位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君、父、夫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所以“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因此“三纲”不仅仅是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作好表率和模范作用。所以这三对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君主作好表率,为臣子的才会心服口服的跟随君主,如果君主肆意妄为,欺压百姓,荒淫无道,哪一个臣子会服从你的统治?就像古代帝王实施暴政统治的结局最终都是输了天下。同样的如果父亲不能作好表率,善恶不分,不能一视同仁,自己的儿子难道会听从他的管教?就像湖南卫视“变形记”里,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为什么如此叛逆﹖还不是自己的父母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没有给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尽到应有责任的结果。如果丈夫不能作好表率,胡作非为,哪一个妻子又会忍受他的欺压呢?
所以在现在社会我们再来谈论“三纲”,应该提倡其中君、父、夫的责任以及表率和模范作用。就像在现代社会中的上下级的关系,只有上级以身作则,作好模范和带头作用,上级才有资格领导下级,同时下级才会服从于上级的管理;在家庭关系中只有父母作好模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子女,只有丈夫善待妻子,作好模范作用,妻子才会贤惠待你。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三纲”简明扼要地针对了三种关系:君臣、父子、夫妻。这三种关系也是现代社会上最重要的三种关系,君臣关系涉及国家的稳定,父子关系涉及家族的传承,夫妻关系涉及家庭的和谐。只有处理好这三种关系:即上级宽厚仁慈下级积极做事;父母以身作则子女孝顺听话;丈夫诚实善良妻子贤惠大方;我们的社会就会如《礼记﹒乐记》中所言:“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
三﹑我们再来探讨“五常”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里的“五常”中的“常”是不变的意思,所以五常就是五条不变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里的这“五常”是为稳固“三纲”这个基本的社会结构服务的。但是我们从今天社会来看,“五常”还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几乎是我们华夏民族两千年的文化和思想核心,它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非常积极作用。
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即,仁者爱人,也指“人道”的意思。而儒家认为仁爱是有等差,先是爱父母,“亲亲为大”;次是爱兄弟,“友于兄弟”;其次是爱朋友;又其次是“泛爱众”,爱所有的生命。但我们一般不能做到博爱,那就先从爱父母亲人出发,再去爱身边的人。而当今社会对于仁爱之心相当欠缺,例如江苏省灌云县同兴镇年近百岁的江姓老人,生有五子三女,因儿女不孝,两年多来只能生活在猪圈里,整天与一头母猪为伴,吃喝拉撒全在猪圈解决。而负责赡养她的儿子共有六个房间。连自己的亲身父母自己都不懂得去赡养的人,这是何等的悲哀?所以现代社会人们的仁爱之心太淡薄,即使我们做不到“泛爱众”,但也可以先从自己的父母爱起,从身边的亲人朋友爱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为这个社会树立榜样。
2、“义”:是指个人应承担的合理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子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就是说,义是处事合宜、恰当、正确,尊重贤者是重要的内容。用最通俗的话说,“义”就是指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做应该做的。当然,后世对于义的理解还加入了忠义,义气的意思,关键时候要帮别人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精神的最佳注解。但是现在社会的青少年不崇尚道德,不崇拜科学家﹑文学家,而对所谓的明星情有独钟;老人跌倒在地不敢扶;公交车上不让座等等,我们的“义”在何处?
3、“礼”,指道德约束,也即:顺序、标准、合适、法则、规矩的意思。子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亲人之爱有亲疏等差之别,贤能之士也有等级,礼节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儒家对于社会的政治和管理,最提倡的就是礼,礼就是把社会上的各个事物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管理起来。简单来说礼就是尊敬他人,尊敬师长。礼即包含了法律法规,又有很多法律法规以外的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约束的内容。
4、“智”是指知识、智慧的意思。尤其是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个人为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必须要认真学习吸取各种知识。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信”是指信任、信誉、诚信。意思是说要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构筑和谐社会,作为个人必须要讲“信”,因为诚信是做人处事的底线。但是当我们想起地沟油,想起瘦肉精,想起毒奶粉,企业的诚信在哪里?当我们看见一个个的贪官被查,政府的诚信又在哪里?现代社会诚心的缺失,让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安全感,该吃的不敢吃,该做的不敢做。
总之,这里的“五常”主要在强调个人的修养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三纲”,即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秩序,构筑和谐社会。我们作为社会人,有责任,有义务按照“仁、义、礼、智、信”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
综上所述,“三纲五常”所包含的内容恰恰是中国现代社会已逐渐缺失的宝贵的个人修养所必需的内容。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三纲五常”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就会发现它并不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什么危害,更不会束缚和阻碍社会的发展。相反,只要把上述“三纲五常”的内容处理好、发挥好,利用其中的精华来重塑现代人的道德理念,那我们的社会就会有更稳定的社会伦理秩序,更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玉德《“三纲五常”可以推陈出新》﹒争鸣与探索﹒1996.6
【2】刘学智《“三纲五常”历史作用及其地位重估》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3】白效永《“三纲”说与先秦秦汉之际的伦理道德转化新探》﹒浙江社会科学
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挖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