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定格在手机里的照片
【作者】 朱元玲
【机构】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第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送走了又一届毕业生,他们的努力、团结、孝敬让我这个担任了六年的班主任是多么地难忘,也使得我在毕业前夕写下了那封给他们的信,信里字字句句都表达了我对他们无尽的爱与不舍,但为了让他们更为开心地迎接新开始,迎接新的老师,我还是留下了那封没公开的信,我想自己也应该迎接新的开始……
走进教室,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蛋,我在寻找着他们的影子!这个像小婷活泼可爱,那个像小萱文静内秀,他那机灵的眼睛好像小琪……忽地,我提醒着自己,别梦在昨天,现在是新的开始!!
就这样,我终于释怀走进今天!又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爱的长跑。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与我的孩子们相处了半年,他们的可爱、乖巧、机灵给我带来了诸多快乐,然后最为让我骄傲的还是“我的两个小冤家”的故事。
冤家简介
学生甲:石XX,女,单亲留守儿童。该生开学以来表现非常好,课堂上总是坐得很端正,认真听讲,那小眼睛从来没离开过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却有个小毛病,喜欢哭鼻子,个性太强,爱较真。她是学习委员。(后面简称:小琪)
学生乙:徐XX,男,该生聪明爱动,喜欢表现自己,个性张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突出。喜好争强好胜,特别是课堂上没礼貌的抢答是他最令老师头痛的了。为此让他担任纪律委员,希望他管好自己和同学。(后面简称:小嘉)
案例呈现
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先是收到小琪妈妈的QQ留言,让我调查小琪为什么被小嘉打了的事,我还没走到教室,又接到小琪妈妈的责问电话:这两个孩子已经发生摩擦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如果还是这样我就来学校收拾他了。因为事情原委不清楚,我只能回答家长请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好的,请她相信我。我快步走进教室,这对冤家早已停战,只见小琪哭得通红的眼睛还有些许泪珠残留,很委屈的样子。而小嘉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还是那么无所事事地在与同学玩着。难道是家长夸大其词?我叫来了这对冤家,想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同事的儿子小桦被小嘉在学校大厅那里小撞了一下,想带着同学一起找小嘉算帐来了。小桦与小琪是邻居,两个孩子就像兄妹一样,他们的关系班上同学都知道。因为不知道小嘉在哪里,小桦就先叫小琪帮忙叫小嘉出来,可小嘉却以为是小琪叫小桦来的,于是迁怒于小琪动手打了小琪。小琪没直接告诉我,而是把状告到妈妈那里去了。真是让我费神的冤家!
问题提出
这对冤家时常发生的摩擦一件件的在我脑海里像放映似的来回播放,如果再不找个好的办法让他俩和解,可能会发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事,也许后果会更严重。何况今天家长也下了通碟,我得有个交待啊。我应该怎么处理呢?
点子聚焦
其实这两个孩子平时的摩擦也只是小闹剧,但因为小琪的较真让事情不再那么简单,小琪常常因为这些事而告诉妈妈,甚至想调换班级。第一次遇到小琪这样的孩子,任性而又有主见。我突发其想,既然是冤家,我非得让他俩变冤家为好朋友不可。我就不信我拿不下这两个孩子!我先打电话告诉小琪妈妈事情的经过,并告诉她我一定把这两个孩子的关系改变成好朋友,这既是我对家长的许诺,也是我对自己的必须要求。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立马去三年级找来小桦,问其找小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还会带来同班的一个同学,小桦的妈妈(同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为平时小琪在家中讲述与小嘉发生的不愉快后想打抱不平。但小桦肯定地说不是。这就好办了,是小嘉误会了小琪。我请小桦带着同学一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事情解释清楚后,我先是狠狠地批评了小桦和他的同学,指出了他们错误之处并让他们向小嘉道歉。
小嘉得到道歉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误会了小琪,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当他知道自己的鲁莽换来的是一场误会时,他会怎么想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问小嘉,小嘉反应很快,他立即向小琪道歉。我想事情还要再处理得彻彻底底才行。
“同学们,我知道小嘉是想和小琪交朋友,所以他用自己不受人欢迎的方式来对待小琪,引起小琪的注意,但是小嘉的方法错了,对吗?”我朝着小嘉问,小嘉点头。
“那小琪,你觉得小嘉有这么讨厌吗?他学习成绩优异,数学常常考了一百分,回答问题积极,又和你一样帮老师管理班里的同学,这样优秀的同学,你们喜欢吗?”我大声问着全班同学,孩子们很诚恳地回答:“喜欢。”
“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在跟同学相处时,总是忘记多看别人长处,下次老师希望你们记得学会宽容,学会看同学的优点,学习同学的长处让自己真正的长大。同学们,你们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们。你们现在想跟同桌说什么呢?”
孩子们很懂事,马上跟同桌检讨自己的不是,看到他们的行动,在讲台上的小琪和小嘉也相互检讨起来……
更为可喜的是,小琪值日那天,我看到了小嘉帮她擦围栏,并悄悄把这个画面定格在我的手机里,为了让小琪妈妈放心,我把照片发了过去,小琪的妈妈很感谢我解开了女儿的心结。
案例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班主任能够理解他们,指引他们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放心,才会相信教育工作者。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冷静。家长的责问是班主任经常收到的,有的班主任为了给家长交待,会处理得很急,也因此会伤害到无辜的孩子。我在这一点做到了冷静,没有出现情绪化行为地去处理这件事。
2. 思考。我没有将学生的失范归为捣乱、违反纪律,而是进行一番内归因,因而得出结论:孩子的小摩擦是可以化解的,他俩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正所谓不打不成交。
3. 观察。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从中捕捉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自己的灵感。
4. 创意。通过一个案例,让它成为全班同学反省自己,相互检讨,健康成长的平台。
5. 信任。教育就是家庭与学校的有力结合,只有这样育人的境地才会更为宽广。当家长对班主任提出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给予让他们满意的答案。在这件事情上,我能够做到先让家长耐心等待我的处理,直至最后定格在手机里的画面,这是我给家长最好的交待,家长满怀感激的短信换来了对教育的信任。
走进教室,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脸蛋,我在寻找着他们的影子!这个像小婷活泼可爱,那个像小萱文静内秀,他那机灵的眼睛好像小琪……忽地,我提醒着自己,别梦在昨天,现在是新的开始!!
就这样,我终于释怀走进今天!又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爱的长跑。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与我的孩子们相处了半年,他们的可爱、乖巧、机灵给我带来了诸多快乐,然后最为让我骄傲的还是“我的两个小冤家”的故事。
冤家简介
学生甲:石XX,女,单亲留守儿童。该生开学以来表现非常好,课堂上总是坐得很端正,认真听讲,那小眼睛从来没离开过你。真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却有个小毛病,喜欢哭鼻子,个性太强,爱较真。她是学习委员。(后面简称:小琪)
学生乙:徐XX,男,该生聪明爱动,喜欢表现自己,个性张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突出。喜好争强好胜,特别是课堂上没礼貌的抢答是他最令老师头痛的了。为此让他担任纪律委员,希望他管好自己和同学。(后面简称:小嘉)
案例呈现
下午第一节课后,我先是收到小琪妈妈的QQ留言,让我调查小琪为什么被小嘉打了的事,我还没走到教室,又接到小琪妈妈的责问电话:这两个孩子已经发生摩擦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如果还是这样我就来学校收拾他了。因为事情原委不清楚,我只能回答家长请放心,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好的,请她相信我。我快步走进教室,这对冤家早已停战,只见小琪哭得通红的眼睛还有些许泪珠残留,很委屈的样子。而小嘉和平时没什么两样,还是那么无所事事地在与同学玩着。难道是家长夸大其词?我叫来了这对冤家,想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
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同事的儿子小桦被小嘉在学校大厅那里小撞了一下,想带着同学一起找小嘉算帐来了。小桦与小琪是邻居,两个孩子就像兄妹一样,他们的关系班上同学都知道。因为不知道小嘉在哪里,小桦就先叫小琪帮忙叫小嘉出来,可小嘉却以为是小琪叫小桦来的,于是迁怒于小琪动手打了小琪。小琪没直接告诉我,而是把状告到妈妈那里去了。真是让我费神的冤家!
问题提出
这对冤家时常发生的摩擦一件件的在我脑海里像放映似的来回播放,如果再不找个好的办法让他俩和解,可能会发生更多意想不到的事,也许后果会更严重。何况今天家长也下了通碟,我得有个交待啊。我应该怎么处理呢?
点子聚焦
其实这两个孩子平时的摩擦也只是小闹剧,但因为小琪的较真让事情不再那么简单,小琪常常因为这些事而告诉妈妈,甚至想调换班级。第一次遇到小琪这样的孩子,任性而又有主见。我突发其想,既然是冤家,我非得让他俩变冤家为好朋友不可。我就不信我拿不下这两个孩子!我先打电话告诉小琪妈妈事情的经过,并告诉她我一定把这两个孩子的关系改变成好朋友,这既是我对家长的许诺,也是我对自己的必须要求。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立马去三年级找来小桦,问其找小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还会带来同班的一个同学,小桦的妈妈(同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因为平时小琪在家中讲述与小嘉发生的不愉快后想打抱不平。但小桦肯定地说不是。这就好办了,是小嘉误会了小琪。我请小桦带着同学一起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事情解释清楚后,我先是狠狠地批评了小桦和他的同学,指出了他们错误之处并让他们向小嘉道歉。
小嘉得到道歉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误会了小琪,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当他知道自己的鲁莽换来的是一场误会时,他会怎么想呢?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提问小嘉,小嘉反应很快,他立即向小琪道歉。我想事情还要再处理得彻彻底底才行。
“同学们,我知道小嘉是想和小琪交朋友,所以他用自己不受人欢迎的方式来对待小琪,引起小琪的注意,但是小嘉的方法错了,对吗?”我朝着小嘉问,小嘉点头。
“那小琪,你觉得小嘉有这么讨厌吗?他学习成绩优异,数学常常考了一百分,回答问题积极,又和你一样帮老师管理班里的同学,这样优秀的同学,你们喜欢吗?”我大声问着全班同学,孩子们很诚恳地回答:“喜欢。”
“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在跟同学相处时,总是忘记多看别人长处,下次老师希望你们记得学会宽容,学会看同学的优点,学习同学的长处让自己真正的长大。同学们,你们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们。你们现在想跟同桌说什么呢?”
孩子们很懂事,马上跟同桌检讨自己的不是,看到他们的行动,在讲台上的小琪和小嘉也相互检讨起来……
更为可喜的是,小琪值日那天,我看到了小嘉帮她擦围栏,并悄悄把这个画面定格在我的手机里,为了让小琪妈妈放心,我把照片发了过去,小琪的妈妈很感谢我解开了女儿的心结。
案例启示
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需要班主任能够理解他们,指引他们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放心,才会相信教育工作者。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冷静。家长的责问是班主任经常收到的,有的班主任为了给家长交待,会处理得很急,也因此会伤害到无辜的孩子。我在这一点做到了冷静,没有出现情绪化行为地去处理这件事。
2. 思考。我没有将学生的失范归为捣乱、违反纪律,而是进行一番内归因,因而得出结论:孩子的小摩擦是可以化解的,他俩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正所谓不打不成交。
3. 观察。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表现,从中捕捉他们的内心世界,激发自己的灵感。
4. 创意。通过一个案例,让它成为全班同学反省自己,相互检讨,健康成长的平台。
5. 信任。教育就是家庭与学校的有力结合,只有这样育人的境地才会更为宽广。当家长对班主任提出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给予让他们满意的答案。在这件事情上,我能够做到先让家长耐心等待我的处理,直至最后定格在手机里的画面,这是我给家长最好的交待,家长满怀感激的短信换来了对教育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