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育需“用心”

【作者】 郭美玲

【机构】 山东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代教育理论不再把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一种传承社会文化的活动,认为教育应当是一种启迪学生精神世界,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建构学生生活方式,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活动,倡导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
  小学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生活教育的核心是养成教育。教师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教师 “用心”。
  暑假开学后,我担任了五年级班主任。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县城南郊的农村,存在着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早日养成良好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用“爱”走进学生心灵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学生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我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以人为本”,赢得了学生由衷的热爱。
  由于第一次离家在校住宿,又加上年龄小,好多同学一开始不适应学校生活,想父母,想家,情绪波动很大,无心学习。面对这种情况,我化身为他们的妈妈,从细处着手,留心观察,用心关爱他们,及时驱散徘徊在他们心头的阴云。吃饭时,我会留意哪个孩子没吃饱,及时为他添饭;对挑食的孩子,我会耐心说服,看着他把饭菜吃下去;学生缺少生活用品,我掏钱为他们买;学生生病了,我从家里带来药,叮嘱他们按时吃;学生想家了,我拿出手机让他和家长通话……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只经过了短短一周,学生们就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能在“悄悄话“中跟我交流。
  二、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不偏袒个别学生,也不漠视个别学生,这是老师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生活教育过程中,学习成绩出色的学生犯了错误,我一定会严肃处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般容易犯错,但他本身就有自卑感,心理又脆弱,因此在生活教育过程中,我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用心平气和的说理和耐心引导来施行教育。他们一旦有了进步就大张旗鼓地表扬、激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
  班里有个叫李春辉的孩子,很会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一开始我都被蒙蔽了,以为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积极上进的孩子。可后来,我发现他时常不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也不认真,同学们也纷纷告他的状,说他爱说脏话,经常欺负女同学等。但我并没有因此漠视他。一次班队会上,当同学们再次指责李春辉的“恶行“时,我看到他已经窘得抬不起头,立即替他解了围,让同学们想一想班里的纯净水都是谁搬来的(大部分是李春辉搬来的),同学们立时静了下来。我趁机说:“每个同学都有短处,看人不能光盯着短处。李春辉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很关心集体,很热爱劳动,这一点值得好多同学学习。”
  三、以身作则,严以律己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一定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影响学生。
  例如,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随时捡拾地上的垃圾,每次上课之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讲桌四周,一旦发现纸屑立即捡起来。不仅如此,在走廊里,在校园里,只要是我经过的地方,我一定会仔细捡拾起每一点垃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老师有时也难免会出现失误,这时候,我会虚心在学生面前坦诚自己的错误,用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为他们努力践行“知错就改“做出榜样。
  在教育生活中,我还注意虚心接受学生的各种意见,在尊重、信任、爱护、理解的基础上,以高尚的情感感染学生。例如,一次有名学生因为生病没去上操,我没问原因就严厉批评了他。当其他同学告诉我原因后,我立马向他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因为尊重学生是最起码的道德,只要教师把爱真心给予他们,就会有收获。
  四、严格要求,经常督促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进入校门后两人成一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走廊里轻声慢步行走,上下楼梯靠右行,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路队整齐肃静……这些看似是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是体现在这点点滴滴之中。
  那么怎样抓好学生生活习惯行为的训练呢?首先要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次教师在教育中要严爱结合,训练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例如,有的学生平时比较懒散,桌面上整天摆得七乱八糟,凳子附近总有纸屑,对这些学生我曾经大发脾气,换来的却是他们不服气的表情,所以对他们严格要求的时候还要和他们讲道理,甚至还要亲自帮他们整理桌面。时间长了他会意识到你对他的严厉是出自对他的关心,就会自觉改变懒散的毛病。因此在生活教育中要“严”又要“爱”。
  第三,教师要经常督促。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现象,这样,教师平时的督促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自觉的习惯。反反复复,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通过近三个月的“用心”教育,我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同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在生活教育中,只要我们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送他一份宽容,送他一份期待,我们收获的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